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影響壽命嗎?腦起搏器是咋回事?腸道菌群與帕金森有關?

百年協和講堂 發佈 2020-04-13T06:05:40+00:00

現在話不多說,講座馬上開始~帕金森病會影響壽命嗎?所以,儘管帕金森病致殘率比較高,病程比較長,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但是只要是正確、及時、合理地治療,還是能夠很好的改善病情,關鍵是要早治療,而不是不治療,帕金森病早期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後。

本期「百年協和講堂」邀請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的副主任醫師郭毅教授,為大家繼續科普關於帕金森的那些你必須知道的事兒。上期我們一起認識了帕金森的「廬山真面目」,還學會了如何早期識別它。今天郭毅教授為我們要分享的主題是帕金森病的治療,包括三駕馬車(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康復治療)和糞菌移植。現在話不多說,講座馬上開始~

帕金森病會影響壽命嗎?

帕金森病本身一般不會影響壽命。隨著現代科學、醫學水平的發展和治療手段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患者經過正確正規的治療能夠維持非常好的生活質量,包括運動和非運動症狀的改善,所以不會影響患者壽命。但是,帕金森病晚期患者往往會因為行動緩慢等一系列併發症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帕金森病的併發症是非常可怕的,需要積極治療。

帕金森病根治不了就不治了?

雖然說帕金森病到目前為止不能根治,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只要及時合理治療是可以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相關症狀的,同時患者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都能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所以,儘管帕金森病致殘率比較高,病程比較長,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但是只要是正確、及時、合理地治療,還是能夠很好的改善病情,關鍵是要早治療,而不是不治療,帕金森病早期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後。

帕金森病的治療

我們可以通過「三駕馬車,並駕齊驅」逐步攻克它,這「三駕馬車」分別是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康復治療。其中,藥物治療是目前最為成熟、使用最多的治療手段,也是治療中的首選方法,手術治療是藥物治療的一種有效補充,康復治療在帕金森病的治療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帕金森病的治療需要一個長程管理,它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需要立體、多層次、多團隊的接力賽和助跑,就仿佛是要進行一場有計劃的沙漠長途旅行。

帕金森病國際治療指南的共同目標為:控制帕金森病症狀,延緩疾病進展,使患者獲得改善生活質量的長期獲益。帕金森病作為慢性疾病,其長期管理的分段目標為:病程早期,因存在動作遲緩、靜止性震顫及肌強直等特點,管理目標為「過得好」;病程中晚期,存在運動性症狀(步態異常、構音障礙、平衡障礙)、非運動症狀(痴呆、神經症狀、焦慮、抑鬱)及運動併發症等特點,管理目標為「活得有尊嚴」

一、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基石,常用的藥物有複方左旋多巴(補充腦內多巴胺遞質)、多巴胺受體激動劑、MAO-B抑制劑(抑制多巴胺在腦內降解)、COMT抑制劑(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降解)、金剛烷胺(可能增加腦內多巴胺的釋放)、抗膽鹼能藥物(調節多巴胺和乙醯膽鹼的平衡狀態)。

在帕金森疾病早期,藥物治療療效顯著而持久,患者仿佛又回到健康的狀態,這個時期也被稱為「蜜月期」,一般可維持3~5年,但隨著疾病的進展,會逐漸出現「運動併發症」,如「異動症」,即許多患者出現奇怪的手腳「亂動」現象,就像跳舞一樣,完全不能自控。出現「異動」的患者從原來的不能活動走向另一個極端不由自主的亂動。如果藥物治療出現療效減退,作用持續時間縮短,即便患者增加劑量、縮短服藥間隔,似乎也跟不上療效減退的速度,被稱之為「劑末現象」。與此同時,有些患者還會出現 「開-關現象」,患者表現出突然不能活動以及突然行動自如,像電源開關一樣。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後緩解,一天中可反覆出現多次,且不可預測,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許多患者在蜜月期過後,仍會抱著換一種藥物再試試的心理,期待還能與新藥物再創蜜月,直到每一個藥物都嘗試失敗後,才會不得不選擇手術治療。這種做法不僅影響了自己的生活,還拖延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

因此,一旦藥物蜜月期消失,出現運動併發症,就意味著藥效已經達到極限,就應考慮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及早到神經外科通過手術予以改善,這裡的手術指的是腦起搏器治療。

二、手術治療

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需要手術。一般來講,早期帕金森患者藥物治療療效比較好。若長期治療療效明顯減退,或者出現嚴重的運動併發症等,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進行手術評估、手術治療。

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和學者共識都是:DBS手術治療是帕金森病治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DBS,即腦深部電刺激術,又稱腦起搏器。通俗地說,就是利用微創手術,在腦內特定的神經核團植入電極,釋放高頻電刺激,抑制這些因多巴胺能神經元減少而過度興奮的神經元的電衝動,減低其過度興奮的狀態,從而減輕帕金森病症狀。

腦起搏器是一套精緻小巧的微電子裝置,包括脈衝發生器、電極和延長導線三部分,這些部件均植入體內。植入體內的部件不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臨床發現,腦起搏器可以明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僵直、震顫、運動遲緩等症狀,對步態、姿勢、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放置「腦起搏器」後並不等於可以不吃藥。對於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手術與藥物相結合,可讓患者的用藥量大為減少,有些患者甚至可以減少一半用藥,相應的併發症也隨之減少。不過,DBS手術並不能「一勞永逸」。手術做完後,患者還需要進行定期隨訪,調整腦起搏器的脈寬、頻率、電壓等參數,同時根據病情的改善程度來調整藥物劑量。

腦起搏器手術整體上安全可靠,較為嚴重的併發症的發生率在千分之五左右,主要是由顱內出血引起,患者高齡、基礎疾病多、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等是顱內出血的高危因素

但是手術治療要有嚴格的適應症和禁忌症,這是需要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醫生合作,全面評估後才能確定的。

做腦深部電刺激術應該符合這些條件:

  • 原發性帕金森病患者
  • 對左旋多巴藥物敏感
  • 病程至少5年
  • 具有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
  • 患者精神狀態評估必須是正常的,沒有明顯焦慮、抑鬱和記憶力減退
  • 磁共振檢查沒有明確的腦器質性病變

近年來,患者術後程控和隨訪變得越來越便利,除了傳統的門診程控和患者控制器自我程控外,利用網絡進行遠程程控可以使患者在家就能看醫生,完成對腦起搏器的程控。這使得患者免去了舟車勞頓之苦,也比患者自我程控更加安全有效。

非充電型的腦起搏器需要定期更換電池,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不同,一般5年左右更換一次。可充電型的腦起搏器使用壽命明顯延長,目前可達到15-30年

腦起搏器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但對於帕金森病病程發展的影響仍不十分清楚,很有限的證據表明腦起搏器可以延緩部分患者的病情進展。

三、康復治療

在現有治療模式下,最容易被帕金森患者輕視的當屬康復治療,應該是三分手術,七分康復。帕金森病的康復訓練能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最大獲益,應當貫穿始終、伴隨一生。康復治療師和訓練師會針對患者功能障礙的情況,提供個性化的「運動處方」,而患者回家後要堅持鍛鍊。

帕金森病的康復治療方法多樣,根據疾病分期及患者症狀的不同選用帕金森病體操、太極、關節活動範圍訓練、步態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平衡訓練、呼吸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等方法。此外,重複經顱磁刺激、經顱直流電刺激、經顱超聲治療是最新的物理治療方法,具有無創、安全性好、可操作性強、不良反應少等優點,對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功能、情緒、記憶、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有改善作用。

四、腸道微生物與帕金森病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與帕金森病發病密切相關。25.3%的帕金森病患者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並與腹脹、脹氣和吸收不良以及更嚴重的運動波動有關。飲用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發酵牛奶可使患者的排便次數增加,表明有規律地攝入益生菌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大便硬度和排便習慣。

動物實驗研究證實,糞菌移植(FMT)可以治療帕金森病。糞菌移植在帕金森病所致的腸道菌群失調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某研究顯示,帕金森病患者在FMT後第4周時便秘、情緒、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等非運動症狀均有改善,而震顫和運動遲緩等運動症狀獲得了顯著改善,FMT最先改善的是患者的便秘症狀。

PS. 本帕金森專題系列科普講座共4期,這是第3期,後續還有1期,更多精彩內容等您解鎖,敬請期待!

本期專家

郭毅

北京協和醫院

介紹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委員會委員、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面參與國產腦起搏器的研發,201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擅長

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特發性震顫、腦癱、疼痛等疾病的外科治療,癲癇的術前評估和手術治療,腦功能區病變的活檢和手術治療,以及其他功能神經外科疾病的診療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