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質疏鬆,有3大原因、3大危害,預防要測骨密度,做好4點

用藥無小事 發佈 2020-03-15T03:37:28+00:00

什麼是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最常見的骨骼系統疾病。

隨著社會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如何高質量地度過晚年是近些年老百姓關心的問題。以往大夥總是擔心腫瘤、冠心病、腦梗死等老年人常見且危重的疾病,卻忽視了一個常見且易被遺忘的疾病:骨質疏鬆。

什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最常見的骨骼系統疾病。骨質疏鬆可發生於不同性別和任何年齡,但多見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男性。作為一種和年齡相關的疾病,隨著世界老齡化日益加重,骨質疏鬆的發病率逐年升高。

老年人為什麼容易骨質疏鬆

峰值骨量下降:青春發育期是人體骨量增加最快的時期,達到峰值後就開始逐漸下降。如果青春期骨骼發育延遲或成熟障礙,則峰值骨量下降,成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的危險增加,發病提前。大約85%的峰值骨量變異由遺傳因素決定,後天的營養、生活方式和全身性疾病也會影響峰值骨量。

骨吸收增加:女性絕經後雌激素缺乏,數年內可丟失骨量的20%~25%。絕經時間越早,骨質丟失越多,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婦女絕經後的5~10年,常伴有脊柱塌陷,髓部、腕關節和前臂的骨折。此外,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也會造成骨質的破壞增加。

骨形成減少:鈣是骨質中最主要的礦物質。老年人腸道吸收鈣的功能低下影響骨質形成。適量的體力活動可以刺激骨質形成,老年人活動減少或者長期臥床均不利於骨質形成。此外,吸菸、酗酒、高鹽飲食、大量飲用咖啡、維生素D攝入不足和光照減少均為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骨質疏鬆的危害

骨質疏鬆起病緩慢,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其危害不可估量。

骨骼疼痛和無力:輕者無明顯不適,較重者出現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常於勞累後或者活動後加重,嚴重時翻身、起坐和行走有困難。

脊柱變形:骨質疏鬆者可有身材變矮、駝背,嚴重者有胸畸形,出現胸悶、氣短和呼吸困難,影響心肺功能。

脆性骨折:常因輕微的活動誘發骨折,常見部位是髖部、前臂、肋骨、肱骨等。髖部骨折尤以老年性骨質疏鬆患者多見,骨折後往往預後不良,若長期臥床,又會加重骨質疏鬆,並常因並發感染而死亡。

骨質疏鬆的預防和治療

對於中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後婦女或患有影響骨骼的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肝硬化、慢性腎病等)及服用引起骨量丟失藥物(波尼松、利尿劑、華法林、甲狀腺素和制酸劑等)的人群,每1~2年應該至醫院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測,及時發現疾病並制訂預防和治療方案。

測定骨密度:

骨密度的測定是診斷骨質疏鬆、預測骨折風險的金標準。由於骨量流失是靜悄悄地發生的,早期有時沒有任何症狀,發展數年直到骨折發生,所以早期診斷、早期預防非常重要。骨密度檢查通過測定身體各個部位的骨量,提示該部位的骨折風險。

骨密度檢查是準確、安全無痛、非侵入性檢查,可以測定腰椎、髖部和全身的骨量,還可測量體內脂肪和肌肉含量,不僅能很好的檢測骨量的變化,而且可評估肥胖代謝綜合徵、跌倒風險等。必要時還應該檢測血液或尿液中的骨代謝標記物,明確骨丟失速度及疾病的發展程度,對擬定治療方案具有指導意義。

骨質疏鬆重在積極預防:

①適當運動:可保持或者增加骨量,降低骨折的風險,運動類型和方式依據個人而異。

②補充維生素D和鈣,增加戶外活動,注意富含鈣質、蛋白質和維生素D食物的攝入,也可服用相應製劑,如魚肝油、碳酸鈣和葡萄糖酸鈣等。

③戒菸戒酒,慎用影響骨質代謝的藥物,預防跌倒。

④高危人群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骨質疏鬆診療中心進行診斷,防患於未然。

早期治療:

骨質疏鬆症除了以預防為主,早期治療也是必需的,越早越好。在許多情況下,僅僅通過飲食和運動不足以阻止骨丟失及骨折的發生,就應該及時選擇藥物治療控制骨鈣的丟失,保住我們體內現有的骨量。

鈣和維生素D等營養素的補充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用於防止骨鈣丟失的藥物有雙磷酸鹽、鍶鹽、雌激素、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降鈣素等。如果通過骨密度的檢測,明確診斷為骨量下降的人群,應抓住治療機會,從現在開始,把骨留住。

骨質疏鬆這一看似「不太重要」的疾病,往往是造成患者骨折、感染等疾病的元兇,不僅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減少患者生存時間,是老年患者「名副其實」的隱形殺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