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突飛猛進的背後,我們該注意哪些問題?

腫瘤學說 發佈 2020-03-03T21:13:43+00:00

病理分期國際上通用的是TNM分期法,T、N以切除標本檢查的,M是要結合術前影像學檢查,標本上是沒辦法看到的,前有條友問為什麼病理報告單M後面是括號、BorrmannⅡ、BorrmannⅢ、BorrmannⅣ4型。

2019年9月18日,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剛剛發布了本年度最新的癌症進展報告,報告中全面總結了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剛剛過去的這一年裡,癌症治療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包括目前癌症仍然存在的巨大挑戰有哪些,癌症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公布了目前已經明確的癌症風險因素有哪些以及癌症治療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進展。

癌症的治療受限於分期分型

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異很大,主要取決於癌症類型和診斷階段(8))。例如,乳腺癌女性的總體5年相對存活率為90%,攝護腺癌患者的總體5年相對存活率為98%,而肝癌僅為18%。

此外,在乳腺癌和結直腸癌患者中,早期患者5年存活率分別為99%和90%,而晚期僅分別為27%和14%。

手術、化療、放療,是逃不開的癌症治療方式,無論癌症類型,也無論癌症分期。那麼,對於不同分期的癌症類型,更應該傾向於哪種治療方式?

病理分期是對癌症早晚的劃分,病理分型是對癌症惡性度的判斷,都對治療、預後起著重要作用,要說那個對癌症影響更大一些?一般、大多數、總體上講病理分期對癌症影響要大一些,但不是絕對。

病理分期國際上通用的是TNM分期法,T(原發灶)、N(區域轉移淋巴結)以切除標本檢查的,M(遠處轉移)是要結合術前影像學檢查,標本上是沒辦法看到的,前有條友問為什麼病理報告單M後面是括號()呢,就是這個原因。

TNM分期是具有指導治療、預後判斷的意義,常分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根據分期不同治療方法不同,一般情況下分期越晚生存時間越短,Ⅳ期也常常用中位生存時間表示,少用5年生存率了。

由於癌症複雜性,利於指導治療的目的,婦科腫瘤還有FIGO分期法,肝癌有巴塞隆納分期法,我們國家醫學專家結合巴塞隆納分期法制定了我們自己的肝癌分期法,我們原發性肝癌患者占到全球的50%,我們自己的分期方法對指導治療意義更大。

病理分型常常會有大體分型、組織分型以及基因分型3種分法,大體分型、組織分型常規病理報告有體現,基因分型多數醫院還不是常規,可能需要根據情況進一步檢查。

大體分型就是腫瘤以肉眼下是什麼形態,最多用的是消化道腫瘤,比如胃癌大體分型有早期胃癌、進展期胃癌,進展期胃癌又分為BorrmannⅠ型(隆起型)、BorrmannⅡ(局限潰瘍型)、BorrmannⅢ(浸潤潰瘍型)、BorrmannⅣ(瀰漫浸潤型)4型。這種分型法對於指導治療、預後判斷有一定的作用。

組織分型可以體現癌症一定的生物學特性,比如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肺腺癌、肺鱗癌等,主要是選擇治療方法有意義。

組織學分級提示惡性度大小,多分為高分化Ⅰ級、中分化Ⅱ級、低分化Ⅲ級以及未分化Ⅳ級4個級別,低分化、未分化復發、轉移可能就要快,預後就要差許多。

基因分型是一種比較「新」的方法,目前用的最多的是結直腸癌和乳腺癌,也是預後分型的主要因素。

比如乳腺癌以ER、PR、Her-2、Ki-67分為四型,ER(+)、PR(+)、Her-2(-)者預後要好很多,Her-2(+)者要差一些,ER(-)、PR(-)、Her-2(-)是「三陰型」預後最差,Ki-67是表示腫瘤增殖的,數值越高惡性度越大。

還有結直腸癌免疫組化病理檢查,微衛星不穩定性高表達MSI-H預後要好得多,也有醫生表示微衛星不穩定性高表達晚期有可能好於低表達早期者,還有RAS、BRAF基因突變也常常提示預後不好。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包括手術、化療、內分泌治療和放療等的一系列綜合治療使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80%~90%。

但是整體而言,早期乳腺癌仍有30%~40%的患者會在術後長達15~20年的時間內出現復發或轉移,而晚期乳腺癌基本上是不可治癒的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現有的各種治療方式已經接近其療效的瓶頸,對於進一步提高乳腺癌的療效效果有限。

免疫治療是與以往針對腫瘤細胞的治療完全不同的一類全新腫瘤治療模式,其主要機制為改變腫瘤微環境,從而讓機體自身的免疫功能重新發揮作用,來殺滅腫瘤細胞。

正常機體的免疫系統具有免疫監視功能,即能夠識別、殺傷並及時清除體內異常增生細胞,腫瘤細胞作為異常細胞,在正常情況下可以被機體免疫系統識別並清除。

然而少數腫瘤細胞能夠影響及改變其免疫微環境,從而產生免疫逃逸,導致腫瘤發生和發展。

免疫逃逸的機制可能源於腫瘤細胞的抗原表達缺失或者免疫耐受環境的建立,而免疫治療是通過改善失效的腫瘤免疫微環境,使免疫系統在腫瘤微環境可以重新發揮抗癌作用,達到控制乃至消滅腫瘤細胞的目的。

近年來,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突飛猛進,免疫檢查點抗體療法在肺癌和黑色素瘤等實體腫瘤療效突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在一些血液系統腫瘤治療方面也取得驚人成績。

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即分別授予了美國的詹姆斯·派屈克·艾利森(James Patrick Allison)與日本的本庶佑(ほんじょ たすく),以表彰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在癌症治療方面的貢獻」。

7月22日,Keytruda又帶著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隨訪結果登上了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臨床療效仍舊不負眾望:5年平均生存率高達38.7%!

要知道,在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出現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僅不到10%

讓我們先來看看此次的總體數據。

5年生存率是評估癌症患者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癌症容易復發,在接受癌症治療的2-3年內,約有80%的患者會出現癌症轉移和復發。如果患者能夠在接受治療後存活5年以上,就意味著很大幾率上癌症已經被治癒。

經聯合治療組的患者5年生存率為38.7%,也就是說幾乎有小一半的患者經過治療後生存期超過了5年之久!而單純使用的患者5年生存率則略遜一籌,為31%

在疾病無進展方面,聯合治療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8.4個月而單純使用的患者僅為3.4個月


同時,聯合治療組中共有235名患者出現疾病客觀緩解,其中有77名患者完全緩解,158名患者部分緩解以及117名患者疾病穩定

一線治療效果更好

當免疫治療剛剛問世時,往往被用作放化療、靶向治療後走投無路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免疫治療真的需要到最後再使用嗎?

本次用5年的數據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

無論是單獨治療,作為一線治療時的總生存期都比二線治療跟長久

一線治療中,聯合治療組的中位總生存期為38.7個月,而二線治療的生存期則將為23.5個月

一線治療總生存期

單獨接受Ipilimumab的患者總生存期更是從一線治療的17.1個月下降至13.6個月

一線治療無進展生存期

近兩年,免疫治療也逐漸成某些癌症的一線治療甚至是標準治療。因此,癌症患者在進行治療方案的選擇時,也不妨將免疫治療作為首選。

同時免疫治療在乳腺癌方面其療效在一部分乳腺癌中較為可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