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用熱水燙餐具?這樣做真的能消毒嗎?

北京科學中心 發佈 2020-04-12T23:13:34+00:00

近年來的確有不少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因此有的人習慣在使用餐具之前在碗裡倒點熱水或茶水,將筷子、勺子等餐具都放在裡面泡或者涮一下,認為這樣可以殺菌消毒,避免由於餐具的不衛生給健康帶來的危害。

不少人在餐館,尤其是街邊的小館子裡吃飯時,總對餐館餐具的衛生情況不太放心。


近年來的確有不少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因此有的人習慣在使用餐具之前在碗裡倒點熱水或茶水,將筷子、勺子等餐具都放在裡面泡或者涮一下,認為這樣可以殺菌消毒,避免由於餐具的不衛生給健康帶來的危害。


那麼這種熱水浸泡的方式,真的能夠達到人們預期的對餐具殺菌消毒的目的嗎?

造成腸道疾病的微生物

造成腸道疾病的微生物有很多種,平時最常見也是最令人頭疼的主要是引起急性腹瀉的一些細菌,例如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蠟樣芽胞桿菌等。


這些細菌的名字大家可能都覺得很眼熟,因為它們都是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經常出現在各類食物中毒的新聞中。

這些腸道致病菌多數要經過100℃的高溫作用5分鐘以上或者80℃加熱10分鐘才有可能死亡。某些細菌對高熱有很強的抵抗力,例如炭疽芽孢桿菌、蠟樣芽胞桿菌等。可以說區區熱水涮洗幾秒鐘,對它們來說幾乎「不痛不癢」。


還有一類可以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毒如B肝病毒,病毒耐熱性較細菌稍差,一般病毒在60℃條件下加熱30分鐘即可滅活,100℃作用2分鐘即可完全殺死。


熱殺菌的關鍵因素:溫度和時間

細菌的生命力非常強大,地球表面上的霸主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而細菌的適應能力和進化能力讓它們從地球生命的萌芽時期就一直繁榮昌盛地活到現在,沒有一種生物可以與之比肩。


那麼面對這些生命力超強的致病細菌,我們要如何才能真正地將其殺滅呢?


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作用的溫度,另一個是作用的時間。兩個因素相輔相成,較高的溫度就可以適當地縮短時間,如果溫度有限,就需要延長作用的時間。

對於食品來說,高溫可能會改變食品自身的風味與口感,假設對牛奶採用100℃高溫殺毒,煮沸後的牛奶會發生蛋白質變性等降低營養價值的現象。因此巴氏滅菌法在食品消毒中比較常見(巴氏滅菌法是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的)。


例如,在對牛奶進行巴氏消毒時,控制溫度在62~65℃間保持30分鐘。採用這一方法,不僅可以殺死牛奶中各種生長型致病菌,還不會大量破壞牛奶中的各類營養物質、風味和口感。

而用開水燙餐具,即使一開始倒入的是剛剛煮開的沸水,水溫也不可能在碗裡長時間保持62℃以上。加上燙涮的時間僅僅能維持十幾秒鐘,作用溫度與作用時間均達不到要求,只能殺死極少數的微生物,甚至於只是沖走了灰塵,並不能保證殺死致病性微生物。


有實驗證明,在經開水淋燙後的餐具,細菌數總值下降才不到3%。


那麼面對餐館的餐具,放不下心的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呢?

餐具正確的消毒方式

其實沒必要對所有的餐具都抱有不信任的心態,正規的餐廳中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都會嚴格遵守國家制訂的《食品衛生法》和《傳染病防治法》操作規範及衛生要求進行殺菌消毒。


很多種消毒方法都可以保證餐具的清潔,幾種常用的餐具消毒方法除了煮沸消毒法外,還有蒸汽消毒法,這種消毒方法一般要求溫度在80℃以上並保持30分鐘以上。此外還有使用滅菌片或Te-101片、84肝炎洗消劑等化學試劑的消毒法。


許多餐廳的碗筷在消毒後,為了避免使用前遭到二次污染,一般都會封有塑封膜。消費者可以在使用前,通過觀察外塑封膜是否印刷有完整的標籤信息,以判斷該消毒廠家是否正規。如果認為餐具不乾淨,可以要求商家更換。

酒精消毒是一種簡單方便的消毒方式,許多食品工廠針對員工手部或操作台面都是使用酒精噴霧消毒的。


說到這裡,酒精消毒確實是一種常用的消毒方式。但在日常生活中選擇用含有酒精產品的時候需要注意避免使用以工業酒精作為主成分的消毒產品。因為工業酒精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醇、醛類、有機酸等物質,對人體有一定毒性。


有些人認為白酒可以殺菌,其實即使高濃度的白酒酒精含量一般也在60%之下,因此除非專門自備酒精,一般酒精製品的含量也不足以殺死可能存在的細菌,開水殺菌的效果就更是微乎其微了。建議儘量到正規的餐廳中就餐,避免出現可能的衛生安全問題。


另外,酒精濃度並不是越高越好,效果最佳的濃度是75%,如果濃度超過80%,殺菌消毒效率會不升反降。


當然,要吃得放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還是自己準備餐具,衛生又環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