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玻尿酸會怎樣,你了解嗎?

皮膚科楊希川教授 發佈 2020-03-05T03:47:20+00:00

​|作者:冷少龍 排版:敏仔 責編:蕉首先,需要強調的是:無論如何說微創,那也是有創的。因此希望美貌再活500年的姑娘們,微創是兩個字,不要只盯著前一個微字,而忽略了後一個創字。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無論如何說微創,那也是有創的。

因此希望美貌再活500年的姑娘們,微創是兩個字,不要只盯著前一個微字,而忽略了後一個創字。

除非哪一天,發明一種材料,可以不用針頭注射,而是口服。並且口服之後,能夠被經皮吸收。

最最重要的是,吸收後在分子定嚮導航系統的指揮下,能夠均勻分布到我們希望分布的地方(本來你是想它去法令紋處,結果它跑到了腹部肚皮下,豈非很尷尬?),那就是無創了。

只是這個願望,只能是個奢望。

因此,在這個無法避免有創的前提下,我們再來討論今天要講的核心問題。

文章主要內容分為預防和處理兩部分。

首先,最重要的不是產生了併發症之後再去補救,而是考慮如何預防併發症的產生。


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怎麼預防玻尿酸的併發症?


可以簡單分兩個方面:服務提供方和求美方。

選擇適合放心的服務提供方是重中之重。這有四層意思:


01 必須是正規的機構,個人比較建議選擇兩種

第一種是正規的大型醫院皮膚科/整形外科(有些整形外科醫師,可能覺得注射沒有挑戰性,不一定願意操作)。

如果是皮膚科,可考慮專門設立了皮膚外科的醫療機構。可以是綜合型醫院,比如說復旦大學華山醫院、西京醫院、或者是皮膚科專科醫院,比如說南京皮研所等等。

說到這裡岔開下話題,有些市民,居然不知道公立大醫院也提供注射美容/雷射美容服務的,他們覺得公立機構不會幹這個事。此言差矣,滿足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二種是正規的民營醫療機構。特別建議選擇那種骨幹力量是從公立大醫院出去的機構。由於他們是公立醫院培養的,所以在專業能力方面不會太差。

說到這裡,肯定會有自動抬扛的人會說:我就是在大醫院看的,那個誰誰醫生,結果好爛好差勁。如果這麼說,這個天就沒辦法聊下去了。因為不可能說一萬個人,一萬個人都讓人滿意的。


02 滿足前一條的情況下,接下來就是選擇醫生

通常去醫院的各個科室,在顯眼的地方/公告欄都會有各個醫生的簡單介紹:Ta的學歷、工作經歷、擅長項目等,會有一個基本的介紹的。

而且正是因為有了第一條的門檻,註定在這種機構的上班的醫生,整體素質不會差到哪裡去。(我們科室現在進醫生都要求是博士了,而且最好是985的博士。)

市民還可以通過網上、圈子的口碑等去了解這個醫生的技術、醫德如何;選擇皮膚科醫生,可以看看履歷。現在有不少皮膚科醫生,是有外科背景的,這點其實還挺重要的。經過系統性外科培訓的和沒有經歷過的是不一樣的。

雖然是淺表注射,但是掌握面部解剖結構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這一點,未必有多少皮膚科醫生說熟練的掌握了。只有掌握了面部各個部位的解剖結構,才知道應該注射到哪個層次,最重要的是,避開重要的解剖結構,比如說神經、血管。

還有操作技巧性。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同樣是縫合傷口,有的皮膚科醫生就可以縫合的非常漂亮。又比如在注射的過程中,有的醫生可能手不斷在抖動,不知道怎麼用巧勁,注射時層次把握不好,推藥不均勻等等。

特別是注射注射中遇到什麼突髮狀況,沒經驗的可能手忙腳亂,開始慌張起來。


下面展開講下解剖,這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掌握上面這兩張圖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說第一張圖中,面神經的位置,就很重要,如果沒有避開或刺入過深損傷,則可能會引起面神經癱。第二張圖中,如果注入眶周的血管,就可能引發嚴重的血栓,導致失明。

左邊是前面管,右側是側面示意圖


上面這張圖非常重要,叫做美學亞單位。其代表了面部的主要結構區域,由輪廓、連接線或分界線分割。

這些單位是根據皮膚的體表解剖關係、質地與顏色、日光暴露、毛髮密度和皮脂分泌特點等方面的相似性而界定的。美學亞單位間的結合線或輪廓線是設計切口和隱藏瘢痕極佳的位置。

看了前面5張圖後,是不是對於面部的解剖有個大概的了解了呢。下次當醫生跟你進行術前溝通的時候,你也可以知道醫生為什麼要這麼做了。

根據注射的部位,我們可以分為基礎部位和高級部位。意思就是基礎部位,難度較低,對於醫生能力要求不那麼高。對於高級部位的注射,你在選醫生時需要慎重一些。這點希望大家引起重視。


03 注射填充劑

這個也非常重要,如果注射你體內的玻尿酸是沒有合法資質的廠家生產的,豈非風險很大?

而作為普通消費者,其實很難去判斷這個填充劑來源是否正規、合法。就算服務提供方提供了各種資質的說明,恐怕你也會雲山霧罩,無法判斷。那麼怎麼辦呢?

如果選擇正規的機構,比如說公立大醫院,因為通常來說,都會有嚴格的內部風險控制。一個產品從廠家進入到醫院,再注射到市民身上,是有層層把關的。

以自己在公立醫院十年的工作經歷來看,公立醫院裡從醫院領導層、到科室領導,再到下面醫生,對於醫療糾紛都是特別的顧慮的,所以本能的會嚴格要求,控制風險。


下面就注射填充劑展開說。

我們一直都在尋找一種理想的填充劑。理想的填充劑應該有啥樣的特點?如下面這張表格所展示。

結合到玻尿酸,大家覺得玻尿酸有一個顯著的不如人意的地方是哪裡?

就是持久性不夠,需要反覆注射,費錢。

填充劑初步分類自體材料、生物材料、合成材料。我們今天說的玻尿酸是生物材料。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三個主要的生物組織充填劑類型包括脫細胞軟組織基質、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

相信大家最關心資質的問題,即哪些是經過批准的。下面提供一些相關信息。



04 再次強調風險的控制

這一點往往被很多人忽略或者刻意淡化,因為說是微創,都認為其實風險是很小,無需當心。

確實風險是不大,但如果發生了;對於你個人來說,那就未必是小事。

就連最常用的局部麻醉利多可因,都可能引起過敏,嚴重的就是過敏性休克。

更別提時不時爆出有因為抽脂導致脂肪栓塞而死亡的不幸案例了。

如果當這種風險來時,最重要的補救有兩個方面。

第一,即時補救。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意外的嚴重併發症,你在大醫院裡,就可以有強大的急診科、麻醉科、心內科、呼吸科、ICU等科室支持,就地搶救。而不是在某個美容院裡,等著120來接你去大醫院。

所以很多民營醫療機構,會選擇靠近大型公立醫院,方便搶救也是一個重要考慮。

第二,如果發生了醫療糾紛,你想討個說法的時候,大醫院也不可能一夜之間人去樓空。

講完如何選擇服務提供方之後,那麼就求美者本人了


以下求美者不適合接受玻尿酸注射:

1. 處於妊娠期或哺乳期;這個時候就不要求什麼美美噠了,把娃生下來才是真的;

2. 希望治療的部位存在感染灶;比如有單純皰疹或痤瘡;這些地方應該推遲治療,否則很容易導致治療擴散;

3. 肥厚性瘢痕或疤痕疙瘩;這些部位,毫無疑問,是不能注射的,需要避開的;

4. 凝血功能異常,比如血小板減少、在使用抗凝藥物;

5. 6個月內使用過異維A;

6. 皮膚萎縮,比如說長期使用激素導致了皮膚萎縮;

7. 癒合功能減退;比如說因各種原因在使用免疫抑制劑;

8. 治療區域相關皮膚病處於活動期;比如說白癜風,銀屑病,急性濕疹;

9. 全身狀況較差;比如說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

10. 對欲填充的成分過敏;

11. 最後一條,非常非常重要。就是期望值非常非常高。

我早知道你們等不及了,想看到併發症及處理策略了。

假設我們現在已經找到一個可信任的醫師,你也沒有不適合接受玻尿酸注射的情況,並且已經很愉快的決定要注射了,那麼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併發症呢?


併發症一

注射部位出現的相關反應:包括紅斑、腫脹、疼痛和瘀斑。

應對策略: 這些通常在1周內消退,其實不太需要治療。紅斑和腫脹一般在注射後會立即出現。

注射前7-10天停止服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還有抗凝血劑,如華法林等;注射後24小時儘量避免劇烈運動。

醫生選擇更細的針頭、每點注射更少量的產品,減慢注射速度,還有使用鈍針,減少穿刺的次數。

冰敷可以消腫和止痛。

如果有瘀斑持續長時間不消退怎麼辦?可以嘗試用強脈衝光、脈衝染料雷射來治療。

如果持續性腫脹超過4周,且這種腫脹不伴有疼痛或腫塊形成,則可考慮給予口服抗組胺藥物。


併發症二

結節、串珠樣結構和丁達爾現象(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里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在這裡皮膚看上去泛藍,通常是注射過淺)。

應對策略: 在注射時避免不要注射的位置過淺,如果過淺就比較容易在皮膚上形成結節。

而且應該在注射時,要平滑緩慢的注射,手要穩定,不能抖動,用力均勻。

如果已經形成了結節,可以力度柔和的按摩,不粗暴,避免透明質酸在真皮下遊走。

此外,可以注射透明質酸酶去溶解已經形成的結節了。

這是玻尿酸相比肉毒素的優勢,因為前者可被酶溶解掉。

此外,還有抽吸也可以緩解。一般不採用切除辦法,除非迫不得已。


併發症三

不對稱或矯正不足。

應對策略: 通常是由於注射不均勻或者注射量過少導致,可以補充注射來改善。


併發症四

感染(細菌、病毒)。

應對策略: 皮膚是一道屏障,如果皮膚破損,就有可能引起感染。因此為了儘可能減少感染,就應該注意無菌操作。

急性期的輕度感染(這裡指的是細菌感染):會出現紅斑;嚴重的感染會出現波動感、結節、感染甚至可能會擴散到全身。輕度的感染,可以用熱敷,外用抗生素,像百多邦都可以用。

其實在面部出現了感染,建議儘早口服抗生素,儘快控制炎症;避免感染擴散或癒合後形成疤痕。實在形成膿腫了,只能通過切除;操作時也需要避免切口過大,為了避免形成較大疤痕。

當然,有膿液時,別忘記留標本送去做細菌培養;如果是病毒感染,常見的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則建議口服抗病毒藥物來控制。


併發症五

過敏反應。

應對策略: 迄今為止,沒有皮膚科方面文獻報導玻尿酸會引起過敏反應,但是眼科學方面有文獻報導玻尿酸會過敏,大概是1/200機率。

這種過敏通常可以自己消退。輕度的過敏反應,採用口服抗組胺藥物就可以,如果是嚴重的過敏反應,比如說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發生時,則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果是過敏性休克,那不用說,就地搶救了。

此外,由於是填充物引起的過敏,其吸收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可以使用外塗他克莫司,或者病灶內注射糖皮質激素,也可以注射透明質酸酶,加速其溶解消退。如果還沒有啥效果,也可以考慮切開引流。


併發症六

遲發性結節。

應對策略: 遲發性結節產生的原因有多種,在沒有組織病理學和培養結果時,其實不太容易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可能的原因有過敏反應、生物膜形成、軟組織感染或異物肉芽腫。

遲發性結節更多的見於矽油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永久性充填劑。

而玻尿酸這樣的非永久性充填劑遲發性結節並不多見,但是由於玻尿酸中殘留蛋白質或低分子量透明質酸片段,也可能誘發遲發性結節。

這裡需要提到一點,新型玻尿酸填充劑是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混合形成,因此更可能引起遲發性結節。

當注射填充劑時,其可能被細菌包裹並形成生物膜。這些細菌會分泌一種保護性和黏性基質,使其能夠粘附在充填劑表面,導致慢性感染,而且會對抗生素和免疫系統抵抗。

感染性遲發性結節也可能與非典型分枝桿菌感染引起。

對於遲發性結節的處理應該以組織病理學和組織培養結果為依據。應該儘可能多的去除填充劑,因此處理辦法有結節內注射透明質酸酶、切開引流,甚至切除結節。遲發性免疫介導形成的結節,很難與繼發於細菌生物膜的結節區分。

在沒有足夠的信息支持診斷的情況下,可以經驗性給予抗生素。需要強調的是,即便在細菌培養陰性的情況下,也是可以使用抗生素。一般不推薦口服糖皮質激素,因為可能導致細菌生物膜擴散。



併發症七

血管意外(壞死、失明)。

應對策略: 前面說的6中併發症,基本上是可逆的,但是如果是血管的併發症,則結果往往是比較嚴重的,而且是不可逆。如果將充填劑直接注入動脈,則可能會引發組織壞死,導致缺血或栓塞。

面部特別高風險區域包括眉間和面頰內側,因為在鼻唇溝以上,面動脈立即在這裡產生內眥動脈,它又可以通過連接血管連接頸動脈系統。

因此這裡就回到我前面說的操作醫生應該熟練掌握面部血管解剖結構和填充劑的注射深度。

注射前應如何試探測試,在高風險區如何選擇更合適患者的針頭以及相關的注射技巧都是考驗一個醫生的經驗和預判能力。

如果出現注射區域疼痛、樹枝狀蒼白和沿動脈及其分支分布的網狀紅斑,或者視力改變,應該立即停止注射。並同時沿著動脈及其分支注射透明質酸酶。

在缺血區域穩固、大力按摩並外加熱敷。給予口服阿司匹林325mg咀嚼服用。

使用血管擴張劑,如在缺血區域外用硝酸甘油軟膏擴張血管。

另外有文獻指出可使用口服潑尼松、高壓氧艙和低分子肝素來處理。

此外需要提的是一種極其罕見的併發症,即填充劑進入眼部血管引起栓塞,導致眼睛失明、腦血管意外,這個時候,只能呼叫眼科醫師或神經外科醫師來支援了。


併發症八

疤痕。

應對策略: 這種併發症很罕見,但在並發感染時,就很有可能發生了。

因此在術前評估時,如果是疤痕體質者請慎重,同時避免使用過粗針頭。

一旦發生了,就按照處理疤痕增生來處理了。如局部激素封閉、雷射、手術、外用瘢痕貼等。

看了前面這麼多併發症,是不是有點慌?

別緊張,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目前軟組織填充劑如此普及,接受程度如此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操作併發症相對少見,而且多數都是輕微的。所以過度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但是不知道是不行的。

PS:所有治療手段,包括藥物品種等,僅供參考,具體需當面諮詢醫生。


〔參考資料〕

1.第4版《dermatology》 主編 JEANL.BOLOGNIA等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於2020年03月05日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封面圖源:阿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