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檢查哪些人必須要做?它到底值不值得做呢?

老劉談胃腸 發佈 2019-12-19T16:02:05+00:00

腸鏡檢查室大家一提起腸鏡,往往都會避而遠之,潛意識裡就認為這個檢查是非常痛苦的。有的人甚至會說:「那麼粗的一根管子插到肚子裡去,想想都難受,寧可死了也不去做。

大家一提起腸鏡,往往都會避而遠之,潛意識裡就認為這個檢查是非常痛苦的。有的人甚至會說:「那麼粗的一根管子插到肚子裡去,想想都難受,寧可死了也不去做。」就是因為大家有這樣的認識才造成我們國家結腸鏡檢查的依從性只有15%左右,殊不知,恰恰是這個結腸鏡檢查才是篩查結腸癌最管用的方法。

為什麼要做腸鏡檢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及飲食習慣改變,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病有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了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目前我國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率卻明顯低於歐美國家。腸鏡檢查作為一種簡單、直觀、微創的檢查方法,可以通過篩查和清除癌前病變而防治結直腸癌。對於可疑的結直腸癌患者,腸鏡檢查是應用最廣泛的診斷評估手段。


哪些人需要做腸鏡檢查

1.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持續便潛血陽性,鋇劑灌腸不能確診者;

2.慢性腹瀉原因未明或疑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慢性痢疾等結腸病變;

3.鋇劑檢查疑有迴腸末端及結腸病變不能確診者;鋇灌檢查陰性,但有明顯腸道症狀或疑有惡性病變者;

4.低位腸梗阻及腹塊不能排除腸道疾病患者;

5.疑有結腸腫瘤、息肉者。

6.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


多長時間查一次腸鏡

今年1 月中國首個《結直腸癌患者指南》在北京發布。《指南》建議一般人群應在 45 歲以後開始接受腸鏡的篩查,每5年複查1 次,如果有高危因素,更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提早進行腸鏡檢查。

首次腸鏡結果未發現息肉或直、乙狀結腸<10 毫米增生性息肉患者,推薦腸鏡監測間隔 10 年;首次腸鏡發現 1~2 個<10 毫米管狀腺瘤,推薦腸鏡監測間隔 10 年;

首次腸鏡發現 3~10 個<10 毫米管狀腺瘤,推薦腸鏡監測間隔 5~10 年;

首次腸鏡發現寬基不規則息肉<10毫米、無異型增生,推薦腸鏡監測間隔 5 年;

首次腸鏡發現3 ~10 毫米管狀腺瘤,1個或以上管狀腺瘤≥10 毫米,1個或以上絨毛狀腺瘤,高級別異型增生腺瘤,寬基不規則息肉≥10 毫米或寬基不規則息肉、伴異型增生,推薦腸鏡監測間隔3年;

首次腸鏡發現>10 毫米腺瘤,推薦腸鏡監測間隔要小於3年;

首次腸鏡發現不規則息肉綜合徵,推薦腸鏡監測間隔1年;

直系親屬中有結直腸癌或高風險息肉者,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很大,當首次腸鏡檢查陰性,若那直系親屬發病年齡小於60 歲,則5年後應複查腸鏡,若那直系親屬發病年齡大於60歲,則10年後應複查腸鏡;

在監測隨訪期間出現明顯的下消化道出血、腹瀉、便秘、大便、習慣改變或腹痛,有必要行腸鏡檢查解釋上述症狀的原因時可臨時增做腸鏡;

雖然結腸癌的篩查方法不僅僅腸鏡檢查一種,但無疑腸鏡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檢查方法。因為腸鏡檢查不光可以直視觀察到腸黏膜的細微變化(更不要說息肉了),還可以直接取活檢以證實病變性質,還可以把小的息肉即刻清除掉。別的檢查像大便常規或者鋇灌腸或者CT仿真腸鏡都不能實現這些功能,發現了問題最終還要再去做腸鏡,而且比較小的病變還不容易發現。



歡迎大家在此文互相交流腸鏡的一些問題,有問題也可以留言,老劉將為大家解答。

原創文章,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