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濕,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岐黃醫藥 發佈 2020-04-20T16:27:24+00:00

3浴足溫經具體做法是:在穀雨節氣當令及前後各一天,酉至戌時,也就是18:00~21:00 點時,將木盆中倒入開水,待水溫合適時,放雙足於水中,溫經通絡 5~10min。同時,做深呼吸 5~10 次,然後用食指或拇指點或按兩側三陰交穴、陰陵泉穴和血海穴各 6 次。

穀雨是24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大約每年的4月19到21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我們就迎來了穀雨。


《群芳譜》說,「穀雨,谷得雨而生」。因為春雨的滋潤,農作物的播種生長也很順利。《72物候》說,「3月中,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在這裡下雨的雨讀得是第四聲,作動詞,用雨水來滋養穀物的意思。


那麼在這樣的雨季之後,天地會發生什麼樣的景象呢?


「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穀雨之後降雨量逐漸增多,浮萍開始生長,布穀鳥提醒人們播種,桑樹上見到戴勝鳥。


戴勝鳥的頭上有一部分羽毛是呈冠狀的,像頭上戴了一個裝飾一樣。古代有一種裝飾叫方勝,是女性戴在頭上的摺疊起來的飾品。戴勝鳥頭上天然的羽毛形成的結構就像方勝一樣,於是有了這個特別的名字。


穀雨三候



穀雨節氣,多雨,伴著雨聲,就像是一首春天協奏曲。雨降花落,落花流水共浮浮。



1

初候,萍始生

萍,水草也,與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隨風,故又曰漂。穀雨雨水充沛,浮萍開始生長。



2

二候,鳴鳩拂其羽

鳩,即鷹所化者布穀也。拂,過擊也。此時,布穀鳥拍動羽翼四處飛翔鳴叫,似在提醒人們開始播種。



3

三候,戴勝降於桑

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爾雅》中有注曰:「頭上有勝毛,此時恆在於桑,蓋蠶將生之候矣。」戴勝是一種頭頂有冠毛的黃白斑紋小鳥,棲息於農家種植的桑樹與麻樹之中。


穀雨風俗



1

穀雨茶

穀雨茶是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那麼第一是誰呢?是明前茶,清明前採制的新茶叫「明前茶」,是新春的第一齣茶)經過了春天的洗禮,這波茶葉往往色澤翠綠,香氣怡人,那一縷縷的香,淌悠悠深巷,清酌一盞,靈味古傳。


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都對穀雨茶情有獨鍾,宋代大文豪蘇軾,在《留題顯聖寺》中寫道:「浮石已干霜後水,焦坑閒試雨前茶。」明代的文徵明也在《閒興》中詩云:「莫道客來無供設,一杯陽羨雨前茶。」清代的鄭板橋在自己的《七言詩》中,也有「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的詩句。



2

禁蠍咒符

農民都是靠天吃飯的,所以便有了穀雨「禁蠍」的民俗,這是老百姓希望驅除害蟲,渴望豐收平安的一份心情。山西、陝西、山東一帶很常見這種民俗,通常是通過「畫符」的方式來「禁蠍」。


清乾隆六年《夏津縣誌》記:"穀雨,硃砂書符禁蠍。」



3

殺五毒

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凶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十分流行。



4

漁家祭海

穀雨時節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民間流傳「騎著穀雨上網場」一說。


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穀雨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場面十分隆重。山晚樵漁間迴環的是擋也擋不住的穀雨的氣息。


穀雨養心



過了穀雨之後,我們就會進入立夏。


立夏有一半已經落到了巳火這個階段。巳火和丙火,以及後面的午火丁火,都代表了心腦血管相關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在穀雨這個節氣做好心腦血管病的預防工作和調理工作。


首先,心臟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是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這一點毫無疑問。


李梃在《醫學入門》中說:「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


古人認為,我們的心臟不僅僅有肉身之心,而且它還與我們的精神意識狀態密切相關,也就意味著心主神明。


我們現在在日常語言中,也能感受到心這個詞語所代表的力量。比如說我們說要圍繞中心、做最核心的事情、中心,其實這都體現了心這個詞語在五臟六腑中最關鍵的作用。


它是所有血脈共同的樞紐。無論是脾肺腎肝膽,所有的氣血都要匯聚到心臟這裡,在心臟這裡進行分配,所有的氣血都要從這裡出發,前往所有的臟腑,同時心也會收集每個臟腑發來的信息,然後對它加以調整。


心又和人的精神密切相關。當我們說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好的時候,我們說他心明眼亮、心氣高、心量大。其實這都說明這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不錯、氣志昂揚,做事情非常清晰。我們這裡都用了帶有心的詞語來描繪他。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血就是血液。脈,即是脈管,又稱經脈,為血之府,是血液運行的通道。


《靈樞.本神》中說「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稱心藏神。「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神隨著個體的發育、成長、消亡而發生髮展和消亡,它是先天精氣所化生,胚胎形成的時候,生命之神也就產生了。


「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在這裡舍的意思就是居住的意思。心臟不僅僅包含肉身之心,它還包含了精神氣質心理方面的無形之心。


年年都有穀雨,今年格外要注意



濕氣是身體的垃圾,疾病的溫床,它和寒在一起會變成寒濕,和熱在一起會變成濕熱,和痰在一起會變成痰濕,我們人體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濕氣也是水,濕氣是多餘的水,過量的水,沒有良好的運轉到周身,沒有很好地參與到氣的循環中的水。


濕氣是身體的垃圾,身體垃圾多了,正氣相對就少了。這次新冠肺炎患者里,也是濕毒重,濕毒化熱明顯。


以下截圖源自南方日報對溫敏勇大夫的採訪,身在武漢的溫敏勇是廣中醫一附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中醫內科學(ICU)副主任中醫師。1月27日大年初三,他就率隊「出征」,進駐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先後接管二個病區共69張床位,主收重症患者,實現了100%中醫藥干預,大部分患者好轉,已累計出院和轉出30多人。



這裡說的濕毒,比普通的濕氣還要更嚴重,是濕氣停留的太久了,是身體的濕氣和時疫(環境的細菌、病毒),捆綁在一起,病毒在正氣少的地方更容易生存和進化。


如果你只是身體有濕氣,氣血運轉會慢,陽氣也容易滯住,它就像黏糊糊髒兮兮的水,會把身體新產生的能量和要排出去的垃圾,都給困在身體裡面,讓身體環境越來越髒。這樣如果在往常,只是整個身體代謝會下降,但是如果在現在,有疫病的情況,身體就更容易被病毒所侵害。


在白岩松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時,張大夫也打了個比方,如果一個屋子裡垃圾很多,生了很多蟲子,總是殺蟲子是殺不完的,需要把屋子裡的垃圾清理掉,蟲子沒有合適的生長空間,自然就沒有了。

就全球局勢來看,新冠肺炎短期都不會消失,大家還是要注意呢。


濕氣是怎麼來的,有啥表現?



濕氣就是我們身體中的垃圾,它是病毒的溫床,是一個很糟糕的環境。它是怎麼來的呢?


《會心錄》說:外因之濕,有感天地之氣者,則雨露水土;有中陰濕之氣者,則臥地濕衣,多傷人皮肉筋脈者也。內因之濕,有由於飲食者,則酒酪炙爆;有由於停積者,則生冷瓜果,多傷人臟腑脾胃者也。


濕氣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外部的濕氣,比如穀雨節氣,很多地方雨量比較大,會有很多濕氣。生活在江海邊的人,常年都在濕潤的環境中,也會有很多濕氣。武漢那邊四季都很悶,空氣中含水量非常大。


另一部分是身體內部的濕氣,這主要是因為脾的運化不足,脾虛。《素問》有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說脾虛不能主導運化功能而出現腹部脹滿,水濕停留,而出現四肢及面部浮腫等症。平時乳製品、酒、燒烤、生冷吃的比較多,都容易導致脾虛濕氣重。


我們身體70%都是水,哪些水是濕氣呢?那些被困住的水,陽氣無法蒸騰它,無法參與到周身循環代謝中的水,就是濕氣。這也是很多人濕氣重,皮膚還會幹燥、身體還會口渴的緣故。


但沒關係,如果你能從生活入手,稍微注意改善一下,就可以告別濕氣,讓自己的身體清清爽爽的,把垃圾清理出去。


做這四件事,不怕被濕邪困住!



大自然里雨水太多,積水在溝里,過不了多會兒就臭了。如果太陽足夠大,它能蒸發,就不會臭。又或者疏通管道,讓水流動起來,也不會臭,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的。我們暖身行氣,就能化掉濕氣。



1

做飯時候適當加香料

很多香料都是中藥材,如果你做菜的時候能加點香料,就能在飲食中暖身行氣,飯也更好吃呢。四川、湖南都非常潮濕,當地人辛香料用的多,姑娘皮膚卻非常好,主要是飲食祛濕,行氣理氣的緣故。


如果你有濕氣重,偏寒濕,可以在燉肉做菜的時候放陳皮、白豆蔻、砂仁、花椒、肉桂,更簡單的是常用十三香,這些都是溫陽、行氣、化痰的食材。不僅提升了口感,對身體也好。尤其是那些大便不成型的人,大便會成型,身體會溫暖。



2

吃菜多吃一些祛濕的食物

冬瓜、赤小豆、薏米、綠豆、鯽魚、薺菜、馬齒莧、小米、山藥、茯苓都是常見的祛濕的食物,日常做起來,煲湯煮粥用起來,都可以緩解濕氣重的情況。


我們現成的東西我也挑了幾個反饋非常好、日常中能直接入口,方便用起來的祛濕健脾的東西。建議你們從穀雨開始用用,畢竟季節轉換需要健脾,夏天濕氣就更重了。



3

增加運動量,做一些出汗的運動

動則生陽,身體暖了,困住的水會像大自然中的蒸汽一樣,參與到地球水的循環中。秋冬養陰,主收斂,我們都不建議出汗的運動。


但春夏養陽,大地在生發生長,我們也可以動起來,出出汗,毛孔也會更通,之後喝點溫水,會很舒服的。



4

讓環境乾燥一點

大家還是要利用電器,洗完澡立刻把頭髮吹乾,多用吹風機。要是著涼、或者濕氣重,都可以順便吹吹大椎穴、神闕穴、關元、足三里。身體會非常舒服。


再就是利用空調的除濕功能,或者直接用除濕機。錢就是用來花的,能用工具讓我們舒服點,讓身體舒服點,少生病,不要太合算了。住的不舒服不要將就,多愛惜自己,洗碗帶手套,免得手部著涼,平時多用熱水,不要湊合。


益肝補腎、清心去火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腎屬水,而肝屬木。「腎水生肝木,腎水之精以養肝木。」所以當肝木過於旺盛時,消耗的就是腎水。


如果腎水被消耗的過多,不能滋養肝木時,肝火就會往上冒。同時會有腰酸無力、口乾咽燥、眩暈、耳鳴等等症狀的出現。


而且,腎水不足也會導致心火旺,出現心煩、失眠或睡臥不寧的情況。


因此,此段時間需要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同時要注意預防肝火過盛。



1

益肝補腎的食材

枸杞、桑椹、黑芝麻、茼蒿、胡蘿蔔、薺菜、山藥等,都是益肝補腎的食材。


01. 枸杞


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滋補肝腎的食材。常吃枸杞可以達到護肝補腎、強壯筋骨、增強免疫力、減緩衰老、美容明目的效果。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枸杞溫熱身體的作用很強,感冒發熱的人最好避免食用。

02. 黑芝麻


《本草綱目》中說:「芝麻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然而直接吃不好消化,反而加重腸胃負擔,需要做九蒸九曬處理。



2

清心去火

穀雨時節,肝氣生髮過旺會表現出咽喉疼痛、牙疼、冒痘等症狀,這時,就需要清心去火的綠茶。


清明、穀雨時節,是每年難得的喝綠茶的好時候。



3

健脾胃、祛濕氣

《黃帝內經》中說:「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寄治十八日。」意思是說,脾屬土,一年四季,氣血各旺於一個內臟,季末則旺於脾。所以每個季節的末尾都是保養脾胃的好時候。


這段時間,我們的胃口可能比較好,但是要注意不能飲食過量、暴飲暴食,不宜多吃寒涼食品。


此時,我國一部分地區的氣候已經濕熱交加,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潮濕的環境,濕邪容易侵入人體為患,容易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情況,如若已經患有各類關節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也容易在該節氣誘發,所以穀雨養生要注意祛濕。


此時宜常吃些祛濕食品:紅豆、薏米、芡實、荷葉、蠶豆、扁豆、甘藍、香椿等。


順應天時,健脾祛濕,疏肝清火



在這個節氣,空氣濕度大,人體肝氣已生髮充足,脾氣開始旺盛。腎水比較容易被消耗,因此這段時間需要做好滋補肝腎、清心去火、健脾祛濕的養生功課。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腎屬水,而肝屬木。「腎水生肝木,腎水之精以養肝木。」所以當肝木過於旺盛時,消耗的就是腎水。


如果腎水被消耗的過多,不能滋養肝木時,肝火就會往上冒。同時會有腰酸無力、口乾咽燥、眩暈、耳鳴等等症狀的出現。


而且,腎水不足也會導致心火旺,出現心煩、失眠或睡臥不寧的情況。


因此,此段時間需要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同時要注意預防肝火過盛。



1

健脾祛濕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之後空氣濕度逐漸加大,容易讓濕邪進入人體內,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重等症狀,各類關節性疾病患者,更要加以重視。


脾喜燥惡濕,「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陰陵泉穴是脾經的合穴,也是祛濕要穴,每天堅持按揉陰陵泉穴,可以除脾濕。按揉時,將拇指指端放於陰陵泉穴處,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酸脹為度。


刮痧這種傳統醫學療法也是常用來祛濕的方法之一,且可幫助生髮人體內部的陽氣。背部刮痧通常是有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後背正中線的督脈,再刮兩側的膀胱經。刮痧時切忌正方兩個方向來回刮。


民間有諺語說:「穀雨夏未到,冷飲莫先行」。此時雖然氣溫雖已較高,但食用冷飲依然會刺激腸道,導致身體不適。穀雨時節的飲食上宜少食酸味食物,適量增加甘味食物,適當增加化濕健脾、利水滲濕之物,如薏苡仁、陳皮、茯苓、冬瓜等。可用薏苡仁30g,木瓜20g,大米100g一起熬粥喝,經常食用可健脾祛濕、散寒止痛。


另外,適量增加戶外運動,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排出體內濕濁之氣。此時北方柳絮飄飛,外出時要注意預防過敏。



2

疏肝清火

穀雨時節的到來,預示著已經到了暮春時節,體內的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許多人春季抑鬱,主要是肝疏泄不及致使心情不好,因此可常按揉肝經的期門穴。期門穴為肝經的的墓穴,點按或點揉順時針或逆時針各30次,常按此穴可以健脾疏肝,理氣活血。


《黃帝內經》記載:「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現在很多專家發通過五音的聲波能量使人體的肌肉放鬆,增強人體內的紅細胞以輸送氧氣,增強白細胞與免疫細胞的作用,從而提升人體免疫力,抵禦和治療一些疾病。穀雨前後可以聽聽養肝的音樂,如《胡笳十八拍》《百鳥朝鳳》。

按照五運六氣的說法,今年上半年是厥陰風木司天,下半年是少陽相火在泉,整年都偏燥、偏熱,注意清火也是穀雨節氣養生方向之一。春季肝火盛,易導致牙痛、口腔潰瘍、腮幫腫、鼻出血等症。


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穀雨摘茶習俗,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以祈求健康。



我們也可以按揉行間穴,先按壓5秒鐘,壓到有酸感後,休息5秒鐘再按壓,一共20次。多按揉行間穴,可助散火祛邪。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雖然穀雨時節升溫較快,但早晚仍需注意增添衣物。


穀雨養生"補"為重



1

清補以健脾

穀雨陽氣升發,平素胃腸有積熱的人一旦飲食不當容易上火,甚至誘發春季腹瀉、胃炎、胃潰瘍等疾病。飲食上可以吃些低脂肪、低蛋白、高維生素的蔬菜,如薺菜、菠菜、香椿、蒲公英等,有清熱祛火的作用。


穀雨時節清補的菜餚——土茯苓眉豆豬脊骨湯,土茯苓氣味鮮美清潤,眉豆可祛腳氣水濕,豬脊骨增液補髓,三者一起熬湯,有健脾益氣、清熱祛濕之功。以這種清補的方式可以達到補益脾氣的效果。



2

滋補以益腎

穀雨時節,春雨澆灌下的花草樹木開始茁壯生長,人們也要適應時節的變化,適當地「滋水涵木」。


清代名醫吳鞠通曾根據穀雨時令特點,創製了「穀雨養生湯」:其中鴨梨半個、荸薺5個、藕30克,與鮮蘆根15克、麥冬15克一起煮水,加冰糖調味。在穀雨當天上午和下午各取汁500毫升飲用,上午喝可以升發陽氣,下午喝可以養陰生津。以這種滋補的方式可以達到補益腎氣的效果。



3

飲食應「五低」

暮春飲食,應注意考慮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等5個方面。低鹽就是少食鈉鹽,鈉鹽攝入太多會誘發高血壓病,因此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低脂也就是少食油脂,油脂每天攝取總量不超過膳食總量的30%;低糖也就是少吃游離糖,食糖過量也會影響人體的健康;低膽固醇是少吃含膽固醇高的動物食品,膽固醇過高會導致動脈硬化和心臟及腦血管等多種疾病,每天食肉類食品不能超過300克;低刺激即少吃辛辣食品。



4

日常注意補水

暮春氣候覆雜,不過絕大多數地區都多大風天氣,此時人體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會隨之下降,容易誘發、加重感冒與很多慢性病。這個時候,"補"水就顯得特別重要。喝水宜少量多次,一次大量飲用會加重脾胃負擔。



5

少吃燥熱物

春季應選擇吃些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比如新鮮蔬菜,包括薺菜、菠菜、馬蘭頭、香椿頭、蒲公英等,這些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的作用。


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暮春時節,在適當進食優質蛋白類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誘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6

可適當飲茶

中國茶葉學會等有關部門曾倡議將每年穀雨節氣這一天作為「全民飲茶日」。雨前茶是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胺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


一般雨前茶價格比較經濟實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遜色,大多的茶客通常都更追捧雨前茶。


穀雨經絡養生要點



1

艾灸神闕

穀雨陽氣已經升發,此時是培補陽氣的好時機,但是不少人由於冬季保暖不當,耗損了陽氣,這個時候要充分利用艾灸來幫個忙,驅除體內的虛寒之邪。


艾灸可以溫補氣血,又可以疏通氣機,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方法是:用點燃的艾條來熏神闕穴(肚臍)。


神闕穴是連接每個人先天與後天的一個穴位,也是根本要穴。艾灸可以調動體內的陽氣,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但經期、孕期婦女不宜使用此法來保健。



2

揉搓迎香

春季是流感高發期,揉搓迎香穴對預防感冒及消除症狀皆有一定的作用。迎香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在鼻翼旁開約 1 厘米皺紋中,為體表的感風之處,也是停風之處,故為治風要穴。


經常按摩可以祛頭面之風,散巔頂之寒,從而增強抵抗病菌的能力。


按摩方法:用兩手的食指按住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並且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各搓摩 36 次,會有酸脹感向額面放射。



3

浴足溫經

具體做法是:在穀雨節氣當令及前後各一天,酉至戌時,也就是 18:00~21:00 點時,將木盆中倒入開水,待水溫合適時,放雙足於水中,溫經通絡 5~10min。


同時,做深呼吸 5~10 次,然後用食指或拇指點或按兩側三陰交穴、陰陵泉穴和血海穴各 6 次。本法可開穴通絡,通過臟腑傳感,調整脾、腎、肝三經經絡及臟腑氣血陰陽平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