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人家便秘用頭孢?小心釀成大錯

大眾健康雜誌 發佈 2019-12-19T05:19:51+00:00

便秘小問題,險釀大錯誤患者劉某,男性,94歲。因腹痛、腹瀉兩天入院。兩天前,他老人家因為便秘服用三代頭孢後,出現腹瀉、腹痛,共排便5次~6次,排泄物呈稀水樣、無膿血,伴一過性頭暈,左側肢體活動不靈。他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30餘年。

便秘小問題,險釀大錯誤

患者劉某,男性,94歲。因腹痛、腹瀉兩天入院。兩天前,他老人家因為便秘服用三代頭孢後,出現腹瀉、腹痛,共排便5次~6次,排泄物呈稀水樣、無膿血,伴一過性頭暈,左側肢體活動不靈。他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30餘年。入院當時查體顯示,血壓110mmHg/60mmHg,神清語濁,口唇乾燥,腹軟,腹鳴音活躍,左側肢體肌力三級,病理反射(士)。頭部CT未見出血。

臨床給出的診斷是:急性腸炎,菌群紊亂可能性大,脫水。入院後給予輸液,調整腸道菌群,改善腦循環營養神經,降糖治療。同時,立即停止用抗菌藥和暫停降壓藥。治療後,老人的腹瀉停止,肢體活動情況改善,肌力為四級,口乾、語濁的情況消失。老人現已出院。

老年人用藥的安全性和科學性,是一個很重要的亊情。不合理用藥導致的問題臨床表現各異,不僅藥物療效欠佳,有時甚至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這位老人的用藥方法,可以說是大錯特錯。

便秘是老年人很常見的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可以引起很多副反應,如頭暈、呼吸困難、便血、血壓升高、心絞痛,甚至腦出血、心梗等,需要大家重視。老年人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的影響、胃腸功能減退和一些疾病的存在。導致便秘的生活方式包括飲水過少、久座少動、蔬果進食不足。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胃腸功能衰減是全身機能衰退的一部分,可以通過運動、科學飲食、樂觀心態等方法加以延緩。

導致慢性便秘的主要疾病有糖尿病、腦卒中後遺症、帕金森病等,加強老年糖尿病血糖管理,酌情加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可以改善便秘。在此基礎上,必要時加用通便的藥物,也能改善便秘。所用通便藥物應以最小有效劑量為佳,避免因過量使用通便藥導致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

隨意治便秘,有四大後果

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年人治療便秘的方法很不科學,很隨意,常常自作主張、自創療法。不願聽從醫生的治療建議,常導致各種不良後果:

1.腹瀉和脫水:很多治療便秘的藥物都有導致腹瀉的副作用,特別是在過量使用時。藥物導致的腹瀉可以伴有腹痛、便中帶血等各種胃腸道症狀。更可怕的是,腹瀉一定伴隨著體液、鉀、鈉離子的丟失。體液丟失,脫水狀態,血液濃縮,血壓下降,輕則導致頭暈、暈厥,重則誘發跌倒、骨折,最壞的結果是出現各種血栓性疾病和心絞痛等。

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先生,出現肢體肌力下降、語言和肢體活動受損,都是腦血栓的症狀。體內鉀、鈉離子丟失,可以誘發心律失常,如早博、房顫、室速,並可能誘發猝死。所以,老年人通便治療的原則是使用最小有效劑量。避免便秘和腹瀉交替導致的脫水、虛弱、跌倒等,導致新的疾病出現,誘發和加劇一些老年綜合徵。避免為治療便秘出現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的局面。

2.藥物不良反應:是藥三分毒,治療便秘的藥也是一樣。特別是一些治療便秘的偏方、秘方,其藥物成分不明、劑量不清,容易導致其他不良反應。追問上面提到的老先生,他經常口服頭孢類抗生素來治療便秘,每隔二三天就要吃一次。這次腹瀉前,他也有口服抗菌藥的情況。看來他腹瀉的基礎原因,是抗菌藥物導致的菌群失調。這種療法簡直就是前面趕走狼,後面引來虎。

過度、非適應證使用抗菌藥導致的問題,主要就是腸道菌群失調,輕則表現為腹痛、腹瀉,重則誘發深部耐藥菌感染、真菌感染,導致全身難治感染和敗血症等問題,危及生命。因此,這位老人自覺有效治療便秘的高招,其實是一個可能導致嚴重問題的爛招!錯、大錯、特錯!

3.誘發或加重原有疾病和老年綜合徵:如果不能合理治療便秘,不僅導致腹瀉、脫水,還可以誘發或加重原有的虛弱、跌倒、免疫力下降、營養不良等一系列老年綜合徵,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4.個體化病因及治療:對於這個年紀的老年人,便秘已經屬於常見的問題。科學飲食、適當增加蔬果攝入、適當運動是主要方法。積極治療相關疾病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例如,便秘、腹瀉,或者二者交替出現,都可能是糖尿病腸病的臨床表現,結合其年齡,調整治療方案,必要時少量使用二甲雙胍,加用B族維生素營養神經治療,可能取得血糖和便秘問題雙控制的效果。其他通便藥物是否需要合用,須視治療方案調整後的症狀改善情況而定。當然,在此方案實施之前宜先進行腹部CT檢查,以排除潛在的腸道占位性病變。

總之,老年人便秘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處理不好可能誘發或加重很多疾病和老年綜合徵。老年習慣性便秘需要按照相關治療指南,以調整生活方式、積極治療原發病為主要治療方法,必要時輔以療效溫和的通便藥物。切忌大劑量使用通便藥,切忌使用可能導致嚴重不良後果的藥物,如抗菌藥和其他成分不明的所謂通便神藥。

文/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老年幹部科

教授 孔儉

編輯/余運西

校對/欒兆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