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病例:結核性胸膜炎

賽醫學 發佈 2020-03-18T06:43:52+00:00

超聲見左側胸腔深約106mm的液性暗區,抽取胸腔積液約200ml,胸水常規:黃色微濁,無凝塊,李凡他試驗陽性;細胞計數 6.1×109/L,中性粒細胞11.8%,淋巴細胞 88.2%;胸水生化:TP 53g/L,LDH 99U/L,Glu 3.01mmol/L。

病例005

結核性胸膜炎

患者男性,28歲

主訴:胸痛1個月,低熱20天,咳嗽、咳痰10天。

入院情況

患者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側胸部針扎樣劇烈疼痛,伴面色蒼白,自覺由上向下播散,持續約2小時症狀自行好轉,未就診。2周前患者醉酒後出現發熱,Tmax 37.8℃,伴有畏寒、頭痛,自服「頭孢類」抗生素1周,仍有每日午後低熱,體溫可自行降至正常,同時伴有夜間盜汗及乏力症狀。1周前患者開始出現咳嗽、咳痰,為白色痰液。於當地醫院檢查:血常規示 WBC 12.6×109/L,NEUT% 67.38%,HGB 155g/L,PLT 367×109/L。肺部CT提示左下肺密度實,左側胸腔積液。超聲見左側胸腔深約106mm的液性暗區,抽取胸腔積液約 200ml,胸水常規:黃色微濁,無凝塊,李凡他試驗陽性;細胞計數 6.1×109/L,中性粒細胞11.8%,淋巴細胞 88.2%;胸水生化:TP 53g/L(外周血70.28g/L),LDH 99U/L(外周血220 U/L),Glu 3.01mmol/L(外周血 7.73mmol/L)。考慮患者「肺部感染,結核性胸膜炎不除外」,給予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5天,異煙肼注射液(0.3g,qd×5d),阿奇黴素口服治療。早期體溫可降至正常,咳嗽、咳痰症狀好轉,3~4天後患者再次出現低熱,至我院門診就診,查ESR 75mm/h,ALT 60U/L,余未見明顯異常。胸部超聲:左側胸腔積液(深約6.0cm,內見分隔)。患者仍有低熱、盜汗,為進一步診治收入急診綜合病房。

發病以來,患者自覺口乾,近2~3個月自行控制飲食,體重下降6kg。

查體:T 37.1℃,P 100次/分,R 22次/分,BP 104/89mmHg,SpO297%。神志清楚,全身皮膚黏膜未見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胸廓正常,雙肺呼吸運動對稱,左肺下野觸覺語顫減弱,呼吸音減弱,雙肺未聞及乾濕性囉音,心率100次/分,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全腹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肝脾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

既往史

6歲時確診為「肺結核」,應用雷米鋒等抗結核藥物治療1年後停藥。

個人史

長期外地出差,地點不固定。否認疫區、疫水接觸史,否認特殊化學品及放射性物質接觸史。吸菸史10年,早期20支/天,近5~6個月,40支/天。飲酒史約10年,早期經常醉酒,近7~8年偶有飲酒。

家族史

奶奶有肺結核病史,已故5年。

入院診斷

1. 胸腔積液原因待查

結核性胸膜炎可能性大

2. 肝功能異常

酒精性肝病?

藥物性肝損害?

3. 陳舊性肺結核

診療經過

患者入院後完善檢查。

1. 常規檢查

血常規、尿常規+沉渣、糞便常規+潛血未見異常。

血脂:TC 4.29mmol/L,TG 1.44mmol/L。

糖化血紅蛋白:8.4%。

免疫指標:抗ANCA抗體、抗ENA抗體、抗核抗體譜(18 項)均陰性。

補體:C3 1.967g/L,C4 0.152g/L。

腫瘤指標:CA125 76.6U/ml,余未見異常。

感染指標:PCT小於0.05ng/ml,hsCRP 106.60mg/L。痰-細菌:不合格痰,大量革蘭氏陰性雙球菌,抗酸染色陰性,結核/非結核分枝桿菌核酸測定陰性。

血T-SPOT.TB:IFN(A)84 SFCs/106PBMC,IFN(B)356 SFCs/106PBMC。

2. 胸水檢查

胸水T-SPOT.TB:IFN(A)2476 SFCs/106PBMC,IFN(B)2344 SFCs/106PBMC。

胸水常規:外觀黃色混濁,比重1.035,黎氏試驗陽性(+),細胞總數26.133×109/L,白細胞總數22898×106/L,單核細胞% 97.2%,多核細胞% 2.8%。

胸水生化:TP 54g/L,ADA 92.5U/L,ALB 34g/L,LDH 1006U/L,Glu 2.3mmol/L,TC 2.62mmol/L,TG 0.45mmol/L,Cl-108mmol/L。

胸水病原學(2次):細菌塗片+培養、真菌塗片+培養、奴卡菌塗片+培養、抗酸染色未見明顯異常。

胸水細胞學檢查(2 次):(胸水)多量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可見大量成熟淋巴細胞。

治療經過

入院後患者仍有發熱,熱峰較前升高,痰中見大量革蘭氏陰性雙球菌(不合格痰),不能除外感染,加用安滅菌(1.2g,q8h)抗感染。於超聲引導下胸腔穿刺置管,留取常規、生化、病原學、細胞學、T-SPOT.TB 等檢查,1 周后綜合所有回報考慮結核性胸膜炎可能性大,停用安滅菌,加用異煙肼+乙胺丁醇+吡嗪醯胺抗結核,由於肝功能異常,未加用利福平。考慮既往飲酒史,不能除外酒精性肝病,加用天晴甘平、易善復口服保肝治療。

入院後2周複查肝腎功能:ALT 36U/L,AST 24U/L,GGT 65U/L,Urea 3.78mmol/L,Cr(E)67μmol/L,加用利福平 0.45g qd 治療。

合併症方面:患者否認糖尿病病史,入院查糖化血紅蛋白明顯升高,監測血糖譜,血糖控制不佳,內分泌科會診建議加用二甲雙胍、亞莫利控制血糖,目前血糖控制尚可。

出院情況

患者無咳嗽、咳痰等不適主訴,抗結核藥物使用20天後,每日體溫保持在37℃以下,查體:生命體徵平穩,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濕囉音,心、腹查體未見異常。複查炎性指標:ESR 34mm/h。複查胸部CT示積液量已極少。

出院診斷

1. 結核性胸膜炎

2. 陳舊性肺結核

3. 2型糖尿病

4. 脂肪肝

出院醫囑

1. 出院後規律口服異煙肼+乙胺丁醇+吡嗪醯胺+利福平抗結核治療,監測體溫,於結核病專科門診隨診,每周複查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沉、hsCRP或遵結核病專科醫囑。

2. 保證規律的作息時間,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及劇烈運動。

3. 戒菸戒酒,適當參加戶外活動及輕度體育鍛鍊,保持心情愉快。

4. 糖尿病方面:合理膳食,避免高糖高脂飲食,繼續口服降糖藥物,監測血糖,血糖控制目標:空腹及餐前4.4~7.2mmol/L,餐後高峰<10mmol/L,內分泌科門診隨診。

病例點評

本例是較為經典的結核性胸膜炎病例。患者為青壯年男性,急性起病。患者長期接觸較雜人群,生活不規律,長期吸菸飲酒,臨床上表現為午後低熱、盜汗、乏力、體重下降,左側胸廓可疑塌陷,胸水為單側滲出性,單核細胞為主,血沉升高、胸水ADA升高、血及胸腔積液中T-SPOT. TB均明顯升高,且胸水T-SPOT.TB遠高於血,更支持結核診斷。雖數次痰抗酸染色均為陰性,但結核性胸膜炎患者常常痰抗酸染色陰性,故仍考慮結核性胸膜炎可能性大,給予抗結核治療後患者體溫逐漸下降至正常,炎性指標下降,胸水未再出現,結合之前的諸多支持點,考慮結核性胸膜炎診斷成立,轉結核病專科醫院定期隨診。同時,患者入院前有肝功能異常,結合既往飲酒史,不能除外酒精性肝病,加用易善復、天晴甘平保肝治療後,轉氨酶逐漸降至正常,為標準的四聯抗結核治療創造了條件。

本文摘自《協和急診疑難病例解析》(劉業成 朱華棟主編,科學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賽醫學(sci_med)

科學出版社醫藥衛生分社訂閱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