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預防疾病復發?

龔洪海博士 發佈 2020-04-25T09:07:56+00:00

對於普通人群、高危人群及患者,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戒菸,減少酒精的攝入量,合理膳食,以食用低能量、低脂肪、富含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為原則,適當增加體力活動,進行規律的體育鍛鍊。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寒冷季節幾率更高,尤其是出血性的更為明顯。經發現表示,發病尖峰時間通常為上午與中午鄰近的一段時間。

  據腦血管病的分析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中包括可干預性因素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因此,做好疾病預防可減少發病幾率。

  對於普通人群、高危人群及患者,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戒菸,減少酒精的攝入量,合理膳食,以食用低能量、低脂肪、富含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為原則,適當增加體力活動,進行規律的體育鍛鍊。



  對高危患者需定期體檢,增加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讓患者認識到腦卒中的一些常見危險因素,諸如高血壓、糖尿病及心房纖顫等屬於慢性疾病,必須長期治療才能有效控制。心腦血管疾病是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首號殺手,是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於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稱。發生在心臟動脈血管的病稱為心血管病,主要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發生在腦動脈血管的病變稱為腦血管病,主要有腦溢血、腦血栓、腦栓塞等。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令人堪憂。由於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併發症多」的「四高一多」的特點,最好的方法是防患於未然。



1、首先要限制總熱量:宜多吃些粗糧,以增加複雜糖類和纖維素的含量。脂肪的攝入應限制在總熱量的30%以下,以植物脂肪為主,適當的吃些瘦肉、家禽、魚類。膽固醇的攝入量每天應少於300毫克,一個雞蛋中的膽固醇接近於300毫克,心腦血管病人最好每天吃半個雞蛋或每兩天一個雞蛋。此外,還要特別限制動物內臟的攝入,因為動物內臟也是高膽固醇的食物,尤其是豬腦,每百克豬腦中膽固醇的含量在3000毫克以上。每天從麵食攝入的蛋白質應占人體需要量的一半,其餘的蛋白質可從牛奶、酸奶、魚類和豆製品獲得,心腦血管病人每天攝入的蛋白質以每公斤體重不超過1克為宜。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我們每天攝入6克食鹽,我國居民目前平均的食鹽攝入量在10克以上,而對於心腦血管病人來說,食鹽的每日攝入量更要嚴格控制在5克以下。特別是秋冬季節,出汗少,活動量相應減少,鹽的攝入更要嚴格控制。適當攝入具有天然抗凝作用的食物,如大蒜、洋蔥、青蔥、茼蒿、香菇、龍鬚菜、番茄、紅葡萄、桔子、螺旋藻、香芹、胡蘿蔔、山楂、紫菜、海帶、黑木耳等。



  2、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肥胖、脂質代謝紊亂是本病發生的危險因素,所以在飲食調節的同時,要注意戒菸限酒,因吸菸酗酒可干擾血脂代謝,使血脂升高。避免精神緊張 情緒激動、失眠、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焦慮、抑鬱,這些因素可使脂代謝紊亂。中老年人不要長期打麻將、下棋,保持心平氣和,儘量少生氣。加強體育運動,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活動時心率以不超過170次/分鐘與年齡之差,或以身體微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後自感身體輕鬆為準,每周堅持活動不少於5天,持之以恆。積極治療影響血脂代謝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徵、酒精中毒、胰腺炎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3、定期體檢:定期做身體檢查,監測血壓、血脂、血糖濃度。中年人應每年做體檢一次,並要對血壓、血脂、血糖進行監測,尤其在有各種刺激因素時(如情緒的變化、運動量的變化),機體往往處於應激狀態更應做詳細檢查。以便監測,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調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