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針灸學:冠心病的針灸治療進展

青年中醫李鐸 發佈 2020-02-10T17:17:06+00:00

第一,除常規針刺外,腕踝針、耳針、頭針、穴位注射、穴位敷貼等其他方法治療冠心病的研究增多。臨床研究取穴各有不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①循經取穴:以心經、心包經腧穴為主,如神門、通里、內關、郄門、間使、勞宮、陰郄等,其中以心包經的內關穴最被推崇,是各家治療心臟病之第一要穴。

針灸對冠心病心絞痛的發作有明顯的減輕和緩解作用,並能促使異常心電圖趨於正常。在這方面的臨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除常規針刺外,腕踝針、耳針、頭針、穴位注射、穴位敷貼等其他方法治療冠心病的研究增多。不同的治療方法具有不同的特點,比如穴位敷貼、耳穴貼壓,具有患者痛苦小治療作用持久的特點;穴位注射、穴位貼敷具有針藥治療的雙重作用;穴位藥物離子導入有利於患者長期治療。

第二,由於冠心病的不同臨床類型其病變的部位、範圍、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血供不足的發展速度、範圍、程度的不同,故針灸治療冠心病的研究有必要對其進行分型研究。近年的臨床研究在這方面有了較大進展,特別是對不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梗的研究,確立了針灸在臨床急診中的地位

第三,從文獻中可以看出,近年的臨床研究多應用複合型設計,即多用針藥結合綜合治療與單純藥組比較的研究方法,符合隨機對照的科研原則。更客觀有效地證明了針刺治療冠心病的客觀療效,也提供了對冠心病更有效的治療途徑和方法。

臨床研究取穴各有不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循經取穴:以心經、心包經腧穴為主,如神門、通里、內關、郄門、間使、勞宮、陰郄等,其中以心包經的內關穴最被推崇,是各家治療心臟病之第一要穴。

②俞募配穴:這種取穴方法與神經節段學說的理論相吻合,選擇胸背部的穴位,如以心俞配巨闕,厥陰俞配膻中。

③辨證取穴:一般按不同證型根據中醫理論選用配穴,如陰虛配三陰交或太溪;陽虛配關元或大椎、百會;氣虛配足三里或氣海;痰阻配肺俞或豐隆、中脘;血瘀配膈俞或太沖;氣滯配合谷、太沖等。

④隨症取穴:有根據不同兼症取穴和根據心律失常不同類型取穴兩種,體現了針灸治療冠心病的個體化原則。

冠心病的緩解期,運用針灸進行康復性治療是極有意義的。在治療時,多選用內關、心俞、厥陰俞為主穴,然後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增加穴位。關於針灸治療本病的機理研究,已從原來的心電圖、血流變的簡單指標發展到較先進的指標。如研究證實針刺對冠心病患者血栓素/前列環素有良好的調整作用,對心絞痛患者CGMP有增高的即時效應。有學者用多導生理儀觀察到針刺可使心絞痛患者射血前期、等容收縮期明顯縮短,射血間期逐漸延長。

通過對針灸治療本病機理的研討,明確得出以下結論:①針灸治療對冠心病患者血液狀態和微循環障礙有明顯的改善作用②針刺可能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心肌細胞合成和釋放內皮素,同時有效調節心血管傳入神經末梢和血管內皮細胞合成和釋放降鈣素基因相關肽。③針刺後患者的心血管激素(內皮素,ET)、過氧化脂質(LPO)明顯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則明顯升高,說明針刺對冠心病患者ET的調整作用與改善冠脈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減輕LPO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心肌細胞的缺血、缺氧狀態有關。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