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感染了病毒,在沒發病時體溫不高,為什麼到處都在測體溫?

藥師華子 發佈 2020-02-06T18:46:07+00:00

華子解釋說,在華子上班時,醫院門口有「全副武裝」的發熱門診預檢員,手持額溫槍檢查進門的每個人。​一、降低篩查成本想進行高準確性的篩查,最理想的狀態是全國每人都用病毒核酸試劑盒檢查一遍,把反應陽性者都集中在一起隔離治療。

有人問華子,病毒感染後有潛伏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發燒,為什麼現在還是在用測體溫來篩查病毒感染者呢?華子解釋說,在華子上班時,醫院門口有「全副武裝」的發熱門診預檢員,手持額溫槍檢查進門的每個人。華子下班時,小區門口有嚴陣以待的物業保安,也拿著額溫槍檢查體溫。那些開放式的老舊小區,則只留一條通道,其他通道都被封閉,由街道社區人派人檢查體溫。只要體溫異常者,就會被記錄、通報,轉送發熱門診進行進一步的篩查。

一、降低篩查成本

想進行高準確性的篩查,最理想的狀態是全國每人都用病毒核酸試劑盒檢查一遍,把反應陽性者都集中在一起隔離治療。但現在試劑盒成本太高,而且抗疫一線的醫院都不夠用,根本不可能作為普通的篩查手段。所以針對大眾,需要有一種低成本的防疫手段。

測量體溫,就是最簡便快捷,同時也是最低成本篩查病毒感染患者的方法。雖然對於潛伏期的患者,還有症狀不典型不發熱的患者來說,用測體溫篩查的方法可能會「漏網」,但是大多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發熱仍是其主要症狀,是可以被篩查出來的。所以測體溫,就是在目前階段,尋找病毒感染者的最具「性價比」的篩查方式。

二、與時間賽跑

以十七年前的「非典」為例,從發現開始,一直到最後消滅,人類也沒有找到針對它的特效藥。所用的方法就是篩查出感染者,並且隔離。被病毒感染的人,只要潛伏期不是很長,最終就是要麼免疫力占上風,患者痊癒。要麼是病毒占上風,患者不幸死亡。這兩種結果都會導致病毒從患者身上消失。

所以說,對於一種潛伏期不太長的傳染性病毒,只要切斷了傳播途徑,把病毒隔離在單獨個體中形成「孤島」,那麼很快就會把病毒完全消滅。現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手段就是與時間賽跑,一方面教給易感人群正確的防護手段,一方面儘快找出感染者並隔離,只要我們發現感染者的速度,大於其傳染的速度,就可以將病毒消滅了。

三、什麼樣的體溫算髮熱

人體的正常體溫是相對恆定的,一天不同時間會略有波動。通常採取腋下或是口腔測量,這兩個地方的體溫測量較準確也較方便。腋下溫度在36~37℃之間,口腔溫度為36.3~37.2℃之間。超過這個溫度,即為發熱。

初步篩查發熱患者時,通常採取的是紅外線體溫計,即額溫槍,用來測量患者額頭皮膚的溫度。需要注意的是,額頭皮膚溫度實際會比體溫稍低一些,大約差2℃左右。在額溫達到35℃的時候,實際體溫應該在37℃左右了。

人體額頭暴露在外界,受環境影響較大。如果測量地點與外界溫差較大,則被測者應當在測量環境下等待2分鐘後再測,避免影響檢測結果。如果測得溫度偏高,還需要用水銀式體溫計進行複測,以消除額溫槍的誤差。

四、關鍵是做好個人防護

篩查病毒感染者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易感人群的個人防護。從過年到現在,大部分人宅在家裡過了一個「最漫長」的年假。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最長為14天,如果14天內沒有疫區旅行史,也沒有與感染者、疑似病例的接觸史,自己也沒發生症狀的人,就可以安心了

但所有人不可能無限期地繼續待在家中而不工作,所以隨著返工日期的到來,每個人都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發生「人傳人」的感染。上班儘量採取步行、騎行以及私家車的出行方式,減少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如果不得不乘坐公交車和電梯,一定要戴好合乎防護標準的口罩。在車上不要亂摸亂動,儘量與他人保持距離。

多人共用的辦公室儘量戴口罩辦公,還要多通風,每次通風20~30分鐘,每天通風不少於3次。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勤洗手,在接觸其他人物品之後,不要用手挖鼻孔或是揉眼睛,一定要及時洗手。在多人辦公的地點,勤洗手防病毒的效果甚至大於戴口罩。每天吃飯也不要聚餐,要分餐獨食,每天測量體溫,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態。

應對傳染性的病毒,是一場全人類的共同戰役。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保護好自己,就可以保護家人,同時也保護了其他所有人。所以說戰勝病毒並不難,只要保護好自己,最終就會戰勝它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