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能早期能發現嗎?

中華醫學科普 發佈 2019-12-15T11:53:02+00:00

結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以41~65歲人群發病率高。從病因看半數以上來自腺瘤癌變。一、結腸癌的臨床表現:結腸癌早期常無特殊症狀,發展後主要有下列症狀:1、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常為最早出現的症狀。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液或黏液。

結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以41~65歲人群發病率高。從病因看半數以上來自腺瘤癌變。

一、結腸癌的臨床表現:

結腸癌早期常無特殊症狀,發展後主要有下列症狀:

1、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常為最早出現的症狀。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液或黏液。

2、腹痛:也是早期症狀之一,常為定位不確切的持續性隱痛,或僅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出現腸梗阻時則腹痛加重或為陣發性絞痛。

3、腹部腫塊:多為瘤體本身,有時可能為梗阻近側腸腔內的積糞。腫塊大多堅硬,呈結節狀,可有一定活動度。如癌腫穿透並發感染,腫塊固定,且可有明顯壓痛。

4、腸梗阻症狀:一般屬結腸癌的中晚期症狀,主要表現是腹脹和便秘,腹部脹痛或陣發性絞痛。

5、全身症狀:病人可出現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病程晚期可出現肝大、黃疸、腹水、水腫、直腸前凹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及惡病質等。

一般右側結腸癌以全身症狀、貧血、腹部腫塊為主要表現,左側結腸癌以腸梗阻、便秘、腹瀉、便血等症狀為顯著。

二、高危人群的篩查:

40歲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現者應列為高危人群:

1、I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者;

2、有癌症史或腸道腺瘤或息肉史;

3、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

4、以下五種表現具兩項以上者:黏液血便、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慢性闌尾炎史及精神創傷史。

對此組高危人群,應定期行纖維腸鏡檢查。


作者:薛霖 北京阜外醫院心內科 研究生
本期編輯:老馬識途
註:圖片來自網絡 首發於悟空問答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中華醫學科普聯盟」獨家用稿,
轉載前請先與我們取得聯繫,
歡迎您給中華醫學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com
並轉發我們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與我們取得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