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陣雷射治療對痘坑有效嗎?

皮膚科楊希川教授 發佈 2020-03-04T02:03:48+00:00

痤瘡瘢痕,主要有萎縮性疤痕和肥厚性瘢痕兩種,肥厚性瘢痕不少見,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受了傷該如何處理,才不會留下難看的痕跡...

雁過留痕,很奇妙。

痘過留坑,很煩躁。

痤瘡作為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一直在堅持不懈地干擾每一位患者的心態,尤其是那令人難受的痤瘡瘢痕。

痤瘡瘢痕,主要有萎縮性疤痕(凹下去)和肥厚性瘢痕(凸出來)兩種,肥厚性瘢痕不少見,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受了傷該如何處理,才不會留下難看的痕跡...

但萎縮性瘢痕更加常見,也就是俗稱的痘坑,可分為「冰錐型、廂車型、滾動型」三種瘢痕。

痘坑的常用治療手段包括化學剝脫、皮下分離、微晶磨削、填充、剝脫性雷射、非剝脫性雷射,由於痤瘡患者一般臉上會存在不同類型的瘢痕,組合療法往往比單一療法更有效。


解決痘坑前,我們得先了解這三點:

1. 趁早治療痤瘡不僅可以避免痤瘡進一步發展,還可以省下為祛除痘坑而做醫美的錢。

要是身邊有人長了痤瘡還迷茫不知所措,可以建議他/她早日就醫,並且多來康康皮膚科楊希川教授的科普。

2. 護膚品對於治療痘坑的作用極小,建議不抱希望。

3. 醫美是目前相對有效的治療手段,儘管不能達到100%的治療效果,但也能最大限度修復你的美貌,已有痘坑的話可以考慮這種治療方法。


廢話不多說(其實說了500字),進入今日主題「(非)剝脫性(點陣)雷射」。


剝脫性雷射

剝脫性雷射包括CO2雷射(10600nm)與Er:YAG雷射(2940nm),脈衝窄,能量高。

Er:YAG雷射相比CO2雷射效果更弱,但恢復時間更短,疼痛也更低。

這種治療手段通過熱損傷來刺激成纖維細胞產出新的膠原蛋白,使真皮內膠原蛋白纖維增加並重新排列,達到痘坑變淺的效果。

甚至在治療18個月後仍然可以持續合成膠原蛋白以及真皮重塑。

剝脫性雷射通常只需要1次治療,效果很好,但並非所有人群都可以耐受,並且恢復期也比較長(可達兩周)。

同時帶來的風險也很高,包括出現持續性紅斑、色素沉著減少、色素沉著過度、感染和瘢痕。

考慮到這些術後不良反應,剝脫性雷射似乎也沒那麼香了,畢竟出現不良反應的話心情估計又會低落幾分。

為了彌補此類雷射的不足,後續便有其他雷射應運而生。


剝脫性點陣雷射

點陣雷射並非新的雷射,而是一種新的工作模式。

點陣雷射可以發射呈點陣排列的微小雷射束,簡單點說,就是將一個雷射光斑均勻分成相同直徑大小的小光斑,每一條光束穿透皮膚後形成均勻的微熱損傷區,而光束周圍組織沒有損傷。

微損傷在修復過程中通過產生膠原蛋白、真皮重塑,從而起到改善痤瘡瘢痕的作用。

相對於剝脫性雷射來說,損傷要更小,術後不良反應要更輕,恢復要更快速。

剝脫性點陣雷射包括CO2雷射,Er:YAG雷射,YGSS、Pixel2940nm。

雖然單次剝脫性點陣雷射就能感受到痘坑的改善,但仍需多次治療才會有較好的效果,一個療程大概為4-5次,間隔1-2個月。

術後常見副作用包括紅斑、水腫、結痂和鱗屑,通常能在5-7天能恢復,但也可能會出現色素沉著異常,瘢痕,單純皰疹病毒再活化,瘙癢等副作用。


非剝脫性點陣雷射

在相同條件下一般更傾向於選擇非剝脫性點陣雷射,而不是剝脫性點陣雷射。

因為有證據表明剝脫性點陣雷射的副作用更大且治療方面的額外收益較小。

非剝脫性點陣雷射常用1550nm或1540nm的NAFR雷射,與剝脫性雷射相比對真皮膠原重塑效果比較有限,一般需要更多次數的治療。

不過好在副作用相對比較小,恢復期更短,通常為1-3天,在家摸魚一陣子就可以出門見人了。

傳統的剝脫性雷射非剝脫性點陣雷射治療是首選的膠原重塑操作。

但一般也會根據臨床醫生的經驗、患者的面部情況、偏好、經濟等因素做出改變,可能會選擇其他更優的治療手段,並且也要充分考慮患者對於副作用的擔心情況。


此類雷射治療前須知

1.痤瘡還未治療好的人群不適合做。要是做完還長痤瘡留坑,那不就是血虧?

2.有創面修復不良、瘢痕疙瘩、炎症後色素沉著過度病史的人群不適合做。

3.假如已經在同一個部位進行過其他醫療美容手段(其他類型雷射,化學剝脫等),則不建議做。


術後護理

1.剝脫性雷射照射之後會留下焦痂,不要自行扣去,需等待自然脫落。

2.儘量避免陽光照射,嚴格做好防曬,畢竟留下色素沉著也挺難受的,還得再花錢不是。

3.可以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濕敷,後續使用保濕產品,一般不採用敷料覆蓋。


其他關心的問題

1.參考價格大概在1500-5000元左右,根據地區、醫生、設備、作用區域的因素變換價格。

2.治療痘坑的同時,對於毛孔粗大、痘印、面部光老化等情況也是有治療效果的。

3.一般不用挑選特定的季節進行治療,春夏秋冬都可以。


〔參考文獻〕

[1]Nazanin Saedi, MD,Nathan Uebelhoer, MD.痤瘡瘢痕的治療.UpToDate臨床顧問

[2]劉冰,趙邑,章偉,韓玉,施虹敏,鍾華,譚雪晶,許陽,嚴淑賢,李承新. 痤瘡瘢痕雷射及相關治療進展[J]. 中國雷射醫學雜誌,2016,06:344-350.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於2020年03月04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封面設計:阿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