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造型奇葩的陶瓷器,可不一定是假文物

水墨鄂州 發佈 2019-12-19T04:12:08+00:00

這些造型奇葩的陶瓷器,可不一定是假文物近日,「文物打假」又變成了文博圈裡的熱門話題。一大批假文物,以它們熱情奔放的紋飾、超越時代的材質以及令人大開眼界的造型,不斷地刷新著我們的認知。

這些造型奇葩的陶瓷器,可不一定是假文物


近日,「文物打假」又變成了文博圈裡的熱門話題。一大批假文物,以它們熱情奔放的紋飾、超越時代的材質以及令人大開眼界的造型,不斷地刷新著我們的認知。


不過,說到文物的造型,在歷史上也的確存在很多造型奇葩如假文物,實際上卻是貨真價實的出土/館藏文物的情況。


以陶瓷器為例,陶瓷史上就曾經出現過這些奇形怪狀的器物:


1

多角壇


顧名思義,多角壇就是一種渾身長滿了「角」的罈子,一般為陶質或瓷質。


宋代多角壇(圖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岳陽市文物管理處編《岳陽唐宋墓》)


這種器物出現於唐代,是一種隨葬器物,一直沿用到宋代,在當時的文獻中被稱為「糧罌」「五穀倉」等,作用就是在地下繼續為亡魂提供糧食,防止靈魂們挨餓。因此,多角壇上經常會刻一些稻穀、糧倉之類的圖案。


還有的大型多角壇,本身的形狀就像一株巨大的稻穗,更加強調了它們為亡魂儲藏糧食的功能。


2

多管瓶


從唐代到宋代,多角壇的形狀發生變化,逐漸演化成了另一種器物——多管瓶。


北宋青釉多管瓶,浙江龍泉出土


雖然名字變了形狀也變了,但兩種器物在器如其名、奇形怪狀這兩點上還是高度統一的,也都承擔著隨葬器物的功能。


多管瓶的瓶身通常分為二至五層,也有不分層的。瓶身上有伸出的管子,看起來很像來自外太空的靈敏探測裝置。


北宋青釉多管瓶,四川大學博物館藏


耐人尋味的是,有許多多管瓶,身上支出來的管子與瓶身是不相通的。不知道古人這樣設計,包含著什麼特殊的用意呢?


3

元青花蒙古包形器


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收藏著一件奇特的元青花蒙古包形器物。


元青花蒙古包形器物(頂部、正面及背面,圖片自徐汝聰《關於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青花瓷「蒙古包」性質的討論》)


這件器物通體繪捲雲、仙鶴、花卉、海水、雜寶等紋飾,從造型上看,好像是一個半球體和一個扁扁的圓柱體的結合,平底,器物下方還開了一個小門。


蒙古包形的瓷器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有的學者認為,它是一種隨葬器物,仿照真實的蒙古包製作。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真正蒙古包的門框高度與蒙古包整體的高度之比大約為1:2或者更大,這件器物如果是縮小版蒙古包的話,門未免開得太小了。


蒙古包


還有學者認為這件器物是用來存放骨灰或舍利子的容器,或是「海會塔」的微縮版(在各個寺廟的墓塔中,用於合葬一般僧人和信徒骨灰的塔稱為「海會塔」),由僧人團體定製,用於存放多位僧侶的舍利子。


看看下圖海會塔的形狀,這個猜測似乎更加接近事實呢。


宋代的海會塔,位於福建羅源縣(圖自徐汝聰《關於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青花瓷「蒙古包」性質的討論》)


4

青花瓷球形器


無獨有偶,在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著一件原屬伊朗阿德比爾陵寺的青花瓷球形器。


青花瓷球形器(美國學者波普於20世紀50年代拍攝,圖自波普的著作 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


最初對這件器物進行研究的美國學者波普認為它的年代當屬明代(15世紀),而中國學者李仲謀從器物上青花的用料、畫法、紋飾風格等方面,判斷這件器物為元代瓷器。


然而,相比它的年代,人們更關心的或許是它的用途。有的學者認為它可能是一種油燈懸掛裝飾,在中東地區應用較多。還有一種比較可能的功用是作為水煙壺座。


不過這兩種用途,都只是學者們的推測。至於這件器物的真實用途到底是什麼,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5

茄 式 壺


這種長得有點像化學儀器「鵝頸燒瓶」的瓷器,有一個很中式的名字——茄式壺。茄式壺的頸部細長而彎曲,壺腹呈一個稍扁的球形,圜底滿釉。


素三彩茄式壺,故宮博物院藏(圖自網絡)


看茄式壺奇特的造型,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它又是熊孩子乾隆皇帝一手主導燒造出來的新奇玩具。實際上,這可太冤枉茄式壺了,人家還真就是正正經經始燒於康熙年間的瓷器。


不過,造型這麼現代的茄式壺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大家至今還不是很清楚。有些學者認為,它可能是宮廷醫療用具中用來熏蒸的器物。


6

苹 果 尊


見過長得像蘋果一樣的瓷器嗎?這就是接下來小編要介紹的器物——蘋果尊了。


清康熙月白釉蘋果尊,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網)


它形似蘋果,造型還可以細分為縮頸和無頸兩種。縮頸蘋果尊與我們日常見到的蘋果最為相似,無頸的蘋果尊口沿部內凹,就像一個被摳去了蒂部的蘋果。


清康熙 釉里紅花卉紋蘋果尊(圖自《北京文物精粹大系》)


與茄式壺一樣,蘋果尊也是出現於康熙年間的一種器形。(所以大家真的不要一看到清代的奇葩瓷器就把鍋往乾隆皇帝身上甩……)


蘋果尊雖然在造型上可能給人一種「擺件」的印象,但實際上,它是文房用具中「水盂」的一種,有一定的實用功能。


如果是豇豆紅釉的蘋果尊,則更為名貴。在收藏界,有豇豆紅「八大碼」的說法,指的是豇豆紅釉瓷器的八種既經典又美麗的器形,分別為:柳葉瓶、萊菔瓶、蟠龍瓶、菊瓣瓶、太白尊、鏜鑼洗、印泥盒和蘋果尊。


康熙豇豆紅「八大碼」(圖自網絡)


由於以上這些器形在歷史上真實存在,所以在見到這些造型的器物時,需要從釉色、紋飾、工藝等多方面進行細緻考察,才能對文物的年代做出相對準確的判斷。


你還知道哪些造型奇葩的陶瓷器呢?評論區一起來討論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