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與便秘,貌似不搭界,為何會相互影響?

關你健康 發佈 2020-03-04T13:08:11+00:00

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咱們這兒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人數已經達到1.3億;每10個人中,就有1個腎不好;便秘則是更為常見的症狀,據統計,約30%的人,具有便秘體驗,在老年人和女性中更為多見,也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常見的症狀。

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咱們這兒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人數已經達到1.3億;每10個人中,就有1個腎不好;便秘則是更為常見的症狀,據統計,約30%的人,具有便秘體驗,在老年人和女性中更為多見,也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常見的症狀。腎臟和腸道,貌似不搭界,這2者是如何發生關聯的?應該如何應對呢?

咱們先聊便秘。按照定義,排便次數減少,每周排便少於3次;糞便干硬,或者排便費力、排出困難、存在排便不盡感、排便費時、需要手法輔助排便等現象,都屬於便秘。便秘依照嚴重程度可分為3級,輕度者,症狀較輕,通過整體調整或短時間用藥後可以恢復正常;重度者,症狀持續,對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需要藥物治療,不能停藥或藥物治療無效;中度介於輕度與重度之間。

便秘不僅影響生活質量,也會改變腸道菌群,從而增加多種疾病的風險。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功能發生改變後,由於菌群失調,肥胖、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癌症、慢性腎臟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會上升。慢性腎臟病患者,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及乳酸桿菌等有益菌群顯著減少,而潛在的腸桿菌、腸球菌等致病菌增多,從而影響腸道蠕動。

慢性腎臟病患者,由於體力活動減少,會抑制排便的慾望;慢性腎臟病患者伴發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腦血管病,這些併發症會導致繼發性便秘;有研究發現,有便秘症狀的糖尿病患者,腎功能受損的發生率,高於無便秘症狀的糖尿病患者。還有研究發現,下肢周圍神經病變與便秘症狀相關。

慢性腎臟病患者引起便秘的另外1個常見因素是藥物。許多藥物,比如5羥色胺阻滯劑、抗膽鹼能藥、降壓藥、抗抑鬱藥、化療藥等,都可以引起便秘。對於部分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需要使用磷結合劑來控制高磷血症,而磷結合劑可能對膽汁有吸附作用,減少膽汁酸所誘導的結腸中水和電解質分泌,從而誘發便秘。

慢性腎臟病患者,腸道和腎臟的相互影響,還體現在毒素因素中。多種毒素會通過腸道進入血液循環,經腎臟排出,腎功能減退時,體內毒素就會增加,而毒素又會影響腸道微生物和腸壁完整性,影響毒素產生和炎症狀態,增加慢性腎臟病的併發症和死亡率。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重視便秘問題,並及時予以糾正。

慢性腎臟病患者應對便秘,首先可以從調整生活方式入手,保持合理膳食結構,適當運動並增加飲水,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在飲食中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達到每天25到35克,飲水量保持在1500到2000毫升。在晨起或餐後2小時內,嘗試集中注意力排便。其次也可以考慮增加益生菌的攝入,幫助糾正腸道菌群失調,刺激腸壁神經,改善腸腔分泌功能和腸道動力。如果這些措施不能改善便秘,可以適當使用瀉藥,瀉藥的種類包括容積性、滲透性、刺激或動力性等類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和個體情況來選用。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清雲計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