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這3個症狀,多半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應對看這裡

豪瑞生物 發佈 2019-12-31T07:49:57+00:00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常常由鏈球菌感染所致,該病好發於手、腕、腳等小關節,且反覆發作。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骨性關節炎中常見的一種,是一種可以造成勞動力下降致殘的慢性疾病,通常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其主要表現為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且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在生活中類風濕關節炎經常會與風濕性關節炎混為一談,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疾病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要分清!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常常由鏈球菌感染所致,該病好發於手、腕、腳等小關節,且反覆發作。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變現之一,多發於膝、踝、肩、肘等大關節。

在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約為0.39%,其中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2-3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致殘率高達80%,發病時會使患者痛苦不堪。不僅如此,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通常還會伴有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乾性角膜結膜炎等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類風濕性關節炎,早發現早治療對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有哪些呢?

3大症狀,基本可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1、晨僵

晨僵是很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晨僵時間一般會超過1個小時。一些病情較重的患者,晨僵一般會持續2小時以上。這與其他關節炎的晨僵症狀有著明顯區別。

2、關節處皮膚發紅或發熱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處表面溫度會略高於正常關節,皮膚往往會比周圍皮膚更紅更熱。

3、關節腫脹、疼痛、畸形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通常還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畸形的症狀。這是因為關節腔積液導致的關節腫脹,最終導致關節僵硬。關節腔內的炎症導致其敏感而脆弱,持續的關節炎症導致關節破壞,引起疼痛。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通常還伴有關節畸形的症狀。

4、皮下結節

類風濕性關節炎30%-40%的患者還會出現皮下結節的症狀。

幹細胞干預類風濕性關節炎安全有效

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主要是通過藥物治療的方式,包括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糖皮質激素、生物製劑等。但是,這些藥物能做到的只是緩解患者的疼痛,且存在著起效慢、副作用的缺點,屬於治標不治本。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最主要的是要調節自身免疫系統,從而預防關節的損傷和變形。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幹細胞研究的深入,大家發現幹細胞在干預人體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表現良好,其干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率可以達到90%%。這是因為幹細胞具有強大的分化再生與旁分泌細胞因子的功能。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干預過程中,能夠通過分化再生成骨細胞即軟骨細胞,對壞死的關節進行修復。同時他還可以分泌出多種細胞因子,從而抑制炎症的發生或進展。從而起到免疫調控和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最終使類風濕性關節炎達到根本上的緩解。

幹細胞干預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案例

2016年,澳大利亞生物科技公司(Mesoblast)就曾報導一種用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幹細胞療法的臨床試驗,該實驗中有大約一半(47%)的醫治患者其類風濕關節炎症狀得到20%的改善,一些患者甚至在醫治不到一周時間內就能有所改變。

在我國,解放軍303醫院也曾對6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間充質幹細胞干預的臨床試驗。該實驗將60名患者,隨機分為調查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採用常規手法干預,調查組採用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干預,然後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調查組的顯效和有效率均高於對照組。

總結

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極高的致殘率,且病程痛苦,被稱為「不死的癌症」。而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幹細胞在干預類風濕性關節炎方面效果顯著,且能夠從根本上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三重緩解」。相信,隨著幹細胞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其或將成為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干預新途徑。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轉發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