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腎友都不知這個指標可預示腎病的結局

章友康教授說腎 發佈 2019-12-31T19:57:03+00:00

除了尿蛋白,還有一項指標看似默默無聞卻有著絲毫不亞於尿蛋白的影響力,甚至很大程度上預示著腎病患者的結局——血漿白蛋白。

患腎病之後,很多腎友都開始關注「尿蛋白」,它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患者的心情。

你知道嗎?除了尿蛋白,還有一項指標看似默默無聞卻有著絲毫不亞於尿蛋白的影響力,甚至很大程度上預示著腎病患者的結局——血漿白蛋白

血漿白蛋白,即血液中的白蛋白,由肝臟合成,患腎病後可隨尿液漏出。

腎病患者經常可以在血生化檢查中看到它:

血漿白蛋白的正常範圍是40-55g/L,低於30是「低蛋白血症」是腎病綜合徵的兩個診斷依據之一。

血漿白蛋白降低危害大

白蛋白是人體重要的蛋白質,很多功能都依賴於它。腎病患者的血漿白蛋白明顯降低且持續為好轉,是提示腎病患者預後不好的重要指標之一。尤其是晚期腎病患者,血白蛋白低是住院率、死亡率升高的重要提示指標。

若血漿白蛋白低於20g/L(膜性腎病的血漿白蛋白<25g/L),容易發生血栓或栓塞,一旦出現「下腔靜脈或腎靜脈主幹血栓」都會導致治療效果差,此時應使用抗凝藥物防範血栓。

為什麼血漿白蛋白會低?

  • 大量蛋白尿導致低蛋白血症

如腎炎綜合徵患者,尿蛋白在3.5g以內時,肝臟會增加白蛋白的合成速度,血漿白蛋白不會明顯降低。但是,如果大量的白蛋白隨尿液漏出體外(腎病綜合徵),肝臟合成的白蛋白就供不上了。

其實,肝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很強,有需要時可將自身合成白蛋白的提升3倍。但是腎病患者的血液中嚴重缺乏白蛋白時,肝臟間質中白蛋白下降並不嚴重,便不會合成太多白蛋白。

判斷腎病結局最有力的依據是用藥後的反應。如果血漿白蛋白明顯回升,預示腎病結局較好;若用藥後白蛋白持續不好轉,預示著腎病進展風險較大。

  • 營養不良導致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相當於嚴重的營養不良,實際上很多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是由於蛋白質攝入過少、營養不良引起的。

腎病患者不僅要避免頓頓大魚大肉,更要避免「純吃素」導致的低蛋白血症。

  • 肝功能受損導致低蛋白血症

肝腎同源,部分腎病患者伴有肝功能受損情況,進而降低合成白蛋白的能力。

此外,腎小管重吸收的蛋白被代謝掉、酸中毒、炎症反應等,也會導致血漿白蛋白低。

最後希望各位腎病患者,以後多看一眼白蛋白這個指標,若是低了請和醫生溝通,找到白蛋白低的原因並解決它,對腎病結局意義重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