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時節話養生

中醫腫瘤醫生楊國旺 發佈 2020-03-03T04:54:36+00:00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45°時為驚蟄,今年的3月5日即驚蟄。鷹出沒在肅殺之秋,布穀鳥出沒在生機盎然的春天,因而驚蟄時布穀鳥出現,這有提醒人們春耕之義。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45°時為驚蟄,今年的3月5日即驚蟄。

古代傳統文化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講的是桃花於驚蟄節氣之初即盛開;五天過後,黃鸝鳥感春陽清新之氣而鳴叫;再過五天,鷹感春天的生氣而化為布穀鳥,這不是說鷹和黃鸝可以互相變形,而是不同的鳥合於不同的節氣。鷹出沒在肅殺之秋,布穀鳥出沒在生機盎然的春天,因而驚蟄時布穀鳥出現,這有提醒人們春耕之義。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甦醒,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時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的原因。

驚蟄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長也明顯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故氣溫波動大。中醫養生講究順應天時,驚蟄時節,需順應春季生髮之性,顧護身體,保持平和的心態。

在日常起居方面,《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這是說應調整作息,早睡早起,適應自然界生髮之氣,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條件允許時最好能在午間小憩片刻,更能保證下午充沛的精力。

另外,在精神調攝方面,春季對應肝,肝為剛髒,生理特性喜調達而惡抑鬱。驚蟄節氣養生當注意自身情志的調節,適度宣洩,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不妨聽一聽喜歡的輕音樂,選擇瑜伽、八段錦等運動方式。同時,特殊時期,請大家儘量減少外出活動,居室勤開窗,常通風。若出門記得佩戴口罩,勤洗手。

最後為大家推薦一款藥膳:百合蓮子銀耳茶。組成:蓮子6粒,銀耳4克,百合4克,大棗4克,糖20克,水200毫升。做法:將所有材料用水洗凈,百合、大棗、銀耳泡軟,備用。先煮蓮子至半熟,去掉水,再放入百合、紅棗加水同煮。等鍋中三種材料均煮爛後,放入銀耳、糖,待糖溶解後熄火,放溫後即可食用。此茶有養肝和胃的作用。其中,蓮子具有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的作用,銀耳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益氣和血,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配合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四物合用對促進脾胃功能與養肝有不錯的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