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胃腸鏡,你就是在「假裝查癌」

老劉談胃腸 發佈 2020-04-11T04:27:14+00:00

最近有個患者來找我,去年剛剛體檢腫瘤標誌物檢查正常,最近因為肚子疼去醫院做了腸鏡,發現是腸癌。最後,老劉在此呼籲大家關注自身健康,尤其是40歲以上中老年人,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還要選對方法,千萬別再「假裝查癌」。

最近有個患者來找我,去年剛剛體檢腫瘤標誌物檢查正常,最近因為肚子疼去醫院做了腸鏡,發現是腸癌。老劉想說的是,只看重腫瘤標誌物而忽視相應影像、內鏡檢查,最後確診了癌症的患者,不是個例。

腫瘤標誌物在腫瘤確診上只有參考意義,在臨床中,不同的標誌物,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有些人因為腫瘤指標一點升高而亂了方寸,睡不著急,焦慮過度;而有些人不當回事,諱疾忌醫,沒按要求就診。這兩種態度都不正確。

個別腫瘤指標略微升高,不一定得了腫瘤。應該正視、重視、理性對待,有時炎症也會導致升高,過半月左右複查並動態觀察,結合其他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對於腫瘤指標二倍以上增高、進行性升高、幾個指向同系統的指標同時升高,或者有腫瘤家族史、有腫瘤高危因素者,這幾種情況臨床意義都比較大。

老劉認為,癌症篩查是一種更專業、針對性更強的體檢方式,與一般健康體檢的根本區別所在。從消化科來講,胃癌的篩查主要是胃鏡檢查,其他方法檢出率都很低。如果胃鏡檢查發現可疑病灶,則取活檢送病理學檢查,後續根據活檢病理結果採取相應的隨訪複查和處理方案。而結直腸癌篩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腸鏡檢查。在很多體檢中,很多人最不願意做腸鏡,往往會忽略。非結腸鏡篩查試驗的所有陽性結果都應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

最後,老劉在此呼籲大家關注自身健康,尤其是40歲以上中老年人,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還要選對方法,千萬別再「假裝查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