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頻繁有這兩個症狀,當心一種血液病

血液病醫生李蘭芬 發佈 2020-03-14T21:32:07+00:00

依照我國國情,將40歲-55歲定為中年,進入這個階段後人體生理功能逐步下降,處於這個時期的人們平時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頻繁出現兩個症狀,就要警惕血液病!

依照我國國情,將40歲-55歲定為中年,進入這個階段後人體生理功能逐步下降,處於這個時期的人們平時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頻繁出現兩個症狀,就要警惕血液病

症狀一:無故出血

這裡指毫無徵兆的自發性的出血,多發生在鼻腔、口腔、消化道,也會發生在呼吸道或泌尿道,顱內出血情況較少見。

症狀二:形成血栓

長期臥床出現下肢腫脹、疼痛;

突發劇烈頭痛,突發偏癱、嘴歪眼斜、言語不清等;

突發心前區劇烈疼痛,伴大汗、極度恐懼感、呼吸困難等;

視覺或感覺障礙,頻繁失眠以及頭痛等。

以上症狀建議大家自查,若頻繁出現考慮「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這是種骨髓異常增生性疾病,當體內的巨核細胞以及血小板異常增多時就會引發出血或者血栓的問題,據統計【中年人】為該血液病的高發人群,每百萬人群中每年會出現10例。

怎麼判斷是不是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呢?

第一步就是查血常規,一般血小板正常數值範圍在100-300之間(這裡說的是大多數醫院的參考範圍,部分醫院數值上下有波動),如果血小板計數在600×10 ^9/L以上,可以初步判定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會不會遺傳後代?

目前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被定義為低度惡性的血液科疾病,但是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並不是遺傳性疾病,因此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不用擔心該病會遺傳給後代。如今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仍然屬於難以完全治癒的一種疾病,一旦確診病情則需要長期接受中醫或西醫治療,及時且有效的控制病情之後患者會與正常人無異。

血液問題總是會讓人感到忐忑不安,生活中應該關注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臨床表現,尤其是中年以上人群,早發現早確診有助於後續的治療以及調理。

我是李蘭芬,一名血液內科醫生,也是健康傳播者,在生活中遇到的任何疾病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日常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