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魏交換土地,西周卻著急了

君臨格史 發佈 2020-02-01T07:02:51+00:00

2300多年前,戰國時期,韓國與魏國出於各自利益考慮,打算互換土地。當時西周作為小國,自身並沒有能力阻止,於是寄希望於周邊的其它大國出頭,阻止韓魏兩國的土地交易。

2300多年前,戰國時期,韓國與魏國出於各自利益考慮,打算互換土地。如果兩國換地成功,那麼西周將處於非常不利的局面。當時西周作為小國,自身並沒有能力阻止,於是寄希望於周邊的其它大國出頭,阻止韓魏兩國的土地交易。

韓魏兩國易地,除了西周,影響最大的就屬楚國與趙國了,西周選擇派大臣樊余到楚國遊說楚王。

樊余對楚王說:「如果韓魏易地成功,將對楚國非常不利。因為交易完成後,魏國將實現合圍東、西兩周的目的,象徵王權的九鼎將歸魏所有,而東西周滅亡後,那麼楚國方城以北的地方就危險了。韓國得到魏國的上黨兩個縣後,也將威脅趙國戰略要地羊腸地帶,希望楚國能夠聯合趙國阻止韓魏的交易。」

楚王聽後很恐慌,馬上聯繫趙國制止了這次土地交易。


當時的韓、魏兩國實力本不強,但兩國「易地」可以實現一舉四雕之目的

  • 其一,「魏有南陽、鄭地、三川而包二周」,魏國對東西二周形成合圍之勢;
  • 其二,「九鼎存焉」,魏國可以拿到象徵天子權力的「九鼎」,從而提高在諸侯國中的地位;
  • 其三,「楚方城之外危」,魏國可以直接對楚國產生威脅;
  • 其四,「韓兼兩上黨以臨趙,即趙羊腸以上危」,韓國直接威脅趙國的戰略要地羊腸。

」韓魏易地「首當其衝的是東西兩周,但西周卻成功的把「禍水」引向楚國和趙國,保全了自已。西周派大臣樊余直接向楚王陳述利害關係。如果楚國、趙國不阻止,那麼楚趙兩個國家的戰略要地就會受到韓國、魏國的威脅。最終,觸動了楚國、趙國的神經。不過,楚王並沒有選擇自己直接對抗韓國和魏國,而是讓趙國出面阻止。

當然,最終韓魏易地沒有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韓國的內部矛盾,韓國大臣公仲、公叔之間對此有著不同意見。公仲辦理韓魏易地之事,而公叔不同意。這一矛盾,也正好被趙國利用。

正是充分利用各國間重重矛盾關係,挑動各相關方博弈,最終使西周得以化解"韓魏易地"導致的亡國危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