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援鄂醫療隊「80後」ICU副教授程玉梅:凡人亦英雄,只因醫者仁心

鄂州政府網 發佈 2020-03-04T09:34:40+00:00

「昨天有位病人情況不太穩定,我們組裡的同事馬上就要進病房了,穿上防護服就沒法使用手機,我抓緊再跟他們商量一下。」

3月3日清晨,鄂州市天氣陰冷。早上8點30分,程玉梅已經坐在電腦前,通過微信跟群里的同事交談。「昨天有位病人情況不太穩定,我們組裡的同事馬上就要進病房了,穿上防護服就沒法使用手機,我抓緊再跟他們商量一下。」電話里,程玉梅快言快語地對記者說。  

程玉梅是貴州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ICU副教授,也是第一批援鄂醫療隊貴醫附院分隊的隊長,一名「80後」女醫生。目前,她正在強制休息期間。

「您都被強制休息了,怎麼還起這麼早?」記者問。  

「習慣了,這是多年當醫生的『職業病』了。」程玉梅告訴記者,「貴州援鄂醫療隊大部隊的到來,一線力量進一步充實,領導特意安排第一批隊員強制輪休。正好可以趁這段休息時間整理這一個多月來新冠肺炎臨床診療的心得體會,後面來的同志可能用得上。」

1月27日,貴州首批137名全部由三甲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前往鄂州,進駐鄂州市定點救治醫院開展救治工作。

日夜奮戰,連軸轉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一個多月。  

「治癒率提高到56.36%,重症、危重症患者占比從38.49%下降到16.17%……」連日來,好消息不斷從鄂州市傳來,道阻且長,曙光在望。

一身白大褂,一面是醫者,一面是勇士。    

「來鄂州的原因很簡單,自己是學醫的,身穿白大褂,是ICU醫師,工作中治療過重症甲流肺炎、禽流感等傳染病。2003年非典時,我們正好在醫院實習,就看到老師們奮戰在一線。今天,我有這個機會和能力,不上戰場我自己會後悔。」程玉梅堅定地說。  

大年初二的晚上,程玉梅的科室主任打來電話,「組建援助湖北醫療隊,你去不去?」 程玉梅毫不遲疑地回答:「我願意,我是黨員,服從組織安排!」主任還不忘提醒她徵求家屬的意見,她肯定地回答「他們會支持我的!」

程玉梅從事重症醫學已經16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她,到達鄂州後,擔任了鄂州三院重症組的組長,負責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經過培訓後,作為第一支9人醫療小組中的一員首批進駐隔離病區。  

程玉梅介紹,她和戰友們入駐的鄂州三院沒有專業的ICU病房,於是她便帶領同事在有限的條件下,把幾間病房改造成了具備ICU收治能力的病房,並制定相關制度,用來收治需要行機械通氣、存在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鄂州三院主要收治的是重症和輕症患者。輕症病人還好,和普通感冒的症狀差不多,交流下來主要是心理負擔較重。但是重症患者的情況就要差很多,因為新冠肺炎對肺部的損傷較大,病人會呼吸困難,憋得慌,但人是清醒的,他們躺不平、動不了、坐立不安,心情也比較煩躁。」程玉梅說,重症科大夫除了常規查房「ICU病人」,每天還要巡視普通病房的重症患者。  

與其他科室不一樣的是,ICU的醫護人員每次上班就是24小時在崗,需要在辦公區和隔離區兩邊來回穿梭。程玉梅說,只要隔離區病房裡患者有突發情況,她們就必須馬上進去查看,密切觀察,隨叫隨到。 

 「我們每天都要和呼吸科、感染科共同協作診療患者,用ICU醫師的專業視角評估輕症患者的病情。提前排查、提前干預,期望阻斷輕症轉重症、重症發展為危重症,做到診療『關口』前移。實現有效控制住輕症轉重症的數量,提高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成效。」通過一個月的努力,鄂州三院ICU病房裡14名行機械通氣患者中,有10名患者成功脫離呼吸機,轉危為安。  

隨著貴州醫療隊陸續增援,程玉梅和隊友們積極參加與大部隊接管醫院各個流程的工作。除了正常開展救治工作,她還把自己的實戰經驗及時分享給後續支援鄂州的醫療小組,並參加了編制「重型、危重型臨床救治參考指南」。 

 「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逐漸好轉後,他們都非常感激我們。」程玉梅開心地說,患者看到醫護人員的防護服上寫著「貴州」二字,都說她們是遠道而來救命的「貴人」。  

「我們不是什麼『貴人』,我們只是用所學做一些對得起這身白大褂的事情。」面對患者的讚許,程玉梅總說,一身白大褂,穿上就是一輩子的信念。  

在鄂州的這段日子,程玉梅度過了生日、結婚紀念日。沒有蛋糕、沒有鮮花,但是鄂州的同事讓她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

「我生日那天,鄂州的同事給我炒了一盤貴州特色辣子雞。」本是素不相識的她們,只因有了「白衣戰士」這個共同名字,變得如親人般熟絡。  

「我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大家能夠摘下口罩,在藍天下呼吸新鮮空氣。」程玉梅期待著,他日與大家一起在明媚陽光下,共賞鄂州半城山色半城湖。  

疫情不退,我們不散!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來源:天眼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