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發熱了,如何判斷是感冒還是被感染了?醫生給你一次說清

急診科何醫生 發佈 2020-02-28T07:47:23+00:00

日常生活中,出現小感冒、小發燒的情況,放在往日,相信大家都不會太過在意,然今時不同往日,疫情之下,一旦身體一點小毛病,很多人就會倍覺警惕,深怕自身會被感染。

日常生活中,出現小感冒、小發燒的情況,放在往日,相信大家都不會太過在意,然今時不同往日,疫情之下,一旦身體一點小毛病,很多人就會倍覺警惕,深怕自身會被感染。

最近,就有不少朋友問我,「疫情期間發熱了,如何判斷是感冒還是被感染了?」的問題,藉此機會,這期文章就跟大家細聊一下,如何判斷自己發熱的問題。

發熱級別分類

在醫學上,發熱有一個級別分類,人體在平靜狀態下(測量前半小時內不劇烈運動、不進食、不喝水、並保證腋下乾燥),腋下體溫超過37.3℃,就可以判斷為發熱,根據體溫顯示的度數,可以分為低熱、中熱、高熱、超高熱四個級別:

低熱:37.3℃~38℃;中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發熱了,怎麼區分是感冒還是感染了新冠肺炎?

感冒分為普工感冒和流感兩種,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將兩者混為一談,實際上它們在症狀表現上是有明顯區別的:

普通感冒有何症狀?

普通感冒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人在著涼、勞累後可引起,患者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打噴嚏,無明顯發熱,體力、食慾無明顯影響,無明顯頭痛、關節痛、周身不適等症狀。

普通感冒的人,一般上呼吸道症狀表現會很重,但全身表現較輕,一般不會大的危險。

流感有何症狀?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除了會表現出上呼吸道問題外,還會引起下呼吸道的感染,即肺炎,這類疾病多在冬春季節流行,患者起病急、全身症狀多,頭痛、肌肉酸痛以及乏力症狀明顯,此外,病人會發熱,可能一兩天體溫就達39℃高熱級別。

與普通感冒相比較,流感伴有較多的全身症狀,同時還會有發熱症狀,對於老人、小孩、孕婦等人群,常可導致嚴重的肺炎症狀,因此需引起重視。

新冠肺炎有何症狀?

首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有接觸史,包括疫區人民接觸史、確診病人接觸史、小區確診數、疑似病人接觸史等,如果你不清楚,那就看看是否有下列症狀:

無症狀帶毒者:感染之後不發病,僅在呼吸道中檢測到病毒,所以要求從疫情發生地回來的市民要主動報告,自我隔離;

輕症患者:僅有一點發熱、咳嗽、畏寒以及身體不適;

重症患者:早期尤其是前三五天,常為發熱、咳嗽以及乏力,一周後病情加重,可發展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這時會出現呼吸加快、呼吸衰竭以及多臟器損害等情況,一般到第二周最為嚴重。

以上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3種容易引起發熱症狀的疾病,疫情期間,出現發熱症狀,提高警惕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於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熱,我們也要學會正確區分,這樣才有利於我們做好下一步防範;

我是急診科何醫生,後續我會寫關於感冒後居家如何護理、懷疑感染新冠肺炎如何做好防護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我,收藏轉發本文和留言諮詢。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了解更多防疫健康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