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冠患者生活房間和廁所存在廣泛污染,但消毒劑可殺死病毒

掙脫枷鎖的囚徒 發佈 2020-03-05T05:00:11+00:00

清潔消毒方式是,使用5000ppm的二氯異氰尿酸鈉對病人頻繁接觸區域物體表面每天消毒2次,地面使用1000 ppm的二氯異氰尿酸鈉,每天清潔1次。


目前的研究證據顯示,COVID-19患者通過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向體外排泄病毒,然後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途徑傳播,氣溶膠也是偶爾的傳播途徑之一。

所謂接觸傳播是指,患者排出的病毒污染環境中非生命物體的表面,易感者的手接觸這些物體表面而被病毒污染,污染的手再接觸眼睛、口鼻,導致病毒進入呼吸道造成感染。

因此,相關機構一直強調經常規範洗手和患者生活環境的消毒是有效預防COVID-19感染的主要措施。

但是,COVID-19病人會造成生活環境中那些區域的污染?消毒的效果又如何?

目前相關建議都是基於過去對流感、SARS等研究的經驗,尚缺乏針對COVID-19的直接的實證證據。


現在,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於3月4日發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一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第一份實證證據。

研究發現,COVID-19病人生活的房間和衛生間存在廣泛的污染。

研究人員對2020年1月24日至2月4日在新加坡確診的3名患者的空氣傳染隔離室(每小時進行12次空氣交換),休息室和衛生間等26個地點採集了環境物體表面樣本,以及空氣樣本。同時,對離開病房醫生的個人防護設備(PPE)也進行了採樣。

採樣時間分布在2周內的5天中進行。

其中對一個病人(C)的房間在進行清潔消毒前採樣,對其他兩位病人(A和B)在清潔消毒後進行採樣。



清潔消毒方式是,使用5000 ppm的二氯異氰尿酸鈉對病人頻繁接觸區域物體表面每天消毒2次,地面使用1000 ppm的二氯異氰尿酸鈉,每天清潔1次。

在病人A出現症狀的第4天和第10天,在進行清潔消毒後進行環境採樣,所有樣品檢測均為陰性。

病人B的房間分別在患病第8天仍存在症狀,以及症狀消失後的第11天,常規消毒後進行採樣,所有樣本檢測也均為陰性。

這兩位病人疾病程度中等。病人A存在發燒、咳嗽和氣短;病人B存在咳嗽、發燒,並咳痰。

病人C房間的樣本在常規清潔消毒前採集,結果房間(包括排氣扇)中15個地點的樣本中13個(87%)病毒檢測呈陽性,衛生間(包括馬桶、水槽和門把手)的5個樣本中有3個(60%) 陽性。前廳和走廊採集的樣本均為陰性。

患者C症狀輕微,主要是上呼吸道受累,沒有肺炎,儘管也沒有腹瀉,卻在2份大便樣本中檢出SARS-CoV-2。

病毒載量研究發現,患者C的病毒脫落量明顯高於患者A和B。

另外,醫生防護裝備表面的樣本中,只有鞋面上的1個樣品呈陽性,所有其他樣本均為陰性。

所有空氣樣本也均為陰性。

研究結果說明,COVID-19病人可以通過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排泄病毒,造成生活環境廣泛的污染。

但是,污染主要分布在臥室和衛生間的環境物體表面,尤其是馬桶和水槽最容易被污染。相對來說,前廳和走廊並不容易被污染。

但是,研究發現,室內空氣並不容易被污染,儘管通風口的一個樣本也檢出了病毒核酸。

由於所觀察的是輕中症患者,醫生並不需要進行複雜操作,也不會長時間滯留房間內,因此,他們的防護裝備並沒有被明顯污染,只是不容易造成病毒傳播的鞋子表面一個樣本檢出病毒核酸。


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使用二氯異氰尿酸鈉進行常規清潔消毒可以有效殺滅和清除環境中污染的病毒。

總之,研究發現COVID-19生活的環境存在廣泛污染,為接觸傳播提供了進一步證據,也說明經常進行洗手和必要的環境消毒,是預防COVID-19感染的必要而有效的小措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