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

二三里資訊呼和浩特 發佈 2020-02-29T01:59:03+00:00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你的名字,逆行者、抗疫英雄;你的名字,草原最美的花朵;你的名字,醫生、護士。你的名字,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2月21日,在呼和浩特白塔機場,醫療隊隊員在出發儀式上合影。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你的名字,逆行者、抗疫英雄;

你的名字,草原最美的花朵;

你的名字,醫生、護士。

你的名字,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李莉:成為自己最崇拜的模樣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控制醫師

李莉在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對即將上崗的護士進行感控培訓。(新華網 發)

李莉,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控制醫師,內蒙古支援湖北的首批抗擊疫情醫療隊一員。

「隔離服穿脫都很繁瑣,穿一套隔離衣就要在病區連續工作6到8個小時,裡面都得穿紙尿褲,哈哈。」說起日常工作,李莉像說段子一樣說給王旭光聽。

王旭光和李莉是大學同學,2003年,兩人在家躲過非典疫情後走上高考考場。非典疫情中無懼無畏的白衣天使,成了兩人共同的榜樣,高考成績出來後,兩人都選擇了醫學專業。畢業後進入同一家醫院工作。17年,成長為當年自己崇拜的模樣,是李莉和王旭光最驕傲的事。

圖雅:不忍看被N95勒變形的臉

內蒙古自治區第四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圖雅在訓練穿脫隔離服。(新華網 發)

圖雅隨隊在京山支援。她說,奮戰在一線,她和隊友們互相看到了共同的堅韌和勇敢。

每天摘下口罩的一剎那,隊友們都不忍看到彼此被N95勒的變形的臉!鼻樑上深深的壓痕,輕輕觸碰都火辣辣疼……

張卿 徐磊:瞞著老母親上前線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生

小患者及她的媽媽、奶奶出院前和張卿醫生合影。(新華網 發)

張卿、徐磊,都是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家中都有80多歲的母親,都不敢接母親的電話,怕說漏了,讓老人擔憂。他們是內蒙古首批援助湖北醫護人員,被分派至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23日,湖北荊門第一人民醫院內蒙古醫療隊收到患者馬先生的感謝信。患者在信中說:「你們無愧於白衣天使稱號,你們是遼闊草原上最美麗的雲朵。」

21日,一名5歲的小患者和媽媽、奶奶一起康復出院。住院期間,張卿、徐磊和這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成了好朋友。在離開醫院時,小女孩起了一首歌,向救治她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更令張卿欣喜若狂的,是一位患者經過16天的體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後成功撤機,獲得新生。

董彩鳳:常常去幫助 總是去安慰

赤峰學院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護士長

董彩鳳在鍾祥市同仁醫院參加救治工作。(新華網 發)

董彩鳳是內蒙古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成員,在鍾祥市同仁醫院參加救治。在這裡護士們三班交替,24小時守護在100多位患者身邊,在提供必需的醫學護理之外,更多的是給患者撫慰與鼓勵。

董彩鳳說,護士要像親人一樣對待患者,發脾氣了就哄一哄,情緒低落了就逗一逗。疫情之下,數以萬計的確診病例,都是一個個孤獨而焦慮的生命。在他們身邊,看不清臉的醫生和護士,是最溫暖的陪伴。

李霏霏:走時別送我,回來要接我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心胸外科護士

李菲菲出征前堅持不讓未婚夫送行。(新華網 發)

原定2月24日結婚,如今婚禮改期,李霏霏暫時收起白色婚紗,披上白色大褂,成為一名馳援湖北的逆行者。

李霏霏的選擇,得到了未婚夫的支持和鼓勵。2月4日下午出發時,李霏霏堅持不讓未婚夫來送行。她對未婚夫說:「等我回來時,你要來接我。」

楊慧冬:把帶出去的隊員平安帶回來

包頭市第八醫院心內科護士長

楊慧冬(中)和同事們在武漢方艙醫院合影。(新華網 發)

楊慧冬,45歲,進入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改造的方艙醫院的首批醫護人員。2月4日,由100名護士組成的內蒙古自治區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專業)前往武漢。2月6日,她們成為進入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改造的方艙醫院的首批醫護人員。

楊慧冬2003年參與了「非典」一線救治工作。在90後護士的心中,楊慧冬是他們的主心骨,有什麼困難找楊慧冬肯定妥。不知道是誰起的頭,護士們開始喊起楊慧冬「楊媽媽」。

面對工作,「楊媽媽」非常嚴格,容不得半點馬虎。準時、規範,是每一位護士到崗工作前必須強調的紀律。她說,出發前她做過保證,要把帶出去的每一位隊員平安健康地帶回來。

耿文娟:患者健康是最大的心愿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

耿文娟是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2月9日,在湖北省鍾祥市內蒙古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駐地過了一個不能吹蠟燭的生日,她的心愿是一起救治患者,減輕他們的痛苦。

張鈺梓:我們也怕病毒但我們來了

內蒙古自治區婦幼保健院護士

張鈺梓在對患者情況進行登記。(新華網 發)

2月7日一大早,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身穿防護服的張鈺梓一邊比劃一邊用盡力氣喊道:「我們是從內蒙古來的,遲了婚期、拋下孩子不遠萬里來到武漢,不遠萬里來到武漢為什麼?我們也怕病毒,但是我們來了。現在我們就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早日戰勝病毒,早點和家人團聚!好不好?」

一番喊話贏得了患者們的支持。自此以後,悶頭不作聲的患者起來說話了,看到護士們忙的不可開交,患者們按時服藥、主動報體溫,每次發放餐食都有患者主動幫忙。

吳明:與患者的熱乾麵之約

准格爾旗中蒙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

曾有過8年武警部隊經歷的吳明退伍不褪色。(新華網 發)

吳明,內蒙古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士。從2月6日進入武漢的方艙醫院參加新冠肺炎救治吳明和幾位同事們,已經收到好幾位患者的熱乾麵邀約。

她負責的病區共38名確診患者。方艙醫院的患者大多為輕症,吳明和同事們在基本的醫療護理之外,更多的是對患者進行情緒上的護理。

李續喊話女友:回去給你一個家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護士

1月28日,李續和女友相擁告別。(新華網 發)

29歲的李續作為內蒙古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成員到達武漢後,分配至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參加救治工作。

女朋友院春梅也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工作。這對相戀5年的戀人,原計劃在2019年舉辦婚禮,卻因為院春梅生了一場大病改變了計劃。

去了湖北後,工作間隙,兩人隔著手機螢幕,說的最多的是「加油」。李續在視頻中對院春梅說:「我一定會平平安安回去,2020年兌現我的承諾,給你一個家。」

孫岩:媽媽去武漢打怪獸去了

赤峰學院附屬醫院醫生

孫岩在一線奮戰。(視頻截圖)

「媽媽去武漢打怪獸去了,消滅了怪獸就回來。」孫岩隨內蒙古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趕赴武漢。臨行前,她這樣安慰5歲的女兒。1月28日,由137名醫護人員組成醫療隊奔赴武漢。到達武漢後,孫岩被分到湖北鍾祥同仁醫院工作,團隊里有4個醫生,接管20個重症患者。

2003年孫岩正值高考,經歷非典之後,她毫不猶豫地選擇要從醫。在她傳回來的一張照片里,即將出院的患者和她擁抱在一起。

宮梅:17年後再出征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生

工作中的宮梅。(資料圖片)

宮梅隨內蒙古支援湖北醫療隊在荊門市京山市支援,丈夫孟江濤則堅守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隔離病區。這對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醫生夫妻,在17年前攜手抗擊非典疫情,如今又並肩站在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

作為重症醫學科的主任醫師,宮梅主要負責京山市仁和醫院內的重症患者的治療,完善每位患者的治療方案。身為感染科主任醫師的孟江濤,每天忙碌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隔離病區和發熱門診。

孟江濤說:「每當穿上防護服、走進隔離區,我就覺得自己和宮梅在一起戰鬥。

夏凌:老兵的「抗疫」之戰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

夏凌在熟悉血透機操作步驟。(新華網 發)

夏凌隨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來到荊門市,從事護理工作。醫護人員說起夏凌,都會說這是位抗過「非典」的老兵。這裡面有尊敬,更有信任。而她也非常喜歡這個稱呼,她覺得這裡面有一種堅定的信念。

內蒙古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新華網 發)

從「60」後到「90」後,內蒙古的醫護人員一批又一批逆行。截至目前,內蒙古已派出12批次839名醫護及疾控人員,赴武漢、荊門、隨州開展工作。

25日晚,在呼和浩特市的戶外大屏上,輪播內蒙古支援湖北醫護人員的名字和照片。(新華網 發)

839個名字,839個故事。

你們的名字,鐫刻在抗疫一線。

你們的故事,灑落在湖北大地。

人間值得,你們值得。

雖然病患看不清你們的樣子,

但他們都記住了你們的名字:

白衣天使。

分享:

責任編輯:郝芳芳 李國棟

來源: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來源: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