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後,80後骨科醫生找物資、拍視頻一刻不閒,康復後還要獻血

字節跳動醫務人道救助基金 發佈 2020-03-15T20:19:14+00:00

2月7日,國際醫學期刊JAMA 雜誌發表論文,報導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住院的138例患者的臨床觀察數據,數據顯示:31名受感染的醫護人員中,來自非傳染病普通病房的占77.5%。

「沒想到有一天,我也中招了」。

方醫生是武漢四醫院的一名運動醫學醫生,至今也不知道自己具體在什麼時候、被誰傳染的。發現症狀前,他像往常一樣在醫院值班、看病,偶爾幫醫院聯絡運送物資。「醫院裡每天人來人往,我要在不同病房查房,開車往返醫院運送物資,可能就是在其中某個環節被感染上的。」

2月7日,國際醫學期刊 JAMA 雜誌發表論文,報導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住院的138例患者的臨床觀察數據,數據顯示:31名受感染的醫護人員中,來自非傳染病普通病房的占77.5%。

也就是說,病患根據不同症狀前往沒有防護的普通病房,直接造成普通病房醫護感染,是早期感染的重要特點。

1月28日,大年初四,每天在醫院、物資點之間來回奔走的方醫生已經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雖然吃了藥,卻一直沒緩解。「我平時堅持健身,身體素質也一向很好,還以為自己不可能中招。」那段時間,方醫生反覆觀察自己的症狀,「覺得像又不像」。那是他感染新冠肺炎以來最恐慌的一段時間。

1月31日,CT顯示方醫生的左側肺部有磨玻璃影,2月3日,他又出現了呼吸急促、胸悶、發熱等症狀,體溫一度接近39度。他再次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顯示:肺部磨玻璃影範圍又擴大了,已經累及雙肺,當天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

得知檢測結果的那刻,方醫生反而坦然了:「既然確診了,就好好治療吧。」

用來自嘲的視頻,沒想到火了

被收治住院後,方醫生開始失去味覺,吃什麼都味同嚼蠟,他經歷過意志消沉、睡不著覺的日子,「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中招。」

這些過程,都被他拍了下來,經過後期剪輯,發在了抖音上。「原本只為自嘲,沒想到火了。」

在此之前,他發布過一些短視頻記錄骨科醫生的日常,有一些鏡頭看起來很酷炫,但粉絲不到900人。發布第一支住院視頻後,第二天視頻點讚就破萬了。很多網友發來私信安慰鼓勵他,還有人發自己寫字或做菜的照片,幫他轉移生病的注意力。到現在,那支視頻已經有2400多萬的瀏覽量和160萬點讚。

「完全沒想到會爆發」,方醫生說,病房裡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抖音視頻火了後,他覺得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幫醫院徵集一些物資。

於是,他發了一條徵集物資的視頻,很快,就收到了十幾封表示願意捐贈物資的私信。「他們問我們缺什麼,然後想盡辦法去找物資。」

其中有一個人在韓國的網友,讓方醫生印象深刻。「那時候韓國已經不讓私人批量買口罩了,但他跑遍了韓國首爾幫我們找口罩,居然在這種情況下,還找到了2000個口罩寄回國。」

還有一個方醫生的老友,看見別人轉發他的抖音視頻後,在微信上聯繫了他,成功幫忙對接了上海的愛心基金會和武漢物資緊缺的醫院。「他的幫助是最大的。」方醫生說,愛心基金會後來向武漢四醫院、方艙醫院、社區衛生中心等機構都捐贈了一批愛心物資。

確診後努力加餐飯,重新振作

生活中,方醫生是一個樂觀的人。

疫情全面爆發之前,醫院就轉移了骨科的病人,並將那段時間的手術全部延期,將病房騰空出來給新冠肺炎的病人住。

方醫生則和大多數同事一起上了一線。確診收治以前,他不是在醫院的門診部值班,就是在外面排隊領物資。大年初一、初二那幾天,醫院的物資極度緊缺,方醫生加了十幾個物資群,每天頻繁地刷微信,看到哪裡有物資,就趕緊聯繫對接人,然後開車去排隊。

確診收治後,僅僅消沉了幾天,他就重新振作了起來。讓自己努力加餐飯,在病房裡堅持運動、看書、拍視頻。

有人問他抖音上那些第一視角的視頻是如何拍攝的,他說「用膠帶把手機固定在胸口和腹部等位置,一遍遍拍」。在病房有限的條件下,這也算一種「苦中作樂」。

如果你看過方醫生的視頻,會發現他的鏡頭剪輯酷炫,看上去沒少研究「技術流」,聊天的過程中我得知,很多段只有幾秒鐘的鏡頭,都是他拍了好幾段不同視角的片段後,再通過後期剪輯完成的。因而一支幾分鐘的短視頻,他斷斷續續要花7、8個小時去拍攝剪輯。

和他同一間病房的室友,也是他之前的同事,原本看上去有些消極,每天打完針就躺在床上睡覺,在方醫生的影響下,也漸漸開始做一些事情。

「他是麻醉師,我們平時經常交流,但那陣子他看到我也一句話也沒說,應該是心情不好。後來見我每天自己玩的挺有意思,可能也被這種氛圍帶動了。」

正是因為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力才至關重要。醫院裡,方醫生見過太多患者病例,他知道肺炎的傳染性雖然很強, 致死率卻不高,還不及流感。

「之前研究出的幾個特效藥,對人的損害也越來越清楚,吃藥之後還是得靠病人自己的後續抵抗力去戰勝病毒。」方醫生說,很多時候呼吸衰竭主要是靠一些藥物控制併發症,只有緩解了併發症抵抗力才能好起來。「良好的心態對病情的恢復有促進作用。如果一個人長期意志消沉或精神狀態差,抵抗力自然也會下降。」

住院沒多久,他的體溫就降了下來,味覺也開始慢慢恢復,「開始嘗得出飯好不好吃了」,他笑談。

有陣子,央視的好幾個頻道通過抖音找到了他,於是他臨時擔當起了隔離病房裡的前線「記者」,幫央視採訪病區里的醫護人員。

當問到其中一位護士疫情結束後有什麼願望時,她說:「想得到偶像張信哲的簽名。」沒想到這段採訪一經播出,不少網友在微博集體@張信哲,張信哲看到後真的為那個護士簽了一張CD,並承諾等疫情結束後,要在武漢專門給醫護人員們辦一場演唱會。

「到時候我也想去。」方醫生笑著說。

康復後最想捐獻血

在隔離病房住了23天後,2月23日,方醫生的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兩天後,再次檢測的結果依舊為「陰」——他可以出院了。

現在的他,離開醫院住進了隔離點,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等到完全康復後,他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捐獻血漿。但再次回到醫院工作,要等到一個月以後了,因為醫院要求感染過的員工,出院後必須在家隔離休息一個月才能復工。

截止3月12日,新冠肺炎在湖北的新增確診數自1月20日以來,首次降至個位數,武漢的方艙醫院也開始慢慢撤離了。「現在武漢的很多醫院已經沒有那麼多病人了,都開始給病區消毒為復工做準備。」方醫生說,疫情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現在還不能放鬆警惕。

現在在隔離點,方醫生偶爾幫醫院遠程處理一些雜事,等疫情結束後,他打算重新在抖音上更新「骨科醫生的日常」視頻,但這次,他想結合自己的專業,好好科普一些醫學知識。

「其實運動醫學的領域很寬泛,健康教練、康復師、隊醫能做的事情,我們都能做。但我們主要在醫院做開刀手術,比如韌帶斷裂,還有關節的老化退變。從早期保守治療到中期關節鏡微創手術,到晚期的關節置換,這個領域涉及非常廣,後期我想多做些這方面的科普,給大家更大的幫助。」

經歷過這次疫情,方醫生回想起自己當初選擇成為一名醫生,也是認為這個職業看上去很高尚,似乎沒有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但自己真正當了醫生後,才知道這其實是對醫學的一種誤解,「醫生也是凡人,大部分問題也是解決不了的。」

從一開始對醫學的盲目憧憬,到現在能夠理性對待,方醫生覺得「很多時候,生老病死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醫學並不是萬能的。我們也希望當我們和病人統一戰線的時候,他們能在後方支持我們。」就像他在自己的某支抖音視頻里留下的那句話一樣,醫生在工作中能做的,其實是「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醫務人員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1月26日開始,字節跳動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成立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字節跳動醫務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已全面啟動。目前,捐贈金額增至4.03億元。

截至3月15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字節跳動醫務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已為四十九批共2328名(共2330人次)抗擊疫情醫務工作者提供人道救助。其中,為2300名因抗擊疫情而不幸感染的醫務工作者,每人資助10萬元;為28名因抗擊疫情而不幸殉職的醫務工作者,每個家庭資助100萬元。方醫生是第三十五批收到基金資助的醫護人員之一。


申請方式

1.點擊下方連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