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賞析|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馬雲枝教授巧治失眠(中)

豫說健康 發佈 2019-12-21T04:58:06+00:00

據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群中失眠的發生率高達40%~60%,因得不到充足有效的睡眠,白天常感到頭暈昏沉,倦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往往使人們的精神和軀體同時受累,造成免疫機能下降和代謝功能紊亂,進而引起多種疾病,加速機體衰老,目前失眠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社會公共問題

失眠,中醫又稱為「不寐」、「不得臥」、「目不瞑」。

據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群中失眠的發生率高達40%~60%,因得不到充足有效的睡眠,白天常感到頭暈昏沉,倦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往往使人們的精神和軀體同時受累,造成免疫機能下降和代謝功能紊亂,進而引起多種疾病,加速機體衰老,目前失眠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社會公共問題。

在失眠患者人群中,發生事故的風險率是正常人的4.5倍,45%的車禍與睡眠缺乏有關,50%的工傷事故與睡眠缺乏有關。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馬雲枝教授從事臨床四十餘年,對失眠的治療有獨到見解。

她指出,失眠病因、臨床表現千奇百怪,各不相同,中醫強調辨證施治,因人治宜,其臨床治療失眠取得滿意的療效,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失眠的典型案例。

病案

張某,男,32歲,既往患高血壓病近10年,血壓波動在140-160/80-90mmHg,由於常年生活不規律,應酬頗多,且經常睡前手機瀏覽信息至夜半三更。近來雖不再睡前瀏覽手機信息,但仍夜不能寐,頭重昏沉,咽干口苦,躁熱汗出,大便秘結。平時抽菸每日10支,偶有飲酒。

查體見慢性病容,面色潮紅,形體超重,舌體胖大,舌質暗紅,苔黃厚膩,舌體纖顫,脈弦滑。

西醫診斷:失眠焦慮狀態

中醫診斷:不寐病——痰火擾心證

治療以清化痰熱,和中安神為治療原則,方用溫膽湯合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姜半夏12g 天麻12g 陳皮12g 炙甘草3g 茯苓30g 首烏藤30g 炒僵蠶20g川芎30g 姜竹茹12g 麩炒白朮10g 葛根30g

10劑,水煎服,每日1劑

按語

患者男性,年過三十,失眠多夢,舌體胖大,舌質暗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根據中醫症狀學辨病屬於中醫「不寐」範疇,辨證屬於痰火擾心證。

馬雲枝教授指出,該患者因長期作息不規律,應酬繁多,嗜食肥甘厚味,釀生痰濁,蘊結日久,郁而化熱,痰火上擾心神,而心煩不寐;濕熱壅滯中焦,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頭重昏沉,胸脅脹滿,腑氣不通,大便秘結;心火亢盛,陽不入陰則不寐;咽干口苦,舌體胖大,舌質紅,苔黃厚膩,脈弦數,為痰火擾神之象。故採用溫膽湯合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以清熱化痰,使邪實去而不留,正氣得復,諸症緩解。

方中竹茹開胃土之郁,安神定志;姜半夏燥濕化痰,降逆和胃;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安神定志;濕邪致病,纏綿難愈,故重用茯苓加強健脾祛濕之功,絕生痰之源。首烏藤以養血安神。

馬雲枝教授指出,在治療痰火擾神不寐時,應重視強健脾胃,脾胃強,則睡眠安,反之則頑症難平。

患者中年男性,身強力壯,西藥之鎮靜安眠藥遏制體內陽氣之宣暢,中藥也不宜使用珍珠、琥珀、硃砂等重鎮安神之藥,宜清化痰熱、疏肝理氣、清心安神為主,痰熱得消、氣機暢達、心神安寧則寐安。

專家名片

馬雲枝國家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名中醫,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醫院名譽院長,河南省首屆名中醫,國家級專家

2017年獲得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中醫學院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長,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政協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內科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南省中西醫結合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神經病學會委員會委員,對中風、痴呆、帕金森病等疑難病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詣,其學術成就和學術地位在國內外產生較大的影響。擅長治療中風、痴呆、帕金森及頭痛、眩暈等疾病,針對中風的恢復期研製出了通脈舒絡膠囊,通過多年臨床觀察療效確切。針對中風病急性期的發病機理,創新性地應用「利水通絡法」治療中風急症,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