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肺結核,症狀、診斷、用藥都在這

藥師徐衛臣 發佈 2020-04-13T17:17:30+00:00

肺結核是人體肺部感染結核桿菌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是我國發病、死亡人數最多的重大傳染病之一。此外還有低燒、夜間盜汗、午後發熱、胸痛、疲乏無力、體重減輕、呼吸困難等。


肺結核是人體肺部感染結核桿菌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是我國發病、死亡人數最多的重大傳染病之一。

一、肺結核的臨床表現症狀


肺結核以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血為常見症狀。

此外還有低燒、夜間盜汗、午後發熱、胸痛、疲乏無力、體重減輕、呼吸困難等。

二、肺結核的傳播途徑


肺結核是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病人通過咳嗽、咳痰、打噴嚏將結核菌播散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三、肺結核的診斷


懷疑得了肺結核,要及時到當地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傳染病醫院)就診,按醫生要求規範全程治療,絕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

普通肺結核療程一般為6-8個月,但如果自行停藥可導致治療失敗甚至耐藥。

四、肺結核的治療藥物


肺結核的治療藥物分為兩類:

① 對結合桿菌有殺滅作用的藥物:鏈黴素、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藥物特點:

阿米卡星對結核桿菌有較強抗菌活性,與鏈黴素無交叉耐藥,對鏈黴素耐藥患者可用阿米卡星替代。

異煙肼對對生長期的分枝桿菌有效,但易產生耐藥性,可與其他抗結核藥聯合應用避免耐藥性出現。

吡嗪醯胺對處於酸性環境中生長緩慢的結合桿菌作用最強,並可滲入吞噬細胞和結核桿菌體內,延緩耐藥性產生。

氟喹諾酮類藥物可滲入巨噬細胞,能較好的發揮細胞內殺菌作用。

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是治療耐多藥結核病的首選藥物。

② 對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的藥物:乙胺丁醇、對氨基水楊酸。

藥物特點:與其他抗結核藥聯合使用,有協同作用,並可延緩耐藥性的產生。

五、肺結核病的治療原則


肺結核病的治療遵循: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和全程用藥5項原則。

① 早期:早期治療不僅可以有效殺滅結核桿菌,還可以及時控制其傳播性,防止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

② 聯合:多種抗結核藥物聯合使用,可提高殺菌、滅菌能力,同時防止結核菌產生耐藥性。

③ 適量:抗結核藥物過量會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用量不足,容易誘發耐藥性的產生。

④ 規律:規律用藥可以保持血藥濃度相對穩定,以達到殺滅結核桿菌的作用。

⑤ 全程用藥:患者應用抗結核藥物後,好多病症可在短時間內消失,2個月左右大部分敏感菌已被殺滅,還有部分非敏感菌及細胞內結核菌可能依然存活。

因此,按療程服用才能達到治療目的,減

少復發。

作為患者,應遵循醫囑用藥。

六、防範措施


① 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接種卡介苗,對預防嬰幼兒重癥結核病有一定作用。

② 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掩口鼻,戴口罩可以減少肺結核的傳播。

③ 生活有常,飲食有節,勤洗手、多通風,強身健體有利於預防肺結核。

七、健康提示


人體自身免疫力是抵禦傳染病的最好的屏障。

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不一定發生結核病。

發病主要與感染結核菌的數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身體免疫力的高低有關。

如果結核菌毒力強而身體免疫力又低則容易發生結核病,像愛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塵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發病的人群。

因此,提高機體免疫力是防範傳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八、如何提高人體免疫力


①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③ 合理補充人體所需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

④ 年老體弱者,補充蛋白粉、鈣製劑。

⑤ 保持腸道微生態菌群平衡,適度補充微生態調節劑,如益生菌、益生元等。

參考文獻:

① 《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指南》

② 《新編藥物學》 2018年12月第18版

關鍵字: