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日本可能會有大地震嗎?日地震專家稱:機率很高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發佈 2020-03-02T05:07:35+00:00

日本是一個地震之國估計大家都知道,據日本氣象廳統計,2019年就發生日本「標準震度」為1以上的地震1539次,平均每天為4.2次,假如你生活在日本的話,你可能在馬桶上經歷過地震,也可能在客廳里經歷地震,當然更多的可能是在床上經歷,畢竟我們人有1/3的時間是呆在床上度過的!

日本是一個地震之國估計大家都知道,據日本氣象廳統計,2019年就發生日本「標準震度」為1以上的地震1539次,平均每天為4.2次,假如你生活在日本的話,你可能在馬桶上經歷過地震,也可能在客廳里經歷地震,當然更多的可能是在床上經歷,畢竟我們人有1/3的時間是呆在床上度過的!

日本自2011年3月11日的311大地震後,還經歷過小笠原群島近海地震、2016年熊本地震和2018年北海道地震三次地震,當然規模無法還311地震相比,對於日本國民來說地震已是家常便飯,但大家依然非常擔心,像311這種大地震未來什麼時候會發生?

日本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地震?

整個日本列島都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所以日本有那麼多地震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個地震帶是怎麼形成,為什麼會有一個環太平洋地震帶?可能這才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上圖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紅色的曲線沿著南美、北美,阿留申群島以及勘察加半島和緊貼著日本列島穿過,形成一個馬蹄形的環形環太平洋地震帶,比較有意思的是它和另一個大洋中脊的地圖遙相呼應。

上圖是全球大洋中脊和板塊運動方向趨勢圖,大洋中脊是地幔層的熱對流形成在地幔層頂擴張形成新的地殼的區域,它的動力來源於地球內部的高溫,形成的上升岩漿運動叫做地幔熱柱,就像擠牙膏一樣將岩漿擠出地殼冷卻後形成地殼,因為不斷新增的地殼,所以會導致中脊兩側的地殼不斷擴張!

這些新產生的地殼隨著擴張運動將會擠壓形成海底的擴張運動,但它們不會無限擴張,會在板塊的邊緣重新回到地幔成,形成一個地幔對流環,因此這個洋中脊和板塊的交界處成為俯衝帶,馬里亞納海溝就是太平洋板塊沖向歐亞板塊的俯衝帶,它的北側就是日本海溝,緊貼著日本列島。

俯衝帶的上下方的板塊,擠壓、扭曲、變形到最後斷裂,伴隨著地震和火山多發,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壺燒開的水,蒸汽總是沿著縫隙冒出來,日本就在地球這個大火爐出氣縫的邊緣,你不倒霉誰倒霉呢?

日本的斷裂帶和歷史地震?

日本列島所在區域是一個三角地帶,幾大板塊相互角力的區域,請看如下地圖:

除了太平洋板塊對歐亞板塊的俯衝外,日本還是歐洲板塊和北美板塊的交接處,這三者形成了中央構造線的斷裂帶幾乎穿越整個日本,綿延1000公里以上,還有北美和歐亞板塊較勁的中央地溝帶,這是橫斷日本本州中部的斷層地溝帶,西緣為絲魚川—靜岡構造線,北至新澙縣,南至愛知縣的濱松,全長250公里,大致南北向,呈S形橫斷整個日本。

這條構造線在衛星地圖上都隱約可見,中部那個S型就是斷層地溝帶,日本歷史上的大地震幾乎就沿著兩個區域或者附近,或者日本近海的俯衝帶區域發生的。

上上圖中可以看到日本大部分地震都分布在中央構造線和中央地溝帶附近,不過日本由於國土狹長,所以你可能會感覺幾乎所有的地震都在這個斷裂帶附近。其中幾次比較大的地震是:

以上只統計了日本明治5年(1872年)以來的死亡3000人以上的大地震,其中萬人以上的已經黑體字標出,下面就幾個典型案例做個簡單說明:

明治三陸地震

1896年6月15日的明治三陸地震 發生在岩手縣,它遠離中央構造線和中央地溝帶,但震中是震中在岩手縣上閉伊郡釜石町(現在的釜石市)東方200千米處,此處剛好在位於太平洋中的日本海溝測西側,因此引發了海嘯,它屬於典型的低角逆斷層型的海溝型地震。

造成死亡的主要是海嘯,在地震35分鐘後前後兩波海嘯抵達,和高潮位以及岩手縣大船渡市的綾里灣的地形配合,形成了38米高的海嘯,是本州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一次海嘯,造成了9000間房屋被破壞,2.19萬人死亡。另外海嘯也到達夏威夷的少許損失,並且到達了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

阪神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發生在日本關西地方的大地震,因受災範圍以兵庫縣的神戶市、淡路島等區域,震級為日本氣象廳地震規模7.2級,屬於上下震動型的的斷層型地震,震中為淡路島北部的明石海峽海域,震源深度16千米,遇難人數為6434人。

311東日本大地震

311地震也是日本海溝型地震,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東北太平洋的近海地震,對日本列島造成的影響主要是海嘯(被淹身亡超過90%),距離震中最近的福島、岩手、宮城等縣,這3縣的沿海地區遭到巨大的海嘯衝擊,遇難接近2萬人,並且直接導致了福島核電站核事故,差點引發全球核污染危機,當然福島核電站的事故到現在仍然沒有徹底解決。

一條海溝,一條斷裂帶以及一條地溝帶,基本主導了日本大大小小的各種地震。

日本未來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

日本地震頻率發證極其頻繁,大地震間隔時間比較短,而且日本列島不是處在斷裂帶上就是處於俯衝型海溝附近,所以日本未來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高的,2016年4月14日的熊本地震遇難49人,算不上大地震,但在熊本地震之後京都大學地震學名譽教授川崎一朗亦表示,熊本地震不能按孤立型地震處理,地震發生後斷層向東移動,中央構造線上斷層會跟著移動,會造成大分縣別府的萬年山斷層帶連動,如果中央構造斷層帶某處斷裂的話,可能引發南海海溝大地震。

熊本地震中心附近的別府-萬年山斷層帶、布田川斷層帶以及日奈久斷層帶示意圖,據說日本氣象局資料顯示,熊本地震的原因主要是布田川斷層帶的活動所致。

從1894年以來熊本地震中心附近6級以上的地震發生過8次,發生時間非常有特別,一次短時間內的地震群後釋放能量後,接著是長期的沉寂,然後又是一連串的地震,上次1975年後連續三次地震已經能夠釋放掉了大量能量,接著2016年3次地震地震,其中7.3級的地震是其中震級最高的一次。

熊本地震的震中位於中央構造線的西南端,日本地震專家預測,熊本地震將會導致中央構造線的中部引發一系列的地震,如下為2016年的構造線兩側地震發生機率!

日本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事務局在2019年1月的地震預測修訂版中公布了最新的日本大地震預測概要,其中包括海溝型地震和斷層型地震,下圖為地震可能的高發區域。

各位可以看到未來30年間的地震預測是非常悲觀的,因為6級強和7級的大地震覆蓋面積在沿海地區很高,不過本預測沒有7級以上的特大地震的預測數據,但根據日本大地震發生的機率來看,自阪神大地震和311大地震發生後,日本發生大地震的機率按理來說會比較低?可能想多了,因為日本整個國家都處在斷裂帶和板塊交界處且在俯衝型海溝附近,三者互相影響的板塊形變的累積效應可能在上千公里的斷裂帶或者板塊邊緣任何位置發生。

所以日本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仍然大機率存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