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報告各項有什麼意義?一文帶你看懂血常規

丁丁醫聊 發佈 2020-02-27T01:04:19+00:00

無論是體檢,還是因某些疾病進行檢查,在檢查項目中,最為常見的項目為血常規。似乎每一項都很具體,但實際上在不少人看來這檢查報告猶如天書,能真正看懂的人除了醫生外就寥寥無幾了。



無論是體檢,還是因某些疾病進行檢查,在檢查項目中,最為常見的項目為血常規。紅細胞數、血紅蛋白、白細胞數、中性粒細胞……似乎每一項都很具體,但實際上在不少人看來這檢查報告猶如天書,能真正看懂的人除了醫生外就寥寥無幾了。


今天,就為大家科普解讀「血常規」檢查中每一項數值升高或降低到底有什麼意義。


數值後面的箭頭代表什麼?


「↑」代表是偏高/升高,如果在檢查報告中某一項數值後面出現這個箭頭,說明該數值超出了參考範圍;「↓」代表的是偏低/降低,說明該項檢查結果低於參考範圍。如果數值後面沒有箭頭,代表著該檢查結果在參考範圍之內,是正常的。


另外,如果檢查結果稍稍超出或者略低於參考範圍,也不用太過於緊張,也有可能是因為個體差異或者因檢查儀器誤差所致的,只要複查後該指標正常就可以了。


血常規檢查報告怎麼看?


雖然血常規檢查包括很多項目,但實際上,主要可分為三大系統,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其中的核心檢查項目包含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以及血小板計數等。


1.紅細胞(RBC)和血紅蛋白(Hb)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運輸氧的特殊蛋白質,類似於搬運工,可以將氧氣和營養物質運輸至人體各部位,同時也將二氧化碳等廢物送出體外。一般情況下,兩者的正常範圍為:



異常情況:


  • 紅細胞數和/或血紅蛋白出現升高「↑」,多出現在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燒傷等。


  • 紅細胞數和/或血紅蛋白出現降低「↓」,多出現在貧血中。


2.白細胞(WBC)


以往也稱之為「白血球」,是一種重要的血細胞,也是人體的防禦衛士,當體內有「外敵」如細菌、病毒等入侵時,它們會幫助人體抵禦或消滅這些外敵。


白細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5種。


一般情況下,白細胞的正常範圍為:



異常情況:


  • 白細胞(WBC)出現升高「↑」,多出現在各種細菌性感染疾病中、炎症或者嚴重燒傷中。此外,在惡性腫瘤如白血病中也會出現白細胞升高的現象。


  • 白細胞(WBC)出現降低「↓」,多出現在白細胞減少症、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等疾病中,此外,病毒感染、嚴重肝病、骨髓衰竭性疾病、惡性腫瘤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常出現白細胞下降的現象。


5種白細胞正常的百分數和絕對值:



正常情況下,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會占到白細胞總數的85%以上。


  • 中性粒細胞升高「↑」,提示著炎症,多見於各種感染性疾病中。降低「↓」,常見於病毒感染。


  • 淋巴細胞升高「↑」,常見於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疾病。降低「↓」則多見於免疫缺陷等疾病中。


  • 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則多見於過敏性疾病或寄生蟲感染。


  • 單核細胞升高「↑」說明有感染、血液病的可能。


3.血小板(PLT)


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組織中的巨核細胞產生,它在凝血止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血小板數參考範圍值為(100~320)x10^9/L。



異常情況:

  • 血小板數升高「↑」,多出現在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繼發性血小板增多如急性失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脾切除術後、感染等。


  • 血小板數降低「↓」,多出現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感染、骨髓抑制或某些血液病等疾病中。


當然,單一檢查報告並不能絕對地說明某疾病,醫生通常需要結合其他的檢查綜合分析病情。此外,我們也應該關注體檢結果中的臨界值,即檢查結果某一項數值剛剛好在參考範圍臨界值鄰近,但又沒有超出參考範圍,數值沒有異常並不代表絕對健康。建議將每次的檢查報告保存好,在下次檢查時可以結合之前的報告分析,看指標的趨勢變化,這樣分析身體的健康情況會更有意義。



編輯排版:Mr.Peng

聲明: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