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獲得好的睡眠?

高廣銀 發佈 2020-03-18T07:58:42+00:00

睡一個好覺對每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前一天沒有睡好,那麼第二天就會無精打采。可是就這麼簡單一件事情,很多人卻做不好,失眠、容易醒、還有人會越睡越累。

睡一個好覺對每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前一天沒有睡好,那麼第二天就會無精打采。可是就這麼簡單一件事情,很多人卻做不好,失眠、容易醒、還有人會越睡越累。睡眠成為困擾很多人的一個問題,那麼有沒有辦法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讓我們的睡眠更有效率呢?



關於睡眠的研究

其實人類對於睡眠的科學研究時間很晚,不是人們不重視,而是沒有相應的觀測設備。科學家們一直搞不清楚,人類在睡眠的時候,大腦是如何活動的。早期的研究只能僅限於對夢境的研究,像中國的周公解夢,還有歐洲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等。

這種對睡眠的研究可信度非常低,因為數據不是通過觀測得來的,而是根據受測者的主觀描述,因此談不上是一門科學。



時間來到1924年,一位漢斯·貝格爾德國醫學家在病人頭部觀測到了微弱的電流,他在排除這些電信號不是來自血管或者皮膚之後,他把這項測試繪製了1000多張的圖紙。

報告中他不但確定這些電信號是來自大腦,而且他還描述出腦電波的周期性運動。當人們睡眠的時候,以及睜眼的時候,這些波動都是不一樣的。



可是貝格爾的研究結果並沒有得到當時科學界的認可,因為當時沒有人能夠相信這些大腦能發出電波。不過有些科學家抱著嘗試的態度,重複做了貝格爾的實驗,而且驚奇地發現相同的結果。於是不斷有科學家做出實驗後,人們稱呼貝格爾為「腦電波之父」。



1951年,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阿塞林斯基,在研究的時候發現,其實人在睡覺的時候,眼球也會間歇性地發生快速移動的現象。在眼球快速移動的同時,腦電波也異常的活躍,和清醒的時候非常相似。阿塞林斯基把這種現象命名為「眼球快速運動」。

這一發現推翻了以前人們對於睡眠的認識,過去人們認為睡眠是大腦在休息,不會做任何的思考。可是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在睡眠的時候,其實和清醒的時候一樣活躍。甚至現在很多科學家嘗試,利用睡眠時間學習。《科學美國人》雜誌發表了美國西北大學的教授肯·帕勒(Ken A. Paller)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人體可以在深度睡眠期進行學習。



睡眠的5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入眠期,此時是你睡眠的開始,當你躺在床上,會感覺到昏昏欲睡,這個時候如果觀察腦電波,會發現頻率非常慢,呼吸也開始放慢。

第二個階段叫淺睡眠期,這個時候你的大腦也逐漸放慢,心率、體溫等都會隨之降低,全身的肌肉開始放鬆,有些人此時開始打呼嚕了。



以上兩個階段又被稱為淺睡眠階段,這個階段所持續的時間是20分鐘左右。如果你此時比較累,或者睡眠的姿勢不正確,那麼可能會出現身體瞬間下落的錯覺。

這是人體在肌肉放鬆的時候,腦神經產生的誤判,以為是在墜落。因為人在墜落的時候,因為沒有著力點,會導致肌肉的錯覺。此時大腦會向身體發出信號,讓人直立起來,會讓人突然從夢中驚醒。



在經歷20分鐘左右的淺睡眠之後,人體會進入深睡眠。

第三階段叫熟睡期,此時會持續大概30分鐘的時間,這個時候你幾乎與外界隔離,除非有很大的噪音或者有人叫你,否則你將毫無反應。

第四個階段叫沉睡期,睡眠深度要比熟睡期更加深入。這個階段大腦會產生零碎的想法,但是不會連續做夢。

在渡過前四個階段之後,你的大腦又開始活躍起來,不但心跳加速,而且呼吸也開始變得急促起來,此時眼球也開始左右快速移動,此時你進入了睡眠的第五個階段,這個時候你會完整地做一個夢。



午睡的好處

人體的大腦雖然只占人體體重的2%,但是卻消耗人體近20%的能量,如果你不能正常的睡眠,那麼你的大腦也將無法正常的思考,嚴重的還會引起身體的早衰。

如何才能睡得好呢?其實人體的睡眠並不是連續的,很多人在睡眠3-4個小時候之後會醒來,很多人喜歡這個時候和家人聊天,然後再繼續睡覺,這是分段式睡眠。



可是現在隨著我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的睡眠時間被人為縮短,這種分段式睡眠被擠出了日常生活。每個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睡眠方式,有些人是夜貓子,有些人喜歡凌晨寫作,還有些人喜歡白天睡覺,其實完全不必為你的睡眠方式和其他人不一樣而焦慮。

如果你的生活比較自由,可以在白天選擇小憩一會,只要進入睡眠第二個階段,對人的心理還有生理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因為這與人的生長素等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現在很多地區午睡習慣其實是非常好的,哪怕中午只睡上20分鐘,對你身體的恢復,以及大腦的思考等,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如何促進睡眠

很多人晚上有失眠的症狀,如果你在白天的時候進行適量的運動,對睡眠質量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無論是無氧運動,還是有氧的瑜伽、太極等,都有助於睡眠。

很多人之所以會有起床的障礙,可能是沒有調整好自己的睡眠周期。通常一個人的睡眠周期是90分鐘,當然因人而異,如果處於這個周期中間的時候,會導致起床非常困難。所以專家會建議晚上睡6個小時,這剛好是經歷了4個周期。



還有睡眠的一些習慣,也會導致你失眠,比如拿著手機睡覺。這是人類十幾萬年進化的結果,只要光線減弱,就會分泌誘導人睡眠的黑色素。人體在黑暗的狀態下,所產生的黑色素,是白天的5-10倍。如果你在睡覺的時候打開手機,會讓身體產生錯覺,從而無法睡眠。

很多人無法睡眠是因為無法產生出足夠的黑色素,增加戶外運動,或者適當增加光照時間,也能夠增加身體里的黑色素。特別是那些在室內辦公的人員,可能由於長時間缺乏日照,導致身體里缺乏黑色素,從而影響睡眠。



當然每個人的睡眠習慣不一樣,睡眠時長,以及睡眠質量等也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睡眠超過9個小時,感覺還沒有充分睡眠。其實這些是睡眠的時候沒有進入深度睡眠,睡眠只是在前兩個階段循環。

現在提倡8小時睡眠時間,其實並不適合所有人。每個人睡眠時長都不是相同的,有些人只需要4-6小時,而有些人則需要10小時以上。因此完全不必要為自己的睡眠時間短而苦惱。



通常一個人經歷四個睡眠周期,也就是90分鐘X4,也就是6個小時就足夠了。如果睡前沒有準備好,可能會影響到你的睡眠。

通常睡覺前後有一個準備期,這和睡覺一樣重要,睡覺的姿勢,床的舒適度等,都有可能影響到你的睡眠。當然,如果有可能,把你要操心的事情,提前準備好,比如明天出差所需要的衣物,或者把明天要做的工作列到一張紙上等,這樣做好睡前準備,能有效保證自己能夠快速進入睡眠。

其實睡眠是一個人習慣的養成,只要形成固定的生物鐘,還有好的生活習慣,都能夠獲得好的睡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