類風濕早期症狀表現是怎樣的?有關類風濕的病變有哪些?

風濕小百科 發佈 2020-02-27T19:14:54+00:00

類風濕早期症狀1、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類風濕早期症狀

1、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2、除了關節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風濕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等。

3、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4、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並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風濕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



有關類風濕的病變有哪些?

(1)關節病變:關節損害始於滑膜,表現為滲出和水腫。隨著病情發展,滑膜逐漸生長出血管翳,血管翳向關節腔內伸展,由於它含有水解酶而起作用,使骨、關節破壞,軟骨下骨質受損害,晚期肉芽組織纖維化或骨化,使關節面相互融合,形成骨強直。關節附近的肌肉和皮膚逐漸萎縮,骨骼有脫鈣和骨質疏鬆表現。

(2)類風濕結節:類風濕結節直徑為0.2~3cm。 典型結節由三層組織組成:中央層為壞死區,有細胞殘渣、纖維蛋白樣細網、網狀纖維和膠原纖維;中間層為柵欄狀的纖維細胞和少數多核巨細胞;外層為慢性增生的肉芽組織。

(3)脈管炎:脈管炎可廣泛存在,受累的多為小動脈,其病變可由嚴重的壞死性脈管炎到局限性節段性的動脈炎。由於損傷處有免疫反應物質存在,因而認為脈管炎是屬於免疫反應性的。

(4)其他病變:與皮下結節相似的病變可發生在眼、心臟和肺臟。眼病變多累及鞏膜,心臟病變多無臨床症狀。肺壞死結節性病變很少見,結節可為單發或多發,常形成空洞或鈣化。局部淋巴結腫大相當常見,腫大的淋巴結呈非特異性增生,並形成生髮中心,漿細胞少見,淋巴竇中可見許多網狀細胞,偶見神經內外膜炎性細胞浸潤。有人通過屍檢,發現26%的病例可見繼發的澱粉樣變性,但臨床上澱粉樣變性的現象如出現蛋白尿和肝脾腫大等非常少見。

以上是關於類風濕早期症狀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能為您帶來幫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