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初期治療:伊馬替尼等藥物的不良反應和處理

抗癌衛士 發佈 2020-01-30T13:20:48+00:00

CML治療的主要目標是達到細胞遺傳學甚至分子生物學有效、預防疾病進展、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和治癒疾病。在CML的治療中,醫生會在詳細評估患者的全面情況後,向患者推薦最佳的治療選擇,並參考患者的治療意願,進行下一步的治療。初始治療如何選擇?

CML治療的主要目標是達到細胞遺傳學甚至分子生物學有效、預防疾病進展、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和治癒疾病。在CML的治療中,醫生會在詳細評估患者的全面情況後,向患者推薦最佳的治療選擇,並參考患者的治療意願,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初始治療如何選擇?

慢性期患者首選治療為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推薦伊馬替尼400mg/次,每天1次。

在伊馬替尼作為一線方案治療CML時,若獲得了主要分子學緩解(MMR),意味著發生疾病進展的可能性很低。不僅如此,無論是α-干擾素治療失敗後還是初次診斷後給予伊馬替尼治療,多項研究均顯示,獲得MMR且緩解持續時間長的患者可獲得更長的生存時間。

儘管如此,在伊馬替尼(400mg/d)治療過程中,仍應監測各種副作用,包括血液學不良反應和非血液學的不良反應。

伊馬替尼常見的不良反應及處理

若出現3—4級中性粒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計數1.5×109/L;如果在2周內計數恢復,則以原用的劑量重新開始治療;如果停藥後超過2周計數仍未恢復,則需要減少25%—33%的藥物劑量(不低於300mg/d)重新開始治療;如果患者有持續的中性粒細胞減少,可聯合生長因子治療。

若出現3—4級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計數

若出現3—4級貧血,建議輸注紅細胞。儘管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治療有效,但近年來各種指南均不支持在髓系惡性腫瘤患者中使用。

對於非血液學不良反應,應該按照以下原則進行處理。①≥2級肝臟不良反應:暫停用藥直至症狀恢復至≤1級,藥物減量25%—33%(不少於300mg/d)重新開始治療;評價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具有肝毒性的藥物,包括對乙醯氨基酚;可以考慮換用尼洛替尼或者參加臨床試驗;②腹瀉:對症支持治療;③水腫:利尿劑,支持治療;④漿膜腔積液:利尿劑,支持治療,藥物減量、中斷用藥或停藥。⑤胃腸道反應:餐中服藥並飲用一大杯水;⑥肌肉痙攣:補鈣,飲用運動飲料;⑦皮疹:局部或全身應用類固醇激素,藥物減量、中斷用藥或停藥。

初始治療失敗後如何選擇?

慢性期CML患者初始伊馬替尼治療不耐受或療效欠佳時,可改用達沙替尼或尼洛替尼治療;對於伊馬替尼治療失敗者,也可改用達沙替尼或者尼洛替尼治療;若患者進展至加速期或急變期,又或者存在T315I突變時,則可進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

尼洛替尼和達沙替尼均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監測。

尼洛替尼常見的不良反應及處理

1、若出現心電圖異常,則暫停用藥,同時保證血液中鉀、鎂的濃度在正常範圍;待恢復後重新開始原劑量或減量治療,恢復用藥7天後應複查心電圖。

2、若出現肝臟、胰腺毒性反應(轉氨酶、膽紅素、脂肪酶、澱粉酶升高),則暫停用藥直至症狀恢復,並降低劑量重新開始治療。

3、若出現其他症狀如頭痛、噁心、腹瀉,則對症支持治療。

4、出現皮疹時,局部或全身應用類固醇激素治療,藥物減量、中斷用藥或停藥。

應用尼洛替尼時,應注意:尼洛替尼使用前2小時及用藥後1小時應暫停進食;已有關於尼洛替尼治療導致患者猝死的報告,對於低血鉀、低血鎂以及心電圖異常(QT間期延長綜合徵)的患者,應避免使用該藥;治療開始前必須糾正血鉀及血鎂濃度,用藥期間必須定期檢測血鉀、血鎂濃度;合併肝功能損傷的患者應減低劑量;定期進行心電圖監測,及時調整藥物。

達沙替尼常見的不良反應及處理

1、骨髓抑制(貧血、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是比較普遍的毒性反應,但通常是可逆轉的,暫時停藥或降低劑量即可恢復,必要時給予血小板和紅細胞輸注;若持續性骨髓抑制(如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狀持續超過7天),則可使用造血生長因子治療。

2、約18%服用達沙替尼的患者會出現胸膜積液(如呼吸困難或乾咳)。常規處理方法是支持治療,包括利尿劑和短期的激素治療;積液嚴重者可進行胸腔穿刺或吸氧。

3、其他不良反應還包括心臟不良反應、腹瀉、外周性水腫和頭疼,少數患者在肝功能檢查中顯示異常。

干擾素為基礎的方案以及allo-HSCT也可用於CML慢性期的治療。達沙替尼或尼洛替尼治療反應不佳或者治療失敗的患者,可考慮進行allo-HSCT。另外,對於經濟條件不允許進行上述治療的患者,可採用羥基脲、阿糖胞苷(Ara-C)或者高三尖杉酯鹼等化療藥物維持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