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皮膚又干又癢?可能是你洗澡太勤了

愛匯健康說 發佈 2019-12-23T11:25:02+00:00

大冬天裡,每天晚上洗個熱水澡再鑽進被窩,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也有不少人卻因此感覺皮膚不舒服:緊繃、乾燥、瘙癢甚至脫屑、皸裂,而這些問題恰恰與洗澡太勤有關。

大冬天裡,每天晚上洗個熱水澡再鑽進被窩,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也有不少人卻因此感覺皮膚不舒服:緊繃、乾燥、瘙癢甚至脫屑、皸裂,而這些問題恰恰與洗澡太勤有關。


冬季皮膚干癢老人和女性居多

除了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皮膚問題,單純的冬季皮膚瘙癢患者以老年人為主,年輕患者中女性占多數,她們往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洗澡很勤。


例如,最近新聞上提到的,28歲的胡女士一年四季都有天天洗澡的習慣,到了寒冬,喜歡把水溫調得很高,才覺得洗得舒服。最近,胡女士經常感覺渾身瘙癢,小腿皮膚長出魚鱗紋,觸摸還有皮屑掉落。醫生檢查發現,胡女士患的是冬季皮膚瘙癢症並伴有乏脂性濕疹。



洗澡太勤水太燙易導致干癢

對於冬季常見的皮膚乾燥瘙癢,很多童鞋都知道和氣候乾燥有一定的關係。冬季氣候乾燥、寒冷,皮膚血管常處於收縮狀態,汗腺、皮脂腺的分泌明顯減少,皮膚失去滋潤,且缺乏皮脂保護,容易變得脆弱且缺乏彈性,出現乾燥、瘙癢等症狀。


但其實,一些不當的生活習慣也是導致冬季皮膚問題的重要原因。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一些患者的皮膚乾燥、脫屑甚至皸裂,一問他們的生活習慣,每天都雷打不動地洗澡,而且水溫較高;有些患者感覺皮膚發癢,以為是清潔不到位,於是使勁搓澡,結果越搓越癢、越洗越干。


除了單純的冬季皮膚瘙癢症,還有一些人患上了乏脂性濕疹。乏脂性濕疹顧名思義是皮膚缺乏保護性的脂膜層導致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濕疹。中老年人由於皮膚老化、皮膚「天然保濕因子」合成降低,導致皮膚角質層保水能力下降,皮膚更容易乾燥、脫屑。哪怕是年輕人,在冬季寒冷乾燥的情況下,如果仍然像夏天一樣頻繁洗澡、搓澡,過度使用香皂、沐浴露等導致皮膚屏障功能損傷,也容易引發乏脂性濕疹。輕度的乏脂性濕疹表現為糠秕狀細碎鱗屑,嚴重的形成縱橫交錯的皮膚裂隙,伴有明顯的瘙癢。



5招幫你破解冬季皮膚干癢

1、洗澡別太勤

一般來說,如果工作環境乾淨,不經常做體力勞動,年輕人冬季一周洗澡兩次,老年人洗一次就可以了;洗澡時間不宜過長,15~20分鐘為宜,水溫不能太燙,40℃左右為宜;香皂、沐浴露要少用,儘量選用中性或弱酸性的沐浴露。


2、 使用潤膚品

洗澡後趁皮膚還未全乾時塗上滋潤皮膚的乳液或護膚品,不只是臉上需要使用護膚品,皮脂腺分布較少的四肢等部位也應該使用。小愛建議,護膚品要根據季節變化、皮膚狀況而調整,冬天應選擇滋潤度高、具有保濕功能的護膚乳液或乳霜。皮膚乾燥、瘙癢、脫屑等症狀比較嚴重的,建議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醫學護膚品。



3、潤肺補水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冬季燥邪當令,容易傷肺。治燥之法,以潤為貴。張源建議冬季多吃些具有健脾潤肺、養血潤膚功能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百合、梨、芝麻等;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油菜、禽肉、蛋等。多喝水也十分重要,特別是在溫暖乾燥的空調房裡,每天的喝水量應該有1.5~2升。


4、適度運動

冬季適度的體育鍛鍊和曬太陽,可以提高人體對氧氣的利用率,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促進皮脂腺、汗腺分泌,讓皮膚得以滋潤。


5、環境保濕

儘量減少空氣中粉塵、動物皮毛、花粉、真菌等對皮膚的刺激,空調房內可用加濕器適當提高室內濕度。


本文系愛匯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屬於原作者或網站。

如有疑問或侵犯到您的權益,

請及時通知我們,

我們將及時的處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