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丸治療脾虛所致的生化不及和運化失常

張機書友會 發佈 2020-05-05T23:17:31+00:00

資生丸最早為繆仲淳所創立,用於治療婦人妊娠三月,脾虛嘔吐,或胎滑不固,兼治臟腑,調中養胃,飢能使飽,飽能使飢。

資生丸最早為繆仲淳所創立,用於治療婦人妊娠三月,脾虛嘔吐,或胎滑不固,兼治臟腑,調中養胃,飢能使飽,飽能使飢。它本身創立的原意是治療妊娠疾病,或者胎滑不固。


主治特點


總而言之,它治療的是女性的妊娠以及滑胎。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治療妊娠以及滑胎,有很多處方,比如張仲景的當歸芍藥散,以及後世的壽胎丸,還有泰山磐石散這類的處方,都可以治療滑胎或者胎動不安,但是資生丸所主治的滑胎或者妊娠的嘔吐,主要是針對脾胃虛弱之人出現的妊娠嘔吐以及胎滑不固的症狀。


藥物組成


這個處方的藥物組成還是比較複雜的,所以製成丸劑。它由人參,茯苓,白朮,山藥,薏仁,蓮肉,芡實,甘草,陳皮,麥芽,神曲,白豆蔻,桔梗,砂仁,黃連,扁豆,藿香,山楂組成,煉蜜為丸。從它的藥物組成可以看出,與我們曾經學過的參苓白朮散有驚人的相似,等會我們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看一下,本方與參苓白朮散有什麼區別。


病因病機


這首處方具有很好的益氣健脾、祛濕、行氣、清熱、消食等多方面的功效,可謂是兼顧得比較周全的處方。它所主治的病症,首先是脾虛,而且脾胃虛弱為本,導致了生化不及和運化失常兩大方面功能障礙。當脾胃生化不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氣血津液虧虛不足,最外在的表現是形體消瘦,面色萎黃,在妊娠方面表現為胎萎不長或滑胎。


第二,脾虛導致運化失常,運化失常體現在濕濁內生。痰濕內生以後,病人表現為大便溏泄。濕濁內生最突出的表現為大便偏溏稀,日行數次,但是他的次數一般一到三次為多,如果超過四五次,那麼他的濕邪偏重,不能單獨使用資生丸治療。濕濁內生以後,濕邪易困阻氣機,導致脾胃氣滯,表現為胃中痞滿或腹脹。


同時濕濁內生,濕邪郁久以後可能化熱,所以導致大便溏泄的時候,可能會有一點肛門的灼熱感,或者有一點點口苦。另外脾虛運化失常容易導致食積內生,這是伴隨而來的。


配伍特點


所以針對脾虛生化不及以及運化失常兩大主要的病機,本方採用的方法,一方面針對生化,一方面針對運化。


針對生化,採用參苓術草——四君子湯,益氣健脾,同時配伍薏仁,蓮肉,扁豆,懷山,這就是我們參苓白朮散裡面的健脾的「八寶粥」。同時薏仁,蓮肉,扁豆,懷山還有滲濕止瀉之功效,它可以兼顧一下運化失常導致的濕濁內生。


濕邪內生,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通過芳香化濁的方法,所以本方採用藿香,砂仁,白豆蔻來芳香化濕,這三味藥還兼有行氣之功效。針對氣機不暢,還配伍陳皮、桔梗。桔梗具有宣肺暢濕之功,桔梗在參苓白朮散還具有載藥上行,引藥歸肺,培土生金的作用。濕邪內郁生熱,稍用一點點黃連來清熱除濕,大家別看黃連用到了四錢,但他它在本方中的用量並不大,所以它是一個佐藥。針對食積,選擇麥芽,神曲和山楂。


還有一味很重要的藥,就是芡實,芡實本身可以益氣健脾,同時還有固腎填精之功效,所以久病以後可能會影響到腎精,畢竟芡實可以針對的是胎滑不固,久病以後可能會引起的腎氣不固。另外一方面,芡實還有健脾祛濕之功效。


所以資生丸處方的配伍的特點就是兼顧面較廣,標本兼治。既針對了生化不及,又針對運化不及,既針對了脾虛,又針對了脾虛以後的生成的濕濁,氣滯,食積,生熱。同時以丸劑的形式服用,所以藥性平和,適合虛勞之人緩慢培補體質,在臨床上面可以治療長期脾胃虛弱之人,以及經常出現妊娠嘔吐以及滑胎之人。


鑑別運用


通過分析,我們看出了資生丸和參苓白朮散的區別。資生丸基本上包含了參苓白朮散的所有成分,但是資生丸裡面還有藿香,白蔻,所以它化濕的力量比參苓白朮散強,同時它有黃連可以清熱燥濕,可以兼顧到有熱象。方中有麥芽,神曲,山楂,可以針對食積,所以資生丸比參苓白朮散更加全面。


大家都知道,參苓白朮散一方面是針對脾虛泄瀉,另一方面,針對脾虛以後導致的肺虛久咳。而本方來講,兼顧的面更廣,針對的是妊娠嘔吐及胎滑不固,故在祛濕止嘔,祛濕消積方面比參苓白朮散更強,而且加入芡實,固胎安胎效果更好。




資生丸臨床運用瑣談

作者/沈經宇


資生丸首載於明·繆仲淳《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卷二婦人篇,治「妊娠三月,陽明脈養胎,陽明脈衰,胎無所養,故胎墮也」,故又稱保胎資生丸。其方由人參、白朮、白茯苓、廣陳皮、山楂肉、炙甘草、懷山藥、川黃連、炒薏苡仁、炒白扁豆、白豆蔻仁、藿香葉、炒蓮肉、炒澤瀉、桔梗、炒芡實、炒麥芽等17味藥組成,共研細末,煉蜜為丸(一方多神曲、砂仁)。用白湯、或炒米湯、橘皮湯、炒砂仁湯,嚼化下。忌桃李雀蛤生冷。


張三錫曰:「余初識繆仲淳時,見袖中出彈丸,咀嚼。問之曰:『此得之秘傳。飢者服之即飽,飽者食之即飢』。因疏其方,名資生丸。余大喜之,而頗不信其消食之功。已於醉飽後,頓服2丸,徑投枕臥,夙興了無停滯,始信此方消食之神也。」據張三錫所述,可見此方確是繆仲淳得之秘傳,用之屢屢有效之方。


明·王肯堂曾用資生丸治其父脾胃病,投之納谷增多,年近90而終。


清·王旭高以此方治外科牙漏及幼科疳積,曰:「牙漏由胃中濕熱而成,加苦參服效」,「疳積多由脾虛積滯,故此方亦治之」。並自按:牙漏多由腎虛血弱,心胃火亢,故當養陰。然有濕熱者,曾見黃樂亭先生用資生丸加苦參、重用川連為丸,服之效。又按:三焦五臟生生之氣,全資脾胃而輸化。此方補脾胃而仍分理三焦,以之治脾虛氣滯者頗宜。


羅東逸曰:「此方始於繆仲淳,以治妊娠脾虛及滑胎。蓋胎資始於足少陰,資生於足陽明,故陽明為胎生之本,一有不足,則元氣不足以養胎,又不足以自養,故當三月,正陽明養胎之候,而見嘔逆,又其甚者,或三月、或五月而墮,此皆陽明氣虛不能固耳!古方安胎類用芎、歸,不知此正不免於滑。


是方以參、術、苓、草、蓮、芡、山藥、扁豆、薏苡之甘平,以補脾元;陳皮、曲、麥、砂、蔻、藿、桔之香辛,以調胃氣;其有濕熱,以黃連清之燥之,既無參苓白朮散之滯,又無香砂枳術丸之燥,能補能運,臻於至和,於以固胎,永無滑墮。丈夫服之,調中養胃,名曰資生,信不虛矣」(摘自《古今名醫方論》)。


先師嚴蒼山先生擅長調理脾胃,對於脾胃虛弱疾患,常用本方治之。嘗曰:「資生丸組成包括了補不足、損有餘、調升降三方面。補不足有四君、懷山藥、扁豆、蓮肉、芡實,損有餘有焦楂曲,調升降有藿香、陳皮、砂仁、白豆蔻、黃連、澤瀉、桔梗等。」


關於"飢能使飽,飽能使飢」,嚴師指出所謂飢者,即胃中嘈雜,可加珠兒參、知母、煅石膏以清胃,酒白芍、炙甘草、山黃精以緩中;飽者,即不思納谷,宜如川石斛、北沙參、蓮肉、谷芽以養胃陰。後學遵師法施用,有左右逢源之妙。


可見資生丸自明清至今,代代相承,醫家用之不衰,證明其組方合理,效果良好。爰舉撰者治驗之病案如下。


王X,男,45歲


1992年12月17日診:患者因脘脹便溏一年余,經本院GI常規檢查示:(1)胃竇炎(2)胃粘膜脫垂。


氣鋇造影攝片示:慢性結腸炎。刻診胃脘脹痛,食後痞滿復作半月,噫氣,無泛酸、納谷尚佳,腹脹,大便溏軟,解而不暢,小溲色黃。脈濡,舌苔淡黃膩。


症屬脾胃薄弱,濕熱挾滯互阻,氣機升降失調。治擬健脾和胃,理氣泄濁。處方:太子參10克、焦白朮6克、白茯苓10克、炙甘草3克、陳皮6克、仙半夏6克、川連2克、砂仁2克、白豆蔻3克、炒苡仁12克、焦楂曲各12克、生扁豆10克、懷山藥10克、蓮肉12克、玉桔梗2克、炒枳殼5克、廣木香3克、建澤瀉10克、香谷芽12克,上方加減出入,調治至93年1月8日,訴脘腹已舒,大便亦調,續予資生丸合陳香露片鞏固善後之。

  • 本文第一篇作者/尹周安;第二篇摘自上海中醫藥雜誌1995年第7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