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愛耳日丨感冒易引起寶寶中耳炎 有這些症狀要小心

趣健康 發佈 2020-03-03T20:15:21+00:00

今天是國際愛耳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俊波告訴記者,中耳炎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疾病,常由感冒引發,其症狀主要有聽力減退、耳部疼痛甚至劇痛,孩子會出現煩躁、哭鬧、發熱等。

「寶寶嗆奶後哭鬧不休、反覆抓撓耳朵,是哪裡不舒服嗎?」「寶寶感冒了,感覺耳朵悶悶的,聽不清聲音是怎麼回事?」生活中,相信不少家長都遇到過如上問題。其實,這些都是中耳炎惹的禍。

據悉,50%的寶寶都患過中耳炎,如何預防寶寶中耳炎?日常護理中,家長應該注意些什麼?今天是國際愛耳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俊波告訴記者,中耳炎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疾病,常由感冒引發,其症狀主要有聽力減退、耳部疼痛甚至劇痛,孩子會出現煩躁、哭鬧、發熱等。如果長期拖延不治或治療不徹底,由急性轉為慢性,耳朵流膿不止,輕則影響聽力,嚴重時可引起併發症,後果不堪設想。

張俊波介紹,兒童中耳炎的發生率遠高於成人,這是因為兒童耳咽管比大人的短且寬,因此,兒童口腔、鼻腔的液體很容易返流到中耳腔,以致引起中耳感染;同時,兒童的抵抗力低下,也容易誘發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導致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在他看來,兒童中耳炎發病率較高,且其中70%-80%是由感冒引起。

「冬春季既是感冒的高發期,也是中耳炎的高發期,必須要引起注意。有些孩子反覆感冒,急性中耳炎遷延難愈,轉變為分泌性中耳炎。」張俊波指出,除感冒外,中耳炎還與兒童常見的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相關,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更容易誘發中耳炎。

哪些症狀提示孩子發生中耳炎?

張俊波表示,與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相比,嬰兒由於不會表達,當其發生中耳炎後,更令家長手足無措。

「有的孩子可能會哭鬧、拒奶、不願入睡、搖頭、撓耳朵,甚至伴有高熱、嘔吐等症狀。如果耳朵中流出黃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跡的液體,抑或出現暫時性聽力障礙,如聽不見你說話等,應及時前往醫院請醫生做專業處理。」張俊波解釋道。

如何有效預防兒童中耳炎?

在張俊波看來,所謂預防,需針對其病因進行預防。「首先,感冒是引發中耳炎的一大誘因,其次,嗆水、嗆奶、二手菸等,都可能引發中耳炎。」

張俊波建議,對於需餵奶的嬰兒,家長應調整餵奶姿勢,提倡母乳餵養。如果用奶瓶,請抱著寶寶餵而不是躺著餵;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按時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減少感冒發生幾率,從而降低發生中耳炎的風險;教孩子正確的擤鼻涕方法,擤鼻涕時要溫和而不要用力過猛,否則會導致耳朵感染。此外,不要捏住鼻子強忍噴嚏,因為這樣也使耳朵發生感染;避免接觸二手菸,研究表明,與無煙家庭相比,和吸菸者一起生活的孩子更容易患中耳炎。香菸會刺激鼻腔通道和中耳腔的內膜,進而干擾耳咽管的正常活動,建議家長戒菸,出門時帶寶寶遠離有二手菸污染的場所。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編輯 王鹿 校對 劉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