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治療方式之腸道菌群調節

幹細胞和免疫細胞應用 發佈 2020-03-25T01:29:25+00:00

比如喝雙黃連能抑制新冠病毒、喝涼茶能夠預防新冠、喝板藍根能預防新冠、熏醋能預防新冠;還有人為了吸引流量,利用一些看似很科學的原理,危言聳聽去誤導民眾,比如口罩上噴酒精聞到84消毒液會立馬死人等等。

這次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各種謠言和偽科學滿天飛。既有顛覆常識、毀三觀的個案,也有博眼球、騙流量藉機推銷產品的例子。

比如喝雙黃連能抑制新冠病毒、喝涼茶能夠預防新冠、喝板藍根能預防新冠、熏醋能預防新冠;還有人為了吸引流量,利用一些看似很科學的原理,危言聳聽去誤導民眾,比如口罩上噴酒精聞到84消毒液會立馬死人等等。

這些謠言和偽科學的產生和傳播,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健康知識的缺乏。

很多人會利用健康知識的不對稱,去誤導大家盲目消費。其實現在這個資訊時代已經消除了一些簡單的信息不對稱,比如我們現在買東西看價格,都會從網上比較一下。但資訊時代的精細化分工也加劇了複雜化的信息不對稱,比如現在很多做保健品的光設計套路可能都需要幾個月,我們在短時間內很難去識破的。

最重要的是現在信息獲得並不難,但是去辨別我們獲得信息的真與假很難。這個時代的信息鑑別能力是需要大量的知識做支撐的。

儘管有很多謠言和偽科學產生,但是這次疫情也是一個正確知識和正能量傳播的一個過程。有很多大眾不了解的一些健康知識,通過各個專家的解讀,都在慢慢的被大眾所熟知,比如知道了抗病毒和抗細菌的區別,大家以後可能就不會亂吃抗生素了。另外,什麼是血漿置換,為什麼用康復者血漿治療,還有幹細胞在這次疫情中的應用。幹細胞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論的話題,一般非專業人士對於幹細胞的認識可以概括分為兩類:要麼吹的神乎其神,要麼被貶的一文不值。這次幹細胞的應用也證明了其:炎症調節和器官修復的特性。

還有中國工程院的李蘭娟院士提到並且在這次疫情中被廣泛應用的腸道微生態的調節,讓大家知道了腸道微生物也就是腸道菌群的重要性。李蘭娟院士多次肯定微生態製劑在防治疫情方面發揮的作用,調節腸道微生態的平衡可減少細菌繼發感染。李蘭娟院士在採訪中說:「四抗二平衡」對於治療新型肺炎重症病人非常重要。

「四抗」,第一是抗病毒治療,越早越好;第二是抗休克治療;第三是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比如人工肝在這裡能夠清除炎症介質、清除細胞因子;第四是抗繼發感染,提醒不要濫用抗生素。新型冠狀病毒這個病的感染起初不需要用抗生素,但是後期會出現繼發感染,要針對性的使用抗生素。

「二平衡」是什麼呢?第一個平衡是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第二個是腸道微生態的平衡。新冠狀病毒的重症患者很多會出現腸道的菌群紊亂,一旦微生態出現紊亂,容易出現細菌群移位導致繼發感染。因此有些病人不是死於病毒的感染而是死於繼發細菌感染,因此要早期預防。「四抗二平衡」也曾在H7N9治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這次的新冠狀病毒感染重症及危重症病人的搶救中同樣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裡邊有很多詞對於普通大眾來講還是偏顯陌生,比如炎症、細胞因子、電解質平衡、腸道菌群等,李院士也沒有詳細的去解釋,所以大家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很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去帶節奏。

比如李院士說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很重要,就有很多人跳出來說喝酸奶或者養樂多這類的益生菌飲料可以預防病毒。這就是因為大家對於腸道菌群沒有正確的認識,才會被人誤導。所以我們這次做講堂的目的也是基於此,傳播正知識,傳播正能量。這一期我們就從腸道菌群開始說起。

要理解一個事物,我們首先要分析一下它的名字,從名字上就能大概了解到它的一些作用。比如大家經常聽到的免疫,這個詞很抽象,但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免疫由兩個字組成,免就是豁免或者是免除的的意思,疫就是疫病或疾病的意思,所以免疫就是免於疫病,或者是不讓我們得病的意思。這樣大家再去理解免疫力或者免疫系統這些概念就容易多了。

腸道菌群也可以這麼理解,這裡有三個關鍵詞:腸道、菌、群。 生存在人的腸道里的大量細菌構成的集體,就叫做腸道菌群。 這裡面要理解到幾個層次:第一是在腸道里,第二細菌不是一種,第三就是群居性。群居性這個概念很重要,怎麼理解呢?可以把他們想像成人群,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不管什麼生物,一旦群居就有恩怨糾纏,有互相幫助也有口角是非,甚至還會有戰爭。菌群也具有這個特點。

腸道菌群從哪來的?這些傢伙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胎兒在子宮裡是處於無菌狀態的,但胎兒出生後,伴隨第一口呼吸、第一口乳液、第一嘴輔食,腸道菌群的始祖們,也隨著食物、空氣、水進入腸道並安營紮寨,不斷壯大隊伍,擴充地盤,最終形成穩定的菌群構成。 這些個「外來戶」,將從此伴隨你一生,也將與我們有數不清的瓜葛。

腸道菌群有什麼呢? 前面說了,腸道菌群構成複雜,細菌種類繁多,但還是能劃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有益菌,主要有擬桿菌、梭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現在各類產品中鋪天蓋地的益生菌,說的就是後兩者。有很多益生元或益生菌就是用於補充或者刺激雙歧桿菌的生長, 這些細菌勢力最為龐大,占到了腸道菌群的99%以上,跟人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輔助消化多種食物,並保護我們的腸道。

 第二類是中性菌也叫條件致病菌群,主要有腸球菌、腸桿菌等。這些傢伙數量不多,但屬於腸道里的不穩定因素。腸道健康時,共生菌群占壓倒性優勢,條件致病菌群就很安分,但要是共生菌群被破壞了,這些傢伙就會引發多種腸道疾病。

第三種是有害菌、也叫致病菌群,比如沙門氏菌、致病大腸桿菌等。它們是健康的破壞者,本不屬於腸道,但一旦誤食進入腸道,就會興風作浪,引起急性的炎症反應,導致腹瀉、食物中毒等。

腸道菌群都幹些什麼? 腸道菌群,不是住在腸道白吃白喝的,它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首先,也是最重要的 幫我們吃飯。 人是所有生物中飲食最複雜的,肉、菜、穀物,無所不食;但吃是一碼事,消化吸收是另一碼事。人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就是腸道,但面對如此繁多的食物,縱使腸道有三頭六臂,也處理不了這麼繁重的工作。 於是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腸道請來了幫手——腸道菌群。腸道為它們提供天然的厭氧環境作為住所,後者特別擅長分解複雜纖維和多糖,把分解得到的葡萄糖、維生素、脂肪、微量元素,作為房租交給腸道,供人體吸收。兩者各取所取,有飯一起吃,有錢一起賺。

其次,保護我們的健康。一方面,大量的菌群黏附在腸壁上,為腸道穿上了一層天然的鎧甲,避免腸壁與有害物質直接接觸。另一方面,共生菌群會與腸道的免疫系統形成互動,刺激後者的發育,使腸道應對致病微生物的「反導系統」更加強大。

此外,有益菌群還會直接上陣,幫助抑制致病菌。因為有益菌群與致病菌群都以腸道為生存環境,致病菌的入侵,直接侵占了有益菌群的地盤。面對這種情形,占絕對優勢的共生菌自然不會答應,第一時間就會通過「菌數」優勢,壓制致病菌勢力,在保護自己家園的同時,也保護人體的健康。

再者,調節我們的生理。正常的腸道菌群,為了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也就是我們的腸道,會將分解的短鏈脂肪酸滋養腸壁細胞,還能調節腸粘膜的生長,讓受損的腸粘膜更快的得到修復——就像自家房子漏雨了還不得趕快修呀。除此之外,腸道菌群能產生類胡蘿蔔素類物質,降低動脈硬化和中風的風險;還能通過跟淋巴系統談判,降低對食物的過敏反應。更為神奇的是,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腸道菌群能根據對它對食物的喜好,調節我們的生理和心理狀態。

腸道菌群並不是簡單的細菌群落,很多科學家認為,腸道菌群甚至可以看作是人體內的另一個器官,需要你的細心呵護。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成果表明,肥胖症、糖尿病這些高發疾病,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密切的關係。

腸道菌群該如何保護?

保護腸道菌群,首要平衡飲食結構。   

其次規律作息。

再者還可適度進補益生菌或者是益生元。

最後,最重要的事情,切勿濫用抗生素

今天我們主要是初步的去認識一下腸道菌群,關於腸道菌群更深入的內容,以及在腸道菌群中有可能出現的誤區,我們留到後面的分享再講,這期內容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