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胃腸道疾病?如何保護胃腸道

創健康 發佈 2020-03-15T13:16:32+00:00

除了感冒發燒,最常聽到的估計就是:我腸胃不好,有些東西吃不得……胃腸道是消化道系統中重要的器官,可以針對入口食材進行分解、消化和吸收,為身體補充足量的營養,保證各類器官的功能活動,在人體健康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了感冒發燒,最常聽到的估計就是:我腸胃不好,有些東西吃不得……胃腸道是消化道系統中重要的器官,可以針對入口食材進行分解、消化和吸收,為身體補充足量的營養,保證各類器官的功能活動,在人體健康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胃腸道疾病雖然常見,但若是任其發展,也可能形成癌症,特別是以下幾類疾病:

類胃病易變癌

全世界有將近一半的胃癌都發生在中國,且平均每1分鐘就有1人確診,不到2分鐘就有人因胃癌離世,數據觸目驚心!

而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就會發生的,是一個漸進過程。一些不加重視的胃病很可能會演變成胃癌!

①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公認的胃癌前疾病,但其發展為胃癌,中間還要經過腸化生、異型增生兩個階段。

總的來說,萎縮和腸化生雖有一定的癌變率,但癌變過程比較長,癌變機率也比較低

但當病情進一步發展致異型增生癌變率就明顯增高;由輕度異型增生到中度再到重度異型增生時,癌變機率更是快速上升。

②胃潰瘍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胃有一層黏膜保護屏障,能夠保護胃粘膜不受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腐蝕。但當一些因素破壞胃黏膜的保護機制,導致胃組織受損時,就可能形成了胃潰瘍。

如果胃潰瘍反反覆復,也有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典型增生,從而有癌變的風險。

調查顯示,胃潰瘍患者有2%-3%可能會成為胃癌。其中,直徑在2厘米以上的潰瘍患者,癌變可能性更大。

②胃息肉

胃息肉主要分為兩大類——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也被稱為「癌前病變」,癌變率高達10%-30%;而若增生性息肉長大,還伴有消化不良、腹痛等不適症狀,甚至便血,癌變幾率就比較大了

另外,若息肉直徑大於2厘米,轉變成惡性腫瘤的風險可高達50%

出現以上三種胃部病變,一定要積極治療、隨訪複查,以防癌變的可能。

胃癌的預警信號

①長期頻繁打嗝;

②便血或黑便;

③總是食欲不振、噁心反胃,短時間內體重下降明顯;

④胃痛,且每次胃痛時間會延長,止痛藥的效果會越來越差。

2種腸道病易變癌

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迅速上升,不管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是年輕白領,都屬於高發人群,且平均每3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癌!以下兩種腸道問題更需提高警惕:

①慢性大腸炎症

癌症的產生與炎症因子的長期刺激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

當慢性結腸炎反覆發作,且持續時間長,在增生性病變的發展過程中就容易形成息肉,增大癌變幾率;若伴有潰瘍,不僅患者痛苦,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更是常人的30倍

②結腸息肉

有數據顯示,90%左右的腸癌都來自於腸息肉病變

大腸息肉可分五類,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是一種大腸癌癌前病變;另外息肉數量越多、體積越大癌變幾率越高。

腸癌的蛛絲馬跡

①排便習慣改變,可能經常便秘,也可能次數增加、排便不盡;

②排便困難、疼痛;

③大便有黏液,可能出現鮮血便;

④放屁次數增多、屁臭;

⑤腫瘤長到一定程度,壓迫到組織後,可表現為腹痛,一般為隱痛或墜脹痛,初期可不明顯,後期的症狀比較明顯。

胃腸道的保護法

胃病的治療一般以保護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為主;腸道疾病以促消化、消炎為主。因治療方式不同,保護方法也各異:

腸道「保護軍」

①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能吸收腸道中多餘的水分,增加糞便的容積,同時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腸道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排出,從而起到保護腸道的作用。

五穀類、豆類、木耳、芹菜、胡蘿蔔、桃子等都是高纖食物,但不宜一次性攝入過多,以免增加消化負擔。

②雙歧桿菌

雙歧桿菌是一種重要的腸道有益菌,能保護身體免受病原菌感染,抑制腸內腐敗情況,凈化腸道環境也能合成維生素、煙酸、碘等元素;還能緩解便秘、慢性腹瀉等症

除了雙歧桿菌,乳酸菌也屬於益生菌,平時多吃些酸奶、豆類、洋姜等都有助於補充

文章來源:網絡,不作商業用途,僅用於健康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敬請諒解,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