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溫陽也能排石!解決腎結石試試這招

悅讀中醫 發佈 2020-03-12T07:40:00+00:00

腎結石的臨床表現常見腎絞痛與血尿,在結石引起絞痛發作以前,病人可沒有任何感覺,但由於某種誘因,如劇烈運動、勞動等常會導致腰腹絞痛難忍,並向下腹及會陰部放射,或小便排出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斷,尿道窘迫疼痛,或肉眼可見血尿,同時可伴有腹脹、噁心、嘔吐等症。

小編導讀

腎結石是臨床常見的腎臟疾病,在疾病的疼痛程度排名中,結石引發的腎絞痛絕對名列前茅,甚至有些患有腎結石的女性認為,腎絞痛比分娩還要疼。今天是世界腎臟日,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種不同於常見思路的治石方法,看看「補腎」是如何排石的。

腎結石是泌尿系統常見病,男性發病多於女性,且多發於青壯年。臨床依結石的部位可分為上尿路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下尿路結石,包括膀胱結石、尿道結石。腎結石的臨床表現常見腎絞痛與血尿,在結石引起絞痛發作以前,病人可沒有任何感覺,但由於某種誘因,如劇烈運動、勞動等常會導致腰腹絞痛難忍,並向下腹及會陰部放射,或小便排出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斷,尿道窘迫疼痛,或肉眼可見血尿,同時可伴有腹脹、噁心、嘔吐等症。

筆者在臨床中通過辨證論治發現,採用補腎溫陽之法治療腎結石大多可取得良好效果,現簡述如下。

一、腎結石的病因病機

腎結石多因濕熱蘊結,日漸煎熬且沉積於腎而成,腎結石形成過程緩慢,小者臨床症狀不明顯且易於排出,大者沉留體內較難排除且易反覆發作。

《素問·刺法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廣東地區的水質容易形成結石,且氣候濕熱,故而涼茶風行,但只有少部分人患腎結石,足見氣候、環境、飲食、水質等外因只是促進因素,腎虛內因才是患病主因。誠如《靈樞·口問》所云:「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

不少腎結石患者多在久治無效時才求助於中醫,此時濕熱症狀往往不顯或全無,如再用清熱祛濕、解毒排石治法無異於雪上加霜,難以取效。

結石排出須藉助身體陽氣的推動,若醫者於濕熱乃成結石之說,不敢放膽使用溫陽藥,一味苦寒利尿、排石,必重傷陽氣,氣化無力推動結石外排,從而導致療效不佳。

二、腎結石的綜合治療

腎結石可涉及其他臟腑,均需綜合考慮方可萬全。

腎與膀胱

《靈樞·本輸》云:「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腎與膀胱相為表里,共同完成「藏津液」與「氣化則能出」的過程,且一表一里,相互影響。腎經有濕熱尤易及膀胱,影響膀胱氣化,阻礙其升降氣機,濕熱蘊久可成結石。且《素問·五常政大論》云:「腎畏其濕,其主二陰。」故而通過補腎溫陽可助膀胱氣化而利於結石外排。

腎與肝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腎生骨髓,髓生肝。」腎藏精,肝藏血,精血同生,故腎陰和肝陰相互滋養;肝腎相生,故而肝和腎密切相關,相互制約,治療亦多兼顧二髒。《醫宗必讀》云:「東方之木,無虛不可補,補腎即所以補肝;北方之水,無實不可瀉,瀉肝即所以瀉腎。」若肝失疏泄,影響及腎,亦可產生結石。

腎與脾(胃)

腎與脾(胃)除存在著土克水的相勝關係外,還表現在先天和後天的相互資助和水液代謝等方面。前人常有「先天生後天,後天濟先天」的說法,腎主水液輸布代謝,須賴脾氣及脾陽的協助,即「土能制水」。如若脾胃皆弱,水濕內蘊,經久不愈,排泄障礙,濁陰與水濕、熱邪相結合而易形成結石。如《素問·水熱穴論》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因而腎結石發作時可表現為腹脹、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的症狀。

由上所述,對腎結石的診治應從整體著眼,重視臟腑間的聯繫,不可只見濕熱不及其餘,只有這樣方能提高防治效果。

三、溫陽藥物在排石中的重要作用

濕熱蘊結,久而成石,因而治療腎結石多用清熱祛濕、解毒排石之品已屬常法。但其病理的發展決非截然不變。濕熱日久既可損腎陽,亦可導致膀胱氣化不利,或肝失所養疏泄不足,抑或關門不利聚水而從其類,在病程中可以出現濕從寒化。且隨著冰箱、空調以及涼茶的普及,腎結石寒化有不斷上升之勢。筆者之經驗,臨床常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為排石湯藥。

生麻黃、制黑附子、北細辛三藥均具有溫通作用,其性善走,每藥用量一般為3~10g。關於配伍用藥,大致有如下要點:

一是制黑附子配山茱萸以入腎(膀胱)經,痛甚者,配以芍藥甘草湯解痙止痛。

二是大便不暢或秘結者,生麻黃改酒大黃,則變為大黃附子湯溫里通便。

三是預防血尿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配豬苓、白茯芩、澤瀉、黨參,乃仿豬苓湯之意。

四是內寒之源主要在於命門火衰,故麻黃附子細辛湯常配肉桂等溫補命門之品,一則溫補腎中元陽助膀胱氣化,二則溫陽藥可推動結石下行,促進結石外排,縮短療程。舌苔較白膩者配蒼朮、白朮健脾祛濕、溫陽化飲。

五是結石只要不超過1cm即可通過小便排出;結石較大者需麻黃附子細辛湯配化石藥效果才好。筆者臨床常用的化石藥有雞內金、鬱金、威靈仙等,其中雞內金量大方有功,筆者一般30g起步,多至90g,也可將結石化小再排石,常達事半功倍之效。

四、腎結石首選濟生腎氣丸

基於以上認識,筆者治療腎結石一般用濟生腎氣丸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濟生腎氣丸出自《濟生方》,書中原名稱之為加味腎氣丸,後人稱之為濟生腎氣丸,由炮附子、白茯苓、澤瀉、山茱萸、炒山藥、車前子、牡丹皮、官桂、川牛膝、熟地黃組成。此方陰陽雙補,補中有瀉,寓瀉於補,另有清熱祛濕之效。此方正與結石的濕熱病機,正虛邪實之態相合,故見效快速而效果穩定。麻黃附子細辛湯出自《傷寒論》,本用於太少兩感傷寒證,與濟生腎氣丸合用後解表之力減弱,轉而溫補腎中元陽,推動結石外排。

五、驗案舉例

胡某,男,31歲。2015年1月28日初診。

訴本月1日因雙腎結石行體外碎石後腰痛且伴有血尿,服用金錢草、海金沙等清熱祛濕的中藥反增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超聲波示有雙腎積水、雙腎多髮結石。現噁心欲嘔,飯後飽張,噯氣,口乾,納呆,腰痛,無法憋尿,小便短頻、色淡黃且有灼熱感,大便稀溏,食後即瀉,舌淡、苔黃膩水滑邊有白涎,脈沉、左關頂指。

處方:姜半夏25g,白茯苓20g,紫蘇梗10g,紫蘇子10g,雞內金30g,生甘草6g,紅參片5g,大腹皮15g,川厚朴25g,北柴胡10g,生薑片5片,3劑。水煎服。

2015年1月31日複診:服前藥後噁心嘔吐、飯後飽脹、噯氣等症已除,昨日開始尿頻尿急,無法憋尿,小便顏色淡黃,性情急躁,舌淡苔黃膩水滑有白涎,脈滑。

處方:生地黃12g,熟地黃12g,炒山藥12g,山茱萸12g,白茯苓9g,澤瀉9g,牡丹皮9g,制黑附子10g,肉桂6g,懷牛膝15g,雞內金60g,蒼朮15g,豬苓9g,威靈仙10g,北細辛6g,生麻黃3g,黨參30g,7劑。水煎服。

2015年2月8日三診:患者欣喜來告,服前藥2小時後小便疼痛甚,排尿中斷,尿道憋脹,後排出一個如半顆花生米大小的結石,小便沉澱有泥沙樣結石,無血尿。查超聲波:雙腎積水已消失,右腎見一0.3cm×0.5cm結石,左腎見一0.8cm×0.5cm結石。左側腰部隱痛,飲一溲一。患者訴有膽汁反流性胃炎病史,現偶有胃痛,舌淡苔黃膩有白涎,脈沉。

處方:生地黃12g,熟地黃12g,炒山藥12g,山茱萸15g,白茯苓9g,澤瀉9g,牡丹皮9g,制黑附子10g,肉桂6g,懷牛膝15g,雞內金60g,蒼朮15g,豬苓9g,威靈仙10g,北細辛6g,生麻黃3g,黨參30g,新會陳皮6g,芡實15g,7劑。水煎服。

2015年3月6日四診:其妻前來抓藥,訴患者腰痛已經痊癒。囑咐本次用完藥後複查超聲波,如結石已排凈則服用濟生腎氣丸繼續調理一段時間以防復發。守第三診時的處方,雞內金加至90g,續進10劑。

跟師學習是中醫歷經千年的傳承方式,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本文即作者跟師經方名家劉志龍教授後總結出的臨床經驗。在這本書中,還有更多翔實生動的臨床經驗、師徒對話等你來學習——

本書從師傳、徒承和師徒對話三個方面,真實生動地記錄了作者作為廣東省首批名中醫師承項目繼承人,跟師經方家劉志龍教授學習3年期間的收穫、成果。師傳篇精心總結了劉志龍教授的學術思想及經方臨證經驗,尤其是其治療糖尿病的特色經驗和方法,珍貴而實用;徒承篇則是作者自己跟師學習、臨證的心悟和提高,豐富而紮實;師徒對話篇則是師徒之間就中醫學術傳承、經方臨證、用藥經驗等話題的互動交流,生動而有趣。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三年難得師承錄:跟師經方家劉志龍教授記》(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黎崇裕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