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脈之足厥陰肝經,不僅與肝膽有關,婦科問題也找它

東坡醫生 發佈 2020-02-04T07:32:58+00:00

首先,它起於足大腳趾,向上沿著足背到內踝,向上經過膝內側,沿著大腿內側中線,向上到小腹,挾著胃兩旁,屬於肝,向上分布於胸脅肋部,沿著喉嚨的後邊,向上進入鼻咽部,上面聯繫的目系,從額頭出來,環繞在口唇的裡邊。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可見經絡對人體的重要性。今天所介紹的是十二經脈中的足厥陰肝經,循行於人體上部肢體的為手經,循行於人體下部肢體的為足經,然後外屬於陽,內屬於陰,所以對於足厥陰肝經來說,它所循行的部位是身體的上肢外側部位。那麼對於它的大概循行路線是什麼呢?簡單來說一下。



首先,它起於足大腳趾,向上沿著足背到內踝,向上經過膝內側,沿著大腿內側中線,向上到小腹,挾著胃兩旁,屬於肝,向上分布於胸脅肋部,沿著喉嚨的後邊,向上進入鼻咽部,上面聯繫的目系,從額頭出來,環繞在口唇的裡邊。另一條分支,從肝分出,上注入肺,交於手太陰肺經。

以上就是足厥陰肝經的基本循行路線了。其實在我們人體中,經脈跟我們身體內的臟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那麼足厥陰肝經經又與我們體內哪些臟腑器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呢?


根據它經脈的名稱,想到的就是與肝臟有關的病症,以及和膽有關的病症,比如黃疸,胸脅脹痛,嘔逆,以及肝風內動所導致的中風,頭痛,眩暈以及驚風等病症。

另外肝臟和女性健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肝經還能治療婦科病和前陰病,能夠治療女性的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遺尿和小便不利等病症。

最後,根據經脈運行的其他部位,還具有治療下肢痹痛麻木的症狀。

對於經脈循行的線路上會有很多的穴位,穿連成一條經脈。那麼對於足厥陰肝經這條經脈中,又有哪些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較多,出現頻率較高的穴位呢?還有以及能夠治療上述所說的疾病呢?

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比較重要實用的穴位吧。


一,大敦穴

大敦穴位於大拇腳趾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這個穴位具有疏調肝腎以及寧神的作用,能夠治療疝氣,遺尿以及崩漏病症,對於女性月經經閉的治療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最後還能治療癲癇。

二,太沖穴

位於足背,第1、第2跖骨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這個穴位具有舒肝利膽,寧神以及通經活絡的作用。除此之外里還能治療頭暈目眩以及頭痛, 脅痛以及腹脹呃逆等病症。還能治療女性月經不調以及崩漏的治療,還能治療小兒驚風。

三,章門穴

位於第一浮肋前端腋中線,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這個穴位具有舒肝健脾的作用,能夠化積食消滯,能夠治療泄瀉,腹脹,以及脅痛。

四,期門穴

該穴位於胸部,乳頭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這個穴位能夠治療,郁證,舒肝解郁。另外還能治療胸肋脹痛。除此以外,對於腹脹,呃逆,吞酸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如果對於這些穴位,可以自行選擇艾灸治療,每次艾灸30分鐘左右,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艾灸次數,艾灸後不宜洗澡。

身體的健康離不開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學習一下簡單的醫學知識自我保護,另外一定要注意加強鍛鍊,注意飲食習慣和作息規律,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