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嘴上別貪「鮮」,當心寄生蟲陷阱

協和醫學雜誌 發佈 2020-01-24T20:34:21+00:00

過年了,又到了家人團聚的時刻,山珍海胥、玉液瓊漿,豐盛的年夜大餐讓人一飽口福。然而,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我不得不提醒您的是,千萬別太貪「鮮」,因為這「鮮」里可能是寄生蟲的陷阱!

過年了,又到了家人團聚的時刻,山珍海胥、玉液瓊漿,豐盛的年夜大餐讓人一飽口福。然而,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我不得不提醒您的是,千萬別太貪「鮮」,因為這「鮮」里可能是寄生蟲的陷阱!




寄生蟲這個名詞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人們常說「病從口入」,人有時候感染了寄生蟲就是通過食物傳播,醫學上稱之為食源性寄生蟲病。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條件水平不斷改善,食物的種類來源以及烹飪方式也更加豐富,食源性寄生蟲病的發病率也明顯上升。

日常進食的豬牛肉等都可能是含有寄生蟲感染階段的食物,可見能夠帶有寄生蟲的食物離我們並不遙遠。

那麼,佳節之時,我們如何預防寄生蟲經食物的傳播,吃得開心又放心?在此特邀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在讀博士林鈴為我們解謎。


首先細數一下我國常見的食源性寄生蟲病:


1. 華支睪吸蟲病



別稱簡介:華支睪吸蟲又稱肝吸蟲,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2005年衛生部數據顯示,我國感染髮支睪吸蟲的人數為1249萬人,遍及25個省市自治區。

致病部位:肝的次級膽管。成蟲可破壞人體的膽道系統,並以血細胞為主要營養來源,引起膽管炎,膽汁性肝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存在食物:被感染的淡水螺(紋沼螺、長角涵螺、赤豆螺等),淡水魚蝦(草魚、青魚、鯉魚等)。

預防方法:

90℃的熱水可使厚1 mm魚片內的囊蚴在1秒內死亡。

不食生的或不熟的魚蝦,不混用切生、熟食的砧板或器皿。

魚肉較厚時應該多煮一會。


2. 豬帶絛蟲病



別稱簡介:鏈狀帶絛蟲,又稱豬帶絛蟲(長度2-4米);肥胖帶絛蟲,又稱牛帶絛蟲(長度4-8米)。成蟲在人體內的壽命可達20年以上。

致病部位:豬帶絛蟲成蟲寄生於人體小腸,引起腸絛蟲病,偶致腸梗阻,腸穿孔等;囊尾蚴可侵犯皮下及肌肉,甚至寄生於眼部、腦部,嚴重可致失明和猝死。

存在食物:被感染的豬肉、牛肉。

預防方法:

54℃加熱5 min可殺死囊尾蚴。

不吃生或半生的豬、牛肉,正確識別「米豬肉」。


3. 病殖吸蟲病



別稱簡介:並殖吸蟲又稱肺吸蟲,是我國分布較廣,危害較重的人獸共患病。

致病部位:寄生於人的肺臟,童蟲由腸壁穿行至肺臟可引起機械損傷,蟲體可在肺臟中不斷移行,導致新的病灶不斷出現。亦可累積腦部、肝臟、皮下。

存在食物:淡水螺的某些螺類(川卷螺),淡水蟹和蝲蛄。

預防方法: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不飲生水。


4. 旋毛蟲病


別稱簡介:簡稱旋毛蟲,每一條感染人體的雌蟲可產幼蟲100-200條。幼蟲是對人體的主要致病階段。

致病部位:成蟲以人體腸絨毛為食,幼、成蟲皆可侵犯腸粘膜。幼蟲可移行到肌肉內引起病變(以小腿和上臂較為常見)。

存在食物:被感染的豬、狗肉或獵獲的野生動物。未經足夠溫度加工的肉製品,如醃肉、臘腸、涮肉。

預防方法:

改變食肉方式。

熏、烤、醃製及暴曬常不能殺死幼蟲,但在70℃時可很快死亡。


5. 布氏薑片吸蟲病



別稱簡介:又稱薑片蟲,是寄生於人小腸內最大的吸蟲。每條成蟲每日可排卵約2萬左右。

致病部位:腸黏膜,阻礙宿主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蟲體堆積可造成腸腔阻塞。

存在食物:水生紅菱,荸薺,茭白,藕,生水。

預防方法:

囊蚴在沸水中1 min或陽光中曝曬一天即可死亡。

不生食水生植物,不飲生水。


6. 剛地弓形蟲病



別稱簡介:簡稱弓形蟲,先天性弓形蟲病可由妊娠期間被感染的孕婦通過胎盤血流傳染給胎兒。

致病部位:弓形蟲可侵犯人體的任何器官。

存在食物:食用未煮熟的被污染的肉類(家畜類:豬、牛、羊等),被污染的蛋類和奶類等食品,被卵囊污染的水。

預防方法:

不食生或半生肉製品。

接觸生肉後需洗手。

管理好貓糞便。


總結預防要點

1. 不食生或半生加工的食物。

2. 不飲用生水。

3. 生熟砧板要分開,接觸生肉勤洗手。

參考書目:《醫學寄生蟲學》



作者

林鈴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在讀博士,師從李太生教授。


審核

阮桂仁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醫學博士,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現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

主要從事各種感染性疾病,包括各種疑難重症感染、不明原因發熱、病毒性肝炎、結核病以及愛滋病等診治工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