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良惡性腫瘤的超聲診斷

十六之家 發佈 2020-01-27T17:00:11+00:00

最初,Bell觀察發現小於3cm的腎皮質的腺瘤很少轉移,基於這一發現,一些病理學者採用腫瘤的大小標準來鑑別腺瘤和腎細胞癌。

來源:超聲

腎腺瘤

對於腎細胞腺瘤的真正特點和其潛在的危險性目前尚存在許多爭議,但大多數認為它是RCC(腎細胞癌)的良性副本。

最初,Bell觀察發現小於3cm的腎皮質的腺瘤很少轉移,基於這一發現,一些病理學者採用腫瘤的大小標準來鑑別腺瘤和腎細胞癌。沒有組織病理學、組織化學、免疫學或影像學特徵用以鑑別良性腺瘤和腎細胞癌。

絕大多數病理學者認為小腎皮質腺瘤是一種癌前病變或具有潛在惡性,並認為腫瘤的大小並不是鑑別良惡性腫瘤的可靠標準。

超聲和CT的廣泛應用致使一些小腫瘤被偶然查到。


RCC↑↑↑

嗜酸細胞瘤

腎嗜酸細胞瘤是一種腎小管起源的(腎小管的上皮細胞又稱作嗜酸瘤細胞)良性腫瘤,男性多見,年齡發生率與RCC相似。

腎嗜酸細胞瘤無臨床症狀,多為影像學檢查偶然發現。腫瘤邊界清楚,大小不等,大者可達20cm。腎嗜酸細胞瘤和腎細胞癌術前可以鑑別,但非常困難,因為二者在聲像圖上有許多相同的特徵。

橫斷面上特徵性的中央部星形瘢痕聲像和血管造影時輪輻狀增強在腎嗜酸細胞瘤較常見,而亦可見於腎細胞癌。

嗜酸細胞瘤在超聲聲像圖上與腎實質相比可呈低回聲、等回聲或高回聲。據報導MRI在鑑別小腫瘤方面優於CT和超聲。X線表現在鑑別嗜酸細胞瘤和RCC方面很有幫助,它包括邊界清晰、均勻強化,不伴有出血、鈣化或壞死,放射狀瘢痕和輻條輪狀動脈強化。極少數報導雙側發病和多中心的嗜酸細胞瘤。嗜酸細胞瘤和RCC可同時存在於同一腎臟或或雙側腎臟。

平滑肌瘤

腎臟的平滑肌瘤是一種罕見的起源於平滑肌的良性腫瘤,既可位於周邊部起源於腎被膜也可位於中央部起源於腎盂,常見於20~50歲的女性。

大多數腎平滑肌瘤無臨床症狀,多為常規診斷性影像學檢查時偶然發現。該腫瘤邊界清晰,影像學檢查與RCC難以鑑別。腎平滑肌瘤的影像學表現變化較大,可呈實性、囊實性或囊性,超聲檢查表現為邊界清晰的低回聲實性病變。腫瘤向周圍生長可達腹膜後而類似腹膜後肉瘤。中央部的腫瘤形成腫塊而影響腎臟集合系統和脈管系統。大多數血管造影時為無血供或少血供。

血管瘤

血管瘤是一種少見的可出現肉眼血尿的腎臟良性腫瘤,通常位於腎椎體和腎盂,可分為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兩種。

毛細血管瘤的脈管間隙小,而海綿狀血管瘤內的脈管間隙大。血管瘤多半小於1cm,但偶爾可見大如團塊的病變。

黑白超聲檢查表現為非特異性的實性團塊,而CT檢查則表現為邊界清晰的低密度團塊,沒有特異性強化。較大的病變可導致腎血管和集合系統的移位。血管造影可表現為少血管性腫塊或多血管性腫塊。

近球細胞性腫瘤(腎素瘤)

近球細胞性腫瘤是一種起源於入球小動脈具有分泌腎素功能的良性腎腫瘤。

1967年Robertson等首次描述了該腫瘤,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一個年輕的女患者有高血壓、腎臟團塊、血清凝乳酶升高和低鉀血症,應該懷疑近球細胞性腫瘤。

該腫瘤超聲檢查回聲強弱不等,而增強造影CT則表現為邊界清晰的實性低密度團塊。血管造影顯示為少血供團塊,腎動脈正常。腎靜脈血取樣化驗發現腎素水平升高,而腎動脈狹窄時腎素水平也升高。手術切除腫瘤可使高血壓和低血鉀恢復正常。

血管外皮細胞瘤

血管外皮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腎臟腫瘤,起源於外膜細胞,具有惡性傾向。

腫瘤誘導的低血糖症是血管外皮細胞瘤的特異性表現,原因是腫瘤產生一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血管外皮細胞瘤與RCC和其他腎間質細胞腫瘤之間沒有鑑別性的X線表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