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種新冠滅活疫苗進入臨床試驗,既已滅活又如何能對抗病毒?

掙脫枷鎖的囚徒 發佈 2020-04-20T01:30:54+00:00

目前看,我國在新冠病毒疫苗開發方面走在了世界前面,已經有2種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1種率先進入二期臨床試驗,也是唯一進入二期試驗的新冠疫苗。

滅活的病毒是疫苗,既然滅活又怎能去對抗病毒?

全球大流行和大量死亡催生了新冠疫苗最為激烈的全球競賽。

目前看,我國在新冠病毒疫苗開發方面走在了世界前面,已經有2種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1種率先進入二期臨床試驗,也是唯一進入二期試驗的新冠疫苗。

我國進入臨床試驗的2種新冠疫苗都屬於滅活病毒疫苗。

有人就問了,既然都已經滅活,又怎能去對抗病毒?

這個問題涉及的是疫苗的工作原理。

簡單來說,疫苗就是經過「修改」的病毒(或部分成分);疫苗接種就是使用人工修改的病毒進行「預感染」,刺激機體發生針對具有致病作用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疫苗是如何工作的?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已經演化成人類百年不遇的大災難,疫苗開發已經成了化解人類這場劫難的為數不多的「稻草」,全球科學家都在夜以繼日地快馬加鞭進行該疫苗開發。

根據WHO官網顯示,截止4月11日(最近的更新),世界上已經有70種疫苗方案進入候選名單。

其中,進入臨床試驗的有3種,我國2種,一期、二期試驗各1種;美國1種,進入一期試驗。


另有67種處在臨床前研究中。

總計70個候選疫苗開發方案可以分為8種不同類型。

概括起來又可以分為減毒或滅活疫苗,類病毒顆粒疫苗,和病毒成分疫苗等等。

不管是哪一類型的疫苗,最基本的原理都是,引入體內後刺激人體免疫系統針對病毒的某種與致病相關的特徵蛋白產生免疫反應,起到預防感染的目的。

同時,由於是減毒、滅活或者僅僅是病毒的部分成分,因而不會引發,或者不會引發嚴重的疾病。

因此,疫苗接種就是像軍事演習一樣,使用不能致病、卻保留了病毒關鍵抗原的「類病毒」來模擬一場不會引發(嚴重)疾病的病毒感染,卻可以像真的病毒感染一樣來訓練人體免疫系統識別和抵禦相關病毒的能力。

因此,疫苗關鍵的是可以刺激產生保護性免疫反應的病毒特異性抗原,不管病毒是否滅活,是否是完整顆粒。

新冠病毒疫苗

具體到新冠病毒,目前進入候選名單的疫苗針對病毒的幾個靶點(保留相應的特徵性抗原)。

其中,大部分針對的是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刺突蛋白,也叫S-蛋白。

研究已知,新冠病毒是依靠表面的S-蛋白與人體呼吸道細胞膜上的ACE2受體結合而進入細胞造成感染的。


這樣,病毒的S-蛋白就如同打開進入細胞大門的鑰匙,而ACE2受體則是大門上的鎖。

如果能針對S-蛋白開發疫苗,刺激身體產生中和抗體,中和抗體可以預先與ACE2受體結合,就如同小時候惡作劇或者有人搞破壞用鐵絲塞死或者鉛灌死鎖眼一樣,就是有鑰匙也不能打開進入之門,從而防止病毒進入細胞。

我們知道,病毒必須進入宿主細胞,利用其中的細胞器才能進行自我繁殖繁殖,不能進入細胞也就不能感染,不能繁殖,很快就會死亡。

這就是疫苗預防病毒感染的原理。

3月30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來自中國科學家的研究

對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結構基礎進行了詳細剖析。

這對進一步認識病毒感染機制,也對針對S蛋白這個靶點的疫苗開發都有重要意義。

滅活病毒疫苗如何工作?

有了以上基礎的了解,對滅活病毒疫苗的工作原理的認識就簡單多了。

如上所述,只要保留與病毒感染致病相關的關鍵特徵性抗原,就可以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抗體,產生保護性免疫反應。

具體到滅活病毒疫苗,只要在「滅活」過程中保留關鍵的特徵性抗原,自然就可以刺激人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疫苗就可能會正常工作。

目前,我國進入臨床試驗的兩種新冠疫苗都屬於滅活疫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