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痘痘)治療之三—系統使用抗生素

皮膚科醫生彭少文 發佈 2020-03-14T04:51:15+00:00

藥物選擇: 選擇口服的抗生素治療痤瘡基於以下 4 個條件:①對痤瘡丙酸桿菌敏感;②兼有非特異性抗炎作用;③藥物分布在毛囊皮脂腺單位中濃度較高;④不良反應小。

系統使用抗生素是治療中重度及重度痤瘡常用治療方法。由於痤瘡丙酸桿菌容易引起耐藥的發生,因此規範抗菌藥物的使用顯得十分重要,不僅要保證療效,更要關注耐藥性的產生,防止濫用。

痘痘以前一直把它當成感染性疾病,認為是痤瘡丙酸桿菌感染以後引起,所以抗感染治療在痘痘以前的治療方案里是占主導地位的。目前最新的研究表明痘痘是一個炎症性疾病,而且炎症反應貫穿痘痘發生的全過程,抗炎治療成為痘痘治療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在治療痘痘的時候,選擇的抗生素都是兼具抗菌和抗炎作用的抗菌藥物。

在痘痘的治療中,我們皮膚科醫生都是嚴格按照《中國痤瘡治療指南》的要求,系統使用抗生素。

藥物選擇:

選擇口服的抗生素治療痤瘡基於以下 4 個條件:①對痤瘡丙酸桿菌敏感;②兼有非特異性抗炎作用;③藥物分布在毛囊皮脂腺單位中濃度較高;④不良反應小。

首選四環素類藥物如多西環素、米諾環素等。 四環素類藥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證時,可考慮用大環內酯類如紅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等代替。 磺胺甲唑-甲氧苄啶(複方新諾明)也可酌情使用。 避免選擇 β-內醯胺類、頭孢菌素類和喹諾酮類等抗菌藥物。四環素口服吸收差,耐藥率高,應優先選擇多西 環素和米諾環素。米諾環素在組織中藥物濃度高,耐藥發生率低。痤瘡復發時,應選擇既往治療有效的抗 菌藥物,避免隨意更換。

適應證: ①中重度痤瘡患者首選及中度痤瘡外用治療效果不佳的備選治療方法;②炎症反應嚴重的重 度痤瘡患者早期可先使用抗菌藥物,再序貫使用口服維A酸類藥,或維A藥酸類藥療效不明顯時可改用抗菌藥物治療;③痤瘡變異型如暴發性痤瘡或聚合性痤瘡的早期治療。

劑量和療程:使用抗生素治療痤瘡應規範用藥的劑量和療程。劑量:多西環素100~200mg/d(通常 100 mg/d),米諾環素50~100 mg/d,紅黴素1.0 g/d。療程建議不超過8周。

注意事項:①避免單獨使用;②治療2~3周後,無效時要及時停用或換用其他治療;③要保證足夠的療程,並避免間斷使用,不可無原則地加大劑量或延長療程,更不可以作為維持治療甚至預防復發的措施; ④聯合外用維A酸類藥物或過氧化苯甲醯可有效提高療效並減少痤瘡丙酸桿菌耐藥性產生;⑤有條件聯合光療或其他療法,可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⑥治療中要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包括較常見的有胃腸道反應、藥疹、肝損害、光敏反應、色素沉著和菌群失調等,特別是四環素類藥物。少數患者在口服米諾環素時可出現前庭受累(如頭暈、眩暈),罕見狼瘡樣綜合徵和良性顱內壓增高症(如頭痛等),發生後應及時停藥。四環素類藥物不宜與口服維A酸類藥物聯用,以免誘 發或加重良性顱內壓增高。四環素類藥物不宜用於孕婦、哺乳期婦女和8歲以下的兒童,此時可考慮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代替。

小結:痘痘的治療中,首選抗生素是米諾環素、多西環素,主要用於中重度以及重度痘痘的治療,但是也不是必須的。果酸、水楊酸換膚以及皮膚光電的興起,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尤其是水楊酸強大的抗炎、殺菌作用,使得我們在臨床上基本可以替代抗生素的使用。

(本文主要參考2019年《中國痤瘡治療指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