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德國是折服還是蟄伏?看它都幹了什麼就有判斷了

下午歷史茶 發佈 2020-05-13T09:05:31+00:00

毋庸置疑,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巨大傷害和災難。二戰後,德國能認真反省,真誠認錯,按時賠款,得到了國際社會肯定和認可。但是,自從德國合併統一以來,人們心中又不由自主地產生這樣的疑問,德國真的折服了嗎?

毋庸置疑,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巨大傷害和災難。二戰後,德國能認真反省,真誠認錯,按時賠款,得到了國際社會肯定和認可。但是,自從德國合併統一以來,人們心中又不由自主地產生這樣的疑問,德國真的折服了嗎?德國合併統一後的種種強勢表現,加上罪惡的過往,確實讓人的疑慮擔心倍增。

極力謀求合併統一

柏林圍牆倒塌之後,科爾敏銳地意識兩德合併統一時機到來。然而,畢竟是兩次世界大戰發動者和戰敗者。要想統一首先得問問四大國啥意見。也就是說兩德合併不是自己一商量就能合的。

四大國中,法國和德國矛盾仇恨最深。對於兩德的合併,法國堅決反對,而且是四大國中最早的明確表示反對的。這裡邊有歷史上的恩怨,也有當時法國現實的考慮,因為當時的聯邦德國人口經濟和工業產值已經超越了法國,如若兩德再合併,就意味著法國國際地位的下降。

所以,法國公開表示反對,並積極運作阻止兩德統一。但是當時法國說話的分量已經大打折扣,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還是英國力保獲得的,而且是在冷戰的背景下法國的態度似乎決定不了德國的命運。但科爾看得很清楚,德國想要統一首先要過法國這一關。科爾明白法國的擔心所在,便開出了只要法國同意,就給在將來歐洲統一的貨幣體系中法國的優先權。法國明知自己硬擋也擋不住,於是見好就收了。

而當時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是絕不能接受不了德國合併的。但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國」現在的國際發言權,跟法國也差不多少。所以,最關鍵要看蘇聯和美國的表態,因為冷戰時期歐洲的一切幾乎都要由這兩大最強大的勢力來決定。

美國當時的態度十分清晰明了,那就只要德國統一之後,不退出北約,美國人就持默許態度。這樣一來就要看蘇聯的意見。事實上,當時的蘇聯已經顧不上這事了。國內改革陷入困境,戈巴契夫急於想從東德抽身,並想示好歐洲緩解冷戰的緊張氣氛,同時也想藉機訛詐西德一筆。

而在科爾那,只要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以,科爾一一答應了蘇聯諸如減免了蘇聯所欠西方外債中西德的數百億美元外債、撤回蘇聯的10萬軍隊的所有費用和成本以及安置費10億美元、蘇聯製造三顆通訊衛星一切成本,還有海量的食品等等,最終蘇聯同意了兩德的合併。

而德國又通過修改基本法,把國際社會擔心的領土邊界問題,寫入了基本法,做了最後的了結,讓國際社會放心。

德國如此費勁巴力地謀求統一,究竟是什麼目的?確實耐人尋味!

強勢搞垮南斯拉夫

人們往往都認為,南斯拉夫的解體是美國搞的事,而事實上,南斯拉夫的解體與美國沒啥關係,卻與德國有著很大的關聯。

冷戰時的南斯拉夫,夾在美蘇之間堅持走中間路線,始終拒絕選邊站隊。雖然當時的南斯拉夫是個社會主義國家,但跟西方相處得不錯。相反與同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關係相當不好,所以,南斯拉夫是唯一沒有加入華約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這樣就免不了與蘇聯人在很多層面都有衝突,蘇聯也極看不上南斯拉夫。

也就是說在整個冷戰期間,南斯拉夫同西方的關係明顯好於華約。所以,在那個時期,每年有600多萬西方遊客前往南斯拉夫旅遊,西方文化對南斯拉夫有著較大影響。而這過程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沒少在軍事、資金與技術上支援南斯拉夫。1984年在塞拉耶佛的冬季奧運會,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持。

有了這樣的關係,所以在南斯拉夫解體的問題上,西方國家的干涉並不那麼積極和強烈。1991年年底,美國助理國務卿公開表示,美國的立場是,南斯拉夫邊界的任何變動都是無法接受的。可以看出,美國還是袒護南斯拉夫的,不想讓南斯拉夫有什麼大的改變。而英法等其他歐洲大國因自己國內也有分裂勢力,也不想過多干涉南斯拉夫的事。所以說,西方對南斯拉夫的解體總體反應平淡。

然而,有一個國家反應卻十分的積極,這就是剛剛完成合併統一的德國。它不顧英法等歐洲國家的反對,頻頻出手干預,打壓塞爾維亞的同時,給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武器、資金等方面的支持,武裝兩國,公然支持鼓搗兩國獨立。為此,斯洛維尼亞有底氣在1991年第一個宣布獨立。而克羅埃西亞、馬其頓等國家緊隨其後也紛紛獨立。

如此,南斯拉夫轟然解體,並陷入了無休無止的戰亂之中,波赫、科索沃等地戰爭連綿。波赫戰爭造成25萬人死亡,200多萬人無家可歸,國家幾乎夷為平地。至今仍有很多歐洲人認為這是德國造的孽。巴爾幹地區的不安定德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德國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與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有著傳統的良好關係,另一方面是兩國獨立對增強德國的影響力十分有利,使自己的經濟圈得以擴大,也提高了它在巴爾幹乃至歐洲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而英法等國看透了德國的心思,堅決反對德國主導的制裁塞爾維亞的同時,給塞爾維亞等國家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由此可以看出,德國的折服是有折扣的,當歐洲老大之心仍未消散,或許戰敗後委曲求全只是暫時蟄伏罷了。

國際上的霸氣強勢

如今的德國在經濟上無疑是歐洲的老大,歐盟的主導者之一。大半個歐洲都成了德國的經濟圈,通過大批採購武器裝備,德國的核打擊能力和電子對抗能力大幅度提升,自衛能力不斷提高。可以說德國的羽翼漸豐,說話底氣足,聲音更粗。

在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溪-2號」項目上,跟美國的表態霸氣強勢,聲稱如若美國繼續盛氣凌人,德國一定會以牙還牙。而且更讓美國打臉的是,德國直接退出了美國主導的「捍衛者-2020」聯合軍演。對美國的撤軍威脅,德國強硬回懟。而且在這嚴重疫情之下,不僅截留了瑞士和義大利的口罩,連美國的口罩都敢扣。對此美國人也只能裝聾作啞。

對於德國,人們不會忘記它作惡的歷史,而對它劫後餘生總能創造奇蹟的印象更為深刻。不管怎麼說德國再度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儘管二戰後盟國特別是美蘇英對「萬惡之源的普魯士」進行了徹底清算剷除,但是骨子裡的東西是無法清除的。

二戰後,德國的總體表現,既有讓人信服佩服的一面,也有讓人疑慮擔憂的一面。德國到底是真的折服,還是真的蟄伏?誰也不敢妄言,恐怕還要通過時間的檢驗。結果究竟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