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能不能根除?會不會復發?

關你健康 發佈 2020-03-08T16:41:56+00:00

有研究表明,子宮肌瘤的好發年齡為30歲到50歲,在35歲以上女性中,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高達40%到60%。

子宮肌瘤,這名字聽上去有點恐怖,瘤,會不會越長越大?是不是會惡變?對生育有影響嗎?這些問題,是女性經常要面對的。實際上,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有研究表明,子宮肌瘤的好發年齡為30歲到50歲,在35歲以上女性中,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高達40%到60%。既然2個成年女性中,就有1個患有子宮肌瘤,是不是就不用搭理了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子宮肌瘤,典型的表現是月經過多、異常子宮出血甚至貧血、痛經、下腹疼痛、不孕等。不同的表現,與子宮肌瘤的生長部位有密切關係,通常,肌瘤所致的異常子宮出血、壓迫症狀、肌瘤引起不孕等情況下,才考慮進行醫學干預。就是說,查出肌瘤,不需要全部一切了之。超聲檢查,是最常用的子宮肌瘤診斷方法,也可以觀察肌瘤的生長速度,因此,在常規體檢中發現子宮肌瘤,可以先選擇定期進行超聲複查,進行觀察。

子宮肌瘤,位置、大小、數量的不同,決定著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程度。子宮肌瘤的位置,根據與宮腔及漿膜層的關係,有著不同的分型。傳統的分類,按照肌瘤的生長部位,分為宮體肌瘤及宮頸肌瘤,其中,宮體肌瘤占總數的90%;根據肌瘤在子宮肌壁的不同部位,分為3類,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隨著宮腔鏡技術和腹腔鏡技術的發展,目前,還有9型分類法。

子宮肌瘤的應對策略,包括觀察、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等。手術的方法,包括子宮肌瘤切除、子宮切除、子宮內膜切除等;非手術治療方法有子宮動脈栓塞、高強度聚焦超聲等。從原理上來說,只有子宮切除,是一勞永逸的方案,但是,這也是迫不得已的最後選擇。

很多女性,特別是年輕女性,在診斷為子宮肌瘤後,選擇了肌瘤剔除,但是,這種選擇,存在著復發的風險。目前的共識是,剔除後3個月常規盆腔超聲,若發現仍有肌瘤為肌瘤殘留;若此後檢查出肌瘤,則為復發。據研究,15%到33%的肌瘤,在剔除術後會復發。

子宮肌瘤的復發機制,尚不明確。目前學界認為,肌瘤超過2枚或剔除肌瘤超過4枚、肌壁間肌瘤、肌瘤直徑超過10厘米等,是較為明確的復發高危因素;此外,年齡超過35歲、體重指數超過25、子宮增大超過14孕周大小、初潮年齡早於13歲、分娩次數少、特殊病理類型等,都是復發率上升的相關因素。

子宮肌瘤的復發,多數發生在手術後的2到4年,因此,如果選擇剔除術,就要定期複查,另外,需要注意控制體重。需要提醒的是,子宮肌瘤的最主要症狀是月經改變,最終導致貧血和生活質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肌瘤位於黏膜下或子宮內膜功能異常;子宮肌瘤大小相關的症狀比較少,主要引起下腹痛、夫妻生活疼痛、尿頻或排尿困難等;通常認為,除了黏膜下肌瘤對著床有影響以外,其他類型的肌瘤對生殖影響較小。因此,選擇哪種應對方案,要綜合考慮肌瘤的數量、位置、大小,以及症狀嚴重程度和生育意願等。如果選擇剔除,首選的方案是宮腔鏡,該方法適用於任何影響子宮腔或子宮頸管正常形態的、伴發月經過多或異常子宮出血症狀的肌瘤。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清雲計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