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崔雪莉抑鬱自殺,各家長:孩子出現這4種表現,可能是抑鬱症

桃李創天下 發佈 2020-03-01T13:20:57+00:00

編者按▼2019年10月14日,下午3點20分,25歲的崔雪莉在家自殺身亡。「我把作業做完了、也複習了,回來他們看到我玩手機就罵我,現在把我逼出重度抑鬱症了,他們才開始討好我,如今我好一點了,他們就開始重複以前了。」

編者按▼

2019年10月14日,下午3點20分,25歲的崔雪莉在家自殺身亡。

2019年10月17日,廣州一名學生得知消息後,企圖割腕自殺,被搶救。

和他們一樣,全球有3.5億人正經歷著抑鬱症的痛苦。而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高達20%,其中最常見的也是鬱抑症。

不知道什麼時候,青少年也成了抑鬱症光顧的人群。

針對這一現象

特邀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黎黎

希望能夠為平台家長們提供一些幫助


張黎黎,心理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應用心理學臨床方向畢業,05年開始一直工作在三甲醫院臨床一線,積累了大量的個案超過20000小時。在抑鬱,焦慮,強迫,失眠等神經症領域有專業的治療方法。

01.

親子矛盾

成為孩子抑鬱的主要因素

我們常常在後台收到這樣的留言:

「為什麼父母總是不了解我?我說考試題目難,真的是看不懂,不是沒有認真學,但我媽就是覺得我課上沒有聽講,不認真。」


「當我想好好溝通的時候,他們總是給我當頭棒喝,讓我難以開口。」


「我把作業做完了、也複習了,回來他們看到我玩手機就罵我,現在把我逼出重度抑鬱症了,他們才開始討好我,如今我好一點了,他們就開始重複以前了。」


不知道為什麼,親子之間本來是最親密的關係,可是一溝通,就成了「敵人」。這不僅僅是孩子面臨的窘境,更是無數家長為之頭疼的問題。

長久的溝通不暢,讓父母成了一味責備孩子的施壓者,而孩子呢,則成了拒絕交流的叛逆者。

父母越是強調要好好學習,孩子就越是充耳不聞,沉浸在遊戲世界。

長此以往,父母越來越絕望,孩子越來越抑鬱。


家庭原因,也成了導致青少年抑鬱的一大因素。

除此之外,社會原因和生物原因也是導致青少年抑鬱的主要因素。

社會因素即繁重的學習壓力、孩子對成功的渴望;以及在學校的人際關係或者意外的創傷等。

生物學因素是指身體出現不適,如頭疼、胃疼等,導致孩子神經緊張,過度焦慮,產生抑鬱。


造成抑鬱的因素各異,但近幾年青少年的抑鬱人數明顯增多了。

這一切無不在暗示家長們,比起物質,孩子們的心靈更需要你們的關愛!

02.

連洗臉刷牙都覺得累的孩子

不是懶,可能是抑鬱了

抑鬱情緒的集聚,很容易為抑鬱症的形成埋下種子。

尤其青少年正處於心理和生理都在發育的階段,他們內心深處渴望被人理解、重視,也希望被重要的人特殊對待;

但是他們又極度敏感,生怕自己被人誤解、批評。

但有的時候,家長和老師,沒有及時撲捉到孩子心理的變化,長時間的情緒積累,導致抑鬱情緒的加重。


那麼患抑鬱症的青少年到底有怎樣的表現呢?

騰訊醫典特約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黎黎老師給出了答案。


1、失眠或過度嗜睡

抑鬱症患者失眠是因為長期處於消極狀態,在神經遞質方面會出現失衡,導致神經衰弱,就會失眠;而嗜睡是因為患者本身的逃避心理,不願和外界接觸,產生的一種自我防護的本能。

2、對一切失去興趣

以前能讓他們開心的美食、玩樂、友情、愛情、成就感等,都變得無趣;上課發獃,注意力不能集中。五顏六色的世界,在他們眼中都變成了灰色,他們開始對一切失去興趣。

大多數時間,他們會感覺到異常地疲倦,即便做洗臉刷牙這樣的小事,也會讓他們疲倦不堪。

3、易怒、易暴躁

暴躁、易怒是抑鬱症的典型表現,尤其在青少年身上尤為突出,他們處世消極、自暴自棄,對生活不抱太大希望。

4、重度抑鬱症患者會出現自傷自殘行為,甚至輕生觀念

在重度抑鬱情緒的長時間作用下,有一些青少年會出現控制不住的自傷自殘行為,比如用美工刀在左臂劃出一些血痕,甚至嚴重者出現割腕自殺的衝動…常常覺得「我不快樂,我感受不到開心……」「我覺得自己死了也挺好……」「我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

很多人不理解抑鬱症患者的行為,會覺得他們是無病呻吟、找存在感。

雪莉生前在社交軟體上曬出很多奇怪的照片;

有軀體殘缺不全的娃娃


在po出的照片中,手腕上有傷疤

網友猜測可能是曾經割腕的痕跡


她在ins上發了一張烤鰻魚的照片

一邊發一邊還幫鰻魚配音

「快救救我」


現在看來,每一張照片無不暗藏著「我生病了,誰來救救我」的暗示,但是在當時,誰也沒有意識到。

其實很多青少年患上抑鬱症,也會發出一些隱含的信號,只是家長和老師沒有意識到,他們覺得那是青春期的叛逆造成的,是正常現象。

曾經有一位同學在後台給我們留言,內容是這樣的:


這條留言,保留至今。我常常想起這位同學,更心疼這位同學。

如果家長能夠關注到Ta的心理變化,正視Ta的訴求,積極主動地配合Ta治療,這位同學應該也不會這麼消極吧。

在這裡,也想呼籲各位家長,有時間多陪陪孩子,多聽聽孩子們內心的訴求吧~

您的陪伴和關愛,會帶給孩子們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感。畢竟家的溫暖,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03.

沒有人願意成為孤島

唯有愛可以化解抑鬱

對於孩子們來說,被尊重和被認可是發自內心的期待,沒有人願意成為一座不被理解的孤島。

作為父母,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孩子,聽見孩子內心的聲音。

回到我們最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孩子和家長不能好好溝通?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面對一件事情,家長只看到事情本身,而看不到孩子情緒背後隱藏的問題。


比如說,當一個孩子向家長表達自己不想去上學的訴求時,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家長覺得孩子鬧情緒,於是就勸孩子或者命令孩子必須去上學。

但是孩子為什麼不想去上學?一般家長很難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孩子不想上學,就是孩子本身的問題。

而高明的家長則會進行「資源整合」,弄明白根本原因所在。

所謂「資源整合」就是他先會問孩子,為什麼不想去上學,為了更加清楚事實,他還會到學校向老師、同學了解情況。


因為孩子不想上學,不一定是本身原因,也可能是學校發生的一些事情,讓孩子牴觸上學。

而這,就是孩子情緒背後所隱藏的問題,也是孩子內心的聲音。

很多家長正是因為缺乏對孩子的這點理解,才會導致親子之間溝通出現問題,從而讓孩子陷入被動和抑鬱之中。

面對問題,家長應該積極地發現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通過調動和整合多方資源想想怎麼辦,從而協助和引導孩子更好的學會處理問題。


如果孩子已經表現出抑鬱的可能時,一定要柔和地和他們交流,把他們心裡的鬱結都打開。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把父母當成最可靠的依靠,不然孩子只會內心充滿絕望,墜入深淵。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真的發現孩子患有抑鬱症,家長該如何去做呢?

騰訊醫典有關抑鬱症專題,大量乾貨知識給到大家專業建議:


一旦發現孩子有抑鬱症傾向,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並且要全程參與孩子的治療。抑鬱症前期尋求治療的三個步驟:

1、治療階段:通過面對面訪談和心理測試,評估病情

2、配合醫生,進行全面檢查

3、結合評估和檢查結果,制定治療方案

由於誘發抑鬱症的因素不同,所以前期干預與治療的側重點也不同。

但根據青少年抑鬱症患者的就醫情況來看,造成抑鬱的大多數原因來源於家庭因素人際關係的處理

▲如果是家庭因素所致,應該改善家庭親密度,緩和矛盾,多和孩子交流,可以和孩子共同做些事情,比如說一起遊玩、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中等等。

▲如果是人際關係所致,家長則應該鼓勵孩子和身邊的同齡人交往,主動認識1-3個好朋友,鼓勵他們和朋友談心、做遊戲,消除孩子的孤獨感。

抑鬱症後期的治療,更多的側重點是患者社會功能的修復與重建,所以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更多的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來,以此提升孩子的社會功能,比如引導其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志願者服務等等。

在此期間,家長更要陪伴孩子身邊,鼓勵其多多參與社會活動,接觸社會,爭取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苦難或許不會擊垮一個人,但是沒有親人理解的抑鬱一定會擊垮一個人。

小葉子姐姐真心希望這些建議,能夠為正在受此困惑的父母們提供一些幫助,也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畢竟,青春只有一次,不要讓本應該綻放的年紀,變得萎靡不振。

在這個世界上,孩子是最應該被呵護和愛著的,因為他們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你看,十幾年前的雪莉也是一個單純快樂的小姑娘啊;


可是十幾年後,卻逃不脫抑鬱的魔咒。

就像她生前所說的那樣:「請多愛我一點吧!」


但願所有的家長,也能走進孩子們的世界看一看,換一種方式來多多愛他們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