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細血管瘤的「小跟班」原來還有它們

血管瘤醫生薛玲 發佈 2020-03-03T06:59:08+00:00

其實啊,毛細血管瘤包含了很多種,只不過其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鮮紅斑痣和草莓狀血管瘤啦,來看看它們的區別都有哪些吧。

  要說起毛細血管瘤,你可能知道;鮮紅斑痣,你可能也知道;草莓狀血管瘤,應該也不會不知道,但是,你知道,原來鮮紅斑痣和草莓狀血管瘤原來都是毛細血管瘤的「小跟班」嗎?

  其實啊,毛細血管瘤包含了很多種,只不過其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鮮紅斑痣和草莓狀血管瘤啦,來看看它們的區別都有哪些吧。

  首先毛細血管瘤:最常見於皮膚,而以枕、頭面、四肢及背部為多見,長在口唇、舌上的也不少。由表淺的毛細血管擴張,迂迴、曲折而成,腫瘤的大小差別很大,小的直徑僅數毫米,大的可占顏面或肢體的大部分,形狀不同,略高出皮膚,呈鮮紫色或紫紅色的斑塊樣腫物,壓迫後不褪色也不縮小。

  鮮紅斑痣:是一種常見的皮損現象,起初是大小不一的淡紅、暗紅或紫紅的斑點,可見毛細血管擴張,表面光滑,按壓會退色,隨患者年齡的增長會不斷擴大。常見於頸部、頭部、頭等部位,多為單側性,極少為雙側性,有時還累及到粘膜、眼神經和上頜神經,15%會造成青光眼,1%-2%的患者伴有同側的軟腦膜血管畸形,稱為Sturge-Weber綜合徵。

  草莓狀血管瘤:患者處現為大小不等、形狀不一,它是由散在紅斑點融合或是不完全融合的班塊,使紅點融合成一片。病損處有的突出,也有一部分是不突出於周圍的正常皮膚表面,斑塊的表面比較粗糙,大部分是呈現為顆料狀的小紅點。它會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而長大,還會高於周圍的正常皮膚,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使厚度增加、病灶的面積也會越大。

  對於以上毛細血管瘤和它的跟班們,一般的「手段」可對付不了哦,額外贈送它們的治療方法吧,「高頻電凝微創治療」和「複合窄光譜光動力治療」,這些方法都是比較適合毛細血管瘤的,具有創傷小,無痛苦的特點,並且不用擔心復發和留疤哦,目前已經在臨床上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了。

  總而言之,不管毛細血管瘤有多少種,總會有治它的辦法,相信醫學,正確選擇,不要盲目的拖延,積極的配合,爭取將患者痛苦最小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