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腦有自己的發育時間表:30歲才成年,90歲還沒老

神經時訊 發佈 2020-03-11T14:53:56+00:00

30歲才成年90歲還能形成新神經元人類大腦有自己的「發育時間表」研究認為,18歲時人的大腦仍在經歷巨大變化,30歲左右才達到成人狀態。



30歲才成年 90歲還能形成新神經元

人類大腦有自己的「發育時間表」

研究認為,18歲時人的大腦仍在經歷巨大變化,30歲左右才達到成人狀態。

現在流行在邁入30歲後就說自己「已經老了」,腦子也「經常忘事兒」。

不過,這只是嘴巴自作主張的說法吧?人家大腦可並不承認——英國科學家指出,人的大腦達到成人狀態,要到我們30多歲左右。

也是在近期,歐洲一項腦研究表明,直至人類達到90歲高齡時,健康大腦內仍有新神經元在持續發育。如此看來,我們的身體真是拖了大腦的後腿。


30歲,我才成年

當我們說一個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時候,應該想想,也許真的是他的大腦還沒發育完全。

在近期倫敦牛津醫學科學院的一次會議上,英國劍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彼得·瓊斯稱,研究認為人類大腦並非很快就成熟了,而是一個緩慢、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達到成人狀態,差不多要到人們30多歲左右。

他的研究認為,在18歲時人的大腦仍在經歷巨大變化,20歲之後也非常容易受精神障礙的影響,而這個問題到了30歲左右就會得到解決。

大腦有自己的「發育時間表」,不過,大腦的成熟程度會影響人們的行為以及心理狀態。沒有成熟的大腦,也意味著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力、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都有待完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稱之為「沒有成人」 。

90歲,我還沒老

與大腦的「晚熟」相對的,其「衰老期」其實也來得很晚。最新一項研究指出:直到90歲高齡時,健康人腦內仍會有新的神經元持續發育。

大腦內的大部分神經元在出生時便已存在。在成年人大腦的特定腦區,如海馬體,會形成新神經元,這個過程也被稱作成體神經發生。過去的研究已經確定,在嚙齒類動物和其它脊椎動物體內會發生這一現象。另外也有研究表明,新生神經元會融入人體組織。但是,近年來的研究對於人腦內的成體神經發生程度產生了質疑。

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理事會的科學家們詳細分析了58名人類被試者的組織樣本。結果發現,雖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年齡相關性下降,但是人腦海馬體內的成體神經發生終生都可觀察到。

這項研究還發現,在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腦內,新神經元的形成明顯減少。相關報告發表於25日的英國《自然·醫學》雜誌。

重新定義大腦與成長

我們對大腦發育過程的全新認知,很可能將對未來腦研究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

90歲還在發育的神經元,已經顛覆了人們以往的認知。科學家指出,他們的研究與過去未檢測到成體神經發生的研究之所以存在差異,可能是因為所使用的方法或者組織樣本質量不同。新研究考慮了組織固定技術和組織獲取與處理之間的延遲等因素,評估其對組織染色質量產生了什麼影響,而這個質量其實對於檢測新神經元至關重要。

彼得·瓊斯則從社會學的層面分析了這個問題。他表示大部分國家都規定18歲就算步入成年,這或許並不是確切的生理上「成年」,而是可以行使投票、飲用酒精、抵押貸款等等權利,也讓教育、醫療和法律系統運轉順暢。

「我們真正想要說明的是,為童年轉變為成年定義一個時間點這件事,看起來越來越荒謬了。」瓊斯解釋說,「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緩慢的過渡,大概會持續30多年。」

換句話說,童年與成年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分界線。無論大腦和認知,我們始終都走在逐漸成熟的這條路上,沿著成長的軌道慢慢向前。

News Watch

一般來說,人們的大腦在30歲便開始衰老;40歲後,人體新陳代謝逐漸變緩,大腦細胞功能隨之減退,體力、記憶力、反應力下降,定位能力、身體協調性不及從前;60歲後,大腦以每年15%的速度萎縮。但與普通老人不同的是,美國一項對840個長壽家族及後代的研究發現,長壽老人可能有一種基因,可以修復DNA錯誤和輕微損傷,有助於他們保持大腦的年輕和健康。

除了基因奠定了長壽老人的先天優勢,孩子早期生長過程也可能影響大腦發育,從而影響壽命。研究表明,貧困地區兒童往往腦容量小,衰老對其影響更突出,壽命也更短。北京協和醫院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1921~1954年出生的人在2003年重聚時,童年大腦發育尚未完成時接受良好教育、具有良好營養和生活環境的人,身體素質好,老年時認知損害少。美國近期一項研究也支持了這一觀點,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大腦皮質層厚,容量大,具有較多的知識儲備,可長時間保持精神充沛,使老年生活充滿活力。

五個因素加速大腦衰老

先天的大腦優勢或劣勢無法改變,但有些生活因素會加速大腦衰老,從而影響人的壽命,我們應努力迴避。

1

糖尿病

糖尿病可使大腦微血管硬化閉塞、血液黏稠度增加,大腦長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比普通人衰老得快。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也會加速大腦衰老。

2

吸菸

吸菸時,香菸中的尼古丁能在吸入10秒內到達大腦,並在20~40分鐘內保持活性,尼古丁會損壞血管壁,促進動脈硬化,降低大腦氧供應,損害邏輯思維能力,加速大腦老化。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每吸一包煙減壽2.3小時。

3

空氣污染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鐘消耗氧氣500~600升。污染空氣中沒有充足氧氣支持大腦工作,還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物,通過呼吸進入大腦,造成記憶力下降或抑鬱症,加速成年人認知能力衰退。

4

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後,人體為了消化過多的食物往往向消化系統調集大量血液和能量,大腦的能量供應變少,處於缺血狀態,會損傷大腦細胞。

5

習慣熬夜

不規律生活影響身體正常生物鐘和代謝,大腦功能被打亂。熬夜會讓大腦處在一個興奮狀態,而遲遲得不到休息使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修復,損害大腦神經元細胞。英國和法國一個聯合研究發現,休息不規律,經常上夜班會損害大腦認知能力。

News Watch

1

記憶力下降

一般認為,年齡增大與記憶力下降之間通常可以划上等號。叫不出熟人的名字、忘記剛剛說過的話,做飯忘記放鹽,忘記關火,重複問同一個問題,不知道時間日期等「記性差、老糊塗」的表現在醫學上可能屬於不同的腦老化狀態,可分為正常的生理性增齡變化和病理性變化。前者也稱常態腦老化,是一種隨著增齡而出現的普遍現象,普遍伴發多種認知功能的下降,但嚴重程度達不到痴呆的症狀。後者即老年期痴呆又稱慢性腦病綜合徵,主要症狀表現為腦部慢性器質性病理改變所導致的多種高級腦功能紊亂,包括思維、理解、計算、記憶、定向、學習能力、言語和判斷等能力的減退和人格改變,而不伴有意識障礙,多數為不可逆,僅部分經治療後可好轉。

2

睡不著,睡不深

70歲以上的人群有79%出現睡眠效率下降,老年人在睡眠過程中每小時出現覺醒15次;在患有睡眠障礙性呼吸疾病人群中,覺醒率是正常的2倍。失眠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約為30%,年齡、疾病和心理問題是造成老年人睡眠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當老人對自己的睡眠時間或者質量不滿意,而引起白天乏力、睏倦、頭暈、甚至煩躁、緊張不安、健忘,存在的基礎性疾病加重,或者精力減退等就可能患「失眠」了。

3

性格像變了一個人

與積累知識和經驗有關的習慣性智力常隨年齡增長而增長,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下降,靈活性下降。老年人情緒體驗的強度和持久性隨著增齡而提高,情緒趨向不穩定,表現為易興奮、激惹、喜歡嘮叨、與人爭論,衝動難以平靜下來。

4

身體器官逐漸衰退

進入老年期後,感覺器官開始老化,視力和聽力逐漸減退,視野變得模糊,聽覺障礙出現,"耳背眼花"成為顯著特徵,其它感覺如觸覺、嗅覺、味覺也在發生退行性變化,老年人對冷熱溫度和味道的反應變得遲鈍。感覺器官的退化使老年人產生衰老感。

感官的老化使老年人對外界和體內的刺激的接收和反應大大減弱,對老年人的心理將產生消極和負面的影響,表現在:

一是老年人對生活的興趣和慾望降低,常感到生活索然無味;

二是老年人反應遲鈍,感覺不敏銳,由此導致閉目塞聽、孤陋寡聞;

三是社交活動減少,老人常感到孤獨和寂寞。老年人患嚴重軀體疾病比年青人高2倍,86%老人有2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存在,30%有聽力喪失,10%視力減退。

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小腸粘膜絨毛的高度較年輕人低,而絨毛的密度卻有輕度增加,導致粘膜表面積明顯減少,影響吸收功能,可能對食物及藥物吸收不良。

老年人對脂肪及鈣的吸收減低,易出現骨質疏鬆。

由於老年人肝臟合成作用降低,血清蛋白亦可降低,對藥物的清除能力降低。

因體力活動減少,腸蠕動緩慢;全身衰弱使膈肌衰弱;牙齒缺失,只能吃細軟的食物,食物中的纖維太少,形成的糞便不足以使直腸粘膜產生機械刺激,不產生排便反射而使老年人便秘較多。

由於消化系統的變化,導致營養和維生素的平衡障礙,加重了各系統器官的老化。此外,老化導致內分泌衰退,糖代謝失調;藥物代謝緩慢,致使老年人在與成人同等藥物劑量時特別容易引起中毒;骨骼肌肉系統老化,可致肢體活動力量及靈活性降低。


看完覺的本片內容有價值,請給一個【關注&點讚】支持,(也可以在留言區發表您個人的見解與看法);@神經時訊

動動手指不要忘記分享給更多的朋友,讓我們幫助身邊的人一起學習成長!@神經時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